隋朝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好马不吃回头草
精选回答

措施有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地方控制,创科举制,改革府兵制,改革刑律,推行均田制,改定赋役,整理户籍,统一钱币和度量衡等。隋朝统一结束了两晋来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朝统一的措施

1、改革官制,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在中央设立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为最高权力机关。内史省的长官是内史监、令,是决策机关,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有取旨决策之功。

2、减化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地方控制

在地方,这改变南北朝以来,郡县设立既多且滥,“地不过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三千,二郡分领”的官多民少,十羊九牧的状况。根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制,这样裁并了大量的冗官,节省了政府开支,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3、创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日益成为世家大族把握政权的工具,隋文帝开皇三年,正式废弃九品中正制,采用考试的办法,以才选人。开皇十八年,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炀帝时(605年)又增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即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4、改革府兵制

宇文泰创立府兵制,府兵世袭为兵,另立军籍,是不属于地方的兵农分治的职业军人。隋朝进行改革,渐使兵民合一。文帝开皇十年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

5、改革刑律

为避免北周“刑政苛刻,群心崩骇”的现象,隋重新制定律法,581至583年,制成《开皇律》,废除北魏、北齐之枭首、车裂等许多酷法。《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基本精神,为以后所借鉴,尤其为唐律所借鉴。

6、继续推行均田制

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581年颁布了均田令,对各级人民授予土地。隋的均田制将由政府掌握的官田或无主荒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限制了地主的兼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恢复和稳定。

7、实行租调力役制度,改定赋役

开皇十年,下令百姓年满50岁者,可以输庸代役,即交纳一定的布或绢代役。隋实行“轻税入官”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也使政府控制了更多的农民。

8、整理户籍,实行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检括户口,把人民加以编制。鉴于南北朝以来,百姓为逃避赋役,或诈老诈小,或依托豪强,或潜逃流亡,脱离户籍的情况,开皇五年(585),隋文帝下令“大索貌阅”,即根据年龄和体貌特征,检查户籍,发现隐瞒不实者,里正、党长等地方官就要判罪,流配远方。

9、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以官制的五铢钱作为通用的货币,并制定标准的铜斗铁尺,这样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流通与发展。

隋朝统一主要影响

1.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局势,为后复来唐帝国的繁盛打下了基础。

2.隋朝的统一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人口逐渐增多,生产力制得到提高,商业开始繁荣。

3.结束了地方割据,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4.经济和社会变化,北方开始在人口和经济上落后,“均田制”开始衰败,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百,大地产这时成了农村经济中正常和普遍的现象。社会阶层开始变化,士族开始衰弱,五代后完全消失,中国开始了平民化度的倾向。

5.杨坚本身功绩并不具备压倒其他北周知臣僚的优势,而是通过北周外戚的身份攫取了政权。南方的陈王朝起于“侯景之乱”,国内存在大道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很是虚弱,隋统一全国某种程度上是鲜卑拓拔的“三长制”“均田制”“府兵制”的胜利。

脚踏实地 2024-05-28 12:01:53

相关推荐

silly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蠢的,糊涂的,不明事理的,没头脑的n.(常用于向孩子指出其愚蠢行为)傻孩子,淘气鬼,傻子,蠢货变形:比较级:sillier;最高级:silliest;silly可以用作形容词silly的基本意思是“傻的...
展开详情

soon的用法总结大全

adv.立刻,马上,一会儿,不久,快,宁愿变形:比较级:sooner;最高级:soonest;soon可以用作副词soon用作副词,意思是“不久”,可指“将来”,表示“预期的时刻不久就会到来”,用以谈论不久将来...
展开详情

smart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聪明的,敏捷的,漂亮的,整齐的vi.疼痛,感到刺痛,难过n.创伤,刺痛,疼痛,痛苦vt.引起…的疼痛(或痛苦、苦恼等)adv.聪明伶俐地,轻快地,漂亮地变形:副词:smartly;比较级:smarter...
展开详情

skin的用法总结大全

n.皮,皮肤,(蔬菜,水果等)外皮,毛皮vt.剥皮,削皮,擦破皮,擦伤,欺骗vi.使愈合,长皮adj.变形:过去式:skinned;现在分词:skinning;skin可以用作名词skin的基本意思是“皮”,既...
展开详情

solid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固体的,实心的,结实的,可靠的,可信赖的n.固体,立体图形,立方体solid可以用作形容词solid用作形容词,可作“固体的”“结实的”“实心的”解;也可作“可靠的”“纯质的,纯色的”解;还可作“连续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于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于战国司马穰苴所著的《司马法·仁本》:“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释义为:所以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准备,必定危险。
成语典故:公元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后,晋武帝司马炎认为不会再发生大的战争,主张军队将领们不必再去从事军事活动,而让他们转业去管理政治、行政事务,并下令解散州、郡的部队。
但是,著名军事家杜预引用古代兵书《司马法》中的话,告诫晋武帝:“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能以吴国的灭亡而高枕无忧。他作为军事统帅在与吴国作战结束后,立即还镇襄阳,坚守要地,交错屯兵,使所部戒备森严,“视无事如有事”一样,从而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安定形势。
杜预死后,晋军备废弛,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给内外敌人以可乘之机,不久天下大乱。

比喻两人想法一致的诗词

比喻两人想法一致的诗词: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
2、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代·王维《淇上别赵仙舟》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6、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唐代·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项羽的意思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男,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项羽少时学书、剑皆无所成,然胸怀反秦大志。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随项梁起兵会稽(治今江苏苏州),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陈胜死后,又领导反秦武装主力,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秦将章邯击赵时,奉怀王之命,以次将随上将军宋义率军救赵,因宋义行至安阳后按兵不动,遂于帐中斩之,然后亲自领兵救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招降章邯,坑杀秦卒二十万,进军关中。时刘邦已先据咸阳,谋臣范增力劝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未能实现,与刘邦暂时达成和解,遂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货宝。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乘机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争随之爆发。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事的部首是一还是J

“事”的部首是一,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指治事、从事;引申义指事业、事情;职事;任职、侍奉等;还可指事例、成例。
出处:
1、《书·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
2、《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3、《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造句:
1、今年就这样一事无成地过去了。
2、他对去泰山旅游一事犹豫不决。
3、老校长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
4、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从事环保事业。
5、我们的事业远没有到日暮途穷的地步。
6、青年人要有干事业的雄心壮志。
7、有些老革命同志老当益壮,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余热。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