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含解析)

故人不归城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含解析)本文简介: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48分)注意事项:

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含解析)本文内容: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48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4道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公元前344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这反映出当时

A.

周王室的统治区域在不断地扩大

B.

宗法分封的秩序日益强化

C.

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

D.

诸侯国间的冲突逐渐加剧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诸侯纷纷称王,这也就说明了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是在逐渐丧失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周王室的统治区域是在不断地的缩小,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法分封的秩序是日益弱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和周王的冲突而非诸侯国间的冲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

记述

出处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四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直,其事乱”

《国语·齐语》

“不以农战,则无官爵”

《商君书》

“(越国范蠡认为)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平籴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史记·货殖列传》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A.

春秋战国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

B.

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已有所干预

C.

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

先秦国家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中“士农工商四民者……其事乱”的大意是:士农工商都是国家的民众,不能让他们杂居一处,杂居一处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必然会生事端。题干中“不以农战,则无官爵”的大意是:没有农耕和战功就没有官爵。题干中“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治国之道也”的大意是:伤害了商人的利益他们就不会拿出更多财产,伤害了农民的利益那么粮食产量就上不去……这才是治国之道。分析题干可知,题干举出的例子主要反映了国家对农商的管理,体现了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对农商的管理并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大变革的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体现土地私有制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普遍实行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3.

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官、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而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孝廉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

B.

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C.

汉代选官制度是重大倒退

D.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东汉实行察举制,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材料反映的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官、研读经书、晓习律令”,说明由于这些人的家境特殊,导致所受教育程度不同。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察举制的出现是选官制度发展进步的表现,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4.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在于

A.

致力于复兴儒学

B.

主张儒、佛、道并重

C.

创立了理学体系

D.

提出“致良知”学说

【答案】A

【解析】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故A正确;

B

不对,与韩愈的主张相反;C

不对,这是“程朱”即北宋的“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D不对,这是明代王阳明心学的主张。

点睛:表述类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简单且使用较多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按照题意在几个选项中选出应该肯定的一项。相对于逆向型否定类型选择题而言,也可以认为是肯定类型的选择题,它的几个选项同属于一个层次或具有相同的属性,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由于表述类型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再认再现哲学、经济、政治、历史、时政知识的能力,但基本上着眼于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基础上的再认再现。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等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5.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

古代中国政治沿革多变无规律可循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秦朝到唐朝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表格文字中不难发现从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在二级制和三级制之间来回变更,主要原因是有时把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机构变成地方一级行政机构,这反映出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并不能体现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现象,也不能反映出其是无规律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执行力的变化,排除C项;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强调地方行政编制变化不符,排故除D项。

6.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庄客”“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

小农经济的形成

B.

赋税制度的变革

C.

土地制度的变化

D.

重农抑商的推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先秦时期的说法不符,故A项错误;关于赋税制度的改革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指的是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到宋元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7.在明朝中后期的山东博平县,“市并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垮,酒庐茶肆,异调新声,汩汩浸淫,靡然不振。甚至娇声充溢于乡田,别号下延于乞丐”。这反映出

A.

商品经济的发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

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社会秩序和观念

C.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

D.

理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儒学的挑战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看“市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绔”说明商人拥有大量的财富,从“泪泪浸淫,靡然不振。甚至娇声充溢于乡田,别号下延于乞丐”说明社会奢靡,社会秩序混乱,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谈及的是社会奢靡之风,社会贫富差距缩小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兴盛而是社会秩序的混乱;D选项错误,本题没有提及“新儒学”的问题。

8.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

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

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

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项正确。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

9.《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最痛心的条款就是五口通商,认为洋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防不胜防,现在他们更可以横行天下,文人忧国者也莫不以此为华夏巨侮。然而到了清末,统治者发现通商口岸无一例外都繁荣起来,于是又主动要求增开商埠。清廷前后态度的巨大迥异反映了(

A.

列强对华侵略放松

B.

中国近代化渐成潮流

C.

列强资本输出减少

D.

中国半殖民地化受阻

【答案】B

【解析】

通商口岸的开辟,促进了晚清社会的近代化,***主动增加商埠就是为了适应近代化的潮流,故B正确;晚清时期列强侵华是步步加深,故A错误;清末列强资本输出加剧,故C错误;晚清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故D错误。

10.下图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导致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史料选取不同

B.

史学观念不同

C.

内外时局不同

D.

***性质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1906年是清王朝统治时期,太平天国作为农民起义受到清***的批判。而1933年,正值抗战时期,需要借太平天国运动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因此对太平天国运动给予正面评价。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史料选取与史学观念的不同,故排除AB两项。***性质的不同不是评价不同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1.19世纪末,张之洞在武汉地区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劝农桑。1890年创建两湖书院(黄兴毕业于此)。1896年开始编练湖北新军。这些行为表明张之洞

A.

与维新派的思想趋同

B.

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进步的工具

C.

意图推动民主革命发展

D.

以顽固手段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张之洞创办新式学校,培养出新式人才,编练新军有利于中国国防的近代化,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故B项正确;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维新思想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不可能主张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而不是以顽固手段,D项错误。

12.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

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动

四川

蒲殿俊

领导了保路运动,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都督。

湖北

汤化龙

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

湖南

谭延闿

推动湖南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

由此可见,立宪派

A.

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

B.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

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

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和革命进程中,以及在推行各省独立方面都有相关的活动,支持革命派的革命进程,因此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故答案为D项。立宪派的活动并不是投机,而是对革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排除A项;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而不是立宪派,排除B项;革命派在革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是立宪派,排除C项。

【点睛】材料中立宪派之所以参加革命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立宪派中的一些人士对清***失去了信心,思想上发生了变化,转而投入了革命这一方。“预备立宪”中的“皇族内阁”的闹剧,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清***的本质,这其中就包含部分立宪派人士。

13.清末新政中曾出台《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该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该规定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

A.

表明近代人权意识的影响扩大

B.

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财产私有权

C.

折射出清末政治的民主化方向

D.

体现民主自由原则的法律认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可知,在《大清民国刑事诉讼法》废除了长期以来的株连制度,体现了“一人犯法,一人负责”的原则,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表明近代人权意识在中国影响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权意识,而不是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并没有体现民主的内容,也不能折射新政的民主化方向,排除C项;废除株连制度,并不能体现民主原则,排除D项。

14.1938年,中共领导人的一则演讲提到,“抗日大学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千里之外都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这反映出当时

A.

国共力量的对比出现决定性转折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日主战场

C.

全面抗战路线得到广泛关注支持

D.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取得成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

“1938年”

“抗日大学”“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可得知,这一时期正值抗战时期,中共的抗战主张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国共力量的对比出现决定性转折是指三大战役,与材料中抗战时期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敌后战场的作用与地位,且1938年,这一时期处于抗战的防御阶段,主战场还是正面战场,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的成果,故D项排除。

15.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

A.

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

B.

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

C.

削弱了公有制经济控制力

D.

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

【答案】D

【解析】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的结果,即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错在“投机性”;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是材料现象的原因,故B项错误;私营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16.苏格拉底审判情况统计

罪名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审判结果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有罪票数

无罪票数

死刑票数

反对死刑票数

怠慢和蛊惑青年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281票

220票

361票

140票

上表反映出

A.

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广泛性

B.

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C.

公民的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

D.

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答案】B

【解析】

根据表格中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审判结果”等信息可知,陪审法庭以“怠慢神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故可知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排除A项。审判人员是抽签选举产生,无法确定其素质高低,故C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而是强调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排除D项。

17.西塞罗在谈到罗马法时说:“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人类立法不得企图背离该法,而且不得毁损该法。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西塞罗认为罗马法

A.

避免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B.

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C.

体现了自然法的基本原则

D.

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可知,罗马法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故C项正确。打破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真正的法律”是“撒播至所有的人,亘古不变”的,并不是说罗马法适用于世界大部分地区。故B项错误。题中未提及罗马法继承发展了雅典的法律。故D项错误。

18.阿梅斯托在《1492:那一年》中总结:“1492年那一年,不只基督教国度改头换面,整个世界也脱胎换骨。把过去分立的文明结合在一起,使名副其实的全球历史—真正的‘世界体系’成为可能。”下列对“那一年”论述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B.

将大西洋由屏障转变成了通道

C.

葡萄牙在新航路开辟中抢占了先机

D.

西班牙人寻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1492年那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发现美洲大陆,将大西洋变成了通道,故B项正确,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项排除;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寻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故D项错误。

【点睛】“1492年那一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

19.下图是《英、美、德、中四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足

A.

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

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

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

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答案】C

【解析】

注意图片中时间从1750~1900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①线在19世纪前后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应为中国,A错误;②线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比重下降,应为英国,B错误;③曲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所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只有美国的情况符合,C正确;④线应为德国,19世纪60年代德国尚未完成工业革命,故D错误。

20.1878年俾斯麦颁布“非常法”,查禁一切主张社会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组织,并先后颁布4项社会保险法(疾病、意外工伤、老年及残疾保险法),由***和雇主承担主要资金,以改善工人处境,消除社会***的基础。这一措施客观上

A.

为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

B.

维持了专制保守的政治统治局面

C.

消除了社会***的潜在威胁

D.

堵塞了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的传播

【答案】A

【解析】

【详解】社会保险法(疾病、意外工伤、老年及残疾保险法)属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材料中俾斯麦颁布法律显然为德国后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社会福利制度内容,不是维持专制保守的政治统治局面,故B项错误。C中消除的说法显然绝对,排除;材料中关于社会福利内容属于社会经济措施,与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的传播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21.“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

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

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

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题干强调的是驾驭自然而非自我觉醒,故A项错误。由题干可知这是一项世俗运动而非宗教运动,故B项错误。解读题干可知这场运动主旨是让人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而非纯粹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革命,故C项错误。由题干可知,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且通过努力完善自身,这种勇于相信自己判断的信念来源于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内容

【名师点睛】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从批判对象上看,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理性真理是为了解放全人类。

22.“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A.

加速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

壮大了公有制经济的力量

C.

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D.

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考查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根据“(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实验指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中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措施,允许多种所有制成分,所以他并没有加速向社会主义过渡,也没有壮大公有制经济的力量,故排除A、B项。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没有开创新的建设道路,故排除C项。但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市场规律,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故选D。

【点睛】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

23.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

A.

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

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

加强***对经济全面干预

D.

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英国***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结果造成更大程度的通货膨胀。为了解决此问题,英国***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扩大福利国家规模属于***加强干预的手段,故A项错误;美国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故D项错误。

24.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行不断加快,但2015年3月冰岛宣布放弃加入欧盟,2018年6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英国退出欧盟。这表明

A.

欧洲联盟随冷战结束已经失去其存在价值

B.

冷战后欧洲各国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大国强权政治仍然主导着欧洲的国际关系

D.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让渡的博弈

【答案】D

【解析】

【详解】欧洲一体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主权让渡的过程。冰岛放弃加入欧盟和英国退出欧盟的原因就是基于民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反对更多的主权让渡,所以材料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让渡的博弈,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绝对化错误,排除。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从明朝灭亡中吸收的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明朝末年因“私征滥派,民不聊生”,终至“国祚随失”。为了稳定对中原的统治,应当“蠲者蠲,革者革,庶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康熙主张“从来与民休息,道不在扰”,在他看来,“家给人足,而后世济”,“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惟频行减赋蠲租”,因此差不多每年都下令蠲免某地钱粮一年或几年,或蠲免一部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美国的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应把发展工商业作为“联邦***的主要目标”,“一旦制造业建立起来,并在我们中间生根,就会给美国伟大、光荣的未来开辟道路,并以此对付任何暴君的干涉”。1790年汉密尔顿先后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共信用的第一份报告》《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等报告。在经过激烈辩论之后,得到国会的认可,这就使美国***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财政经济政策。根据报告提出的原则和政策,在国家银行建立后,一个以国家银行为主干,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市场、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体系逐渐形成,它们都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和运作形式。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的举措及其体现出的立国方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比清***美国立国方针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不同产生的原因。

(3)综上所述,简要说明你对国家确定立国方针的认识。

【答案】(1)举措:蠲免租赋,减轻百姓负担。方针:以农立国。

(2)不同:以工商立国。

原因:清***注重维护君主专制;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美国确立了代议制民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受来自欧洲国家的压力等。

(3)认识:立国方针的形成受国情制约;立国方针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蠲者蠲,革者革,庶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可得出相应的举措。根据材料“家给人足,而后世济”,“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惟频行减赋蠲租”,结合所学可得出清代是以农立国。

(2)根据材料“应把发展工商业作为‘联邦***的主要目标’”可得出美国是以工商业立国。不同的原因,结合两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差异概括回答即可。

(3)根据两则材料中所体现的两国在治国方针上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原因,可得出制定治国方针要实事求是,依据国情。同时也要认识到治国方针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大事年表

时间

变动

1638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6年

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791年

完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1859年

设“总税务司署”,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

1861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903年

设练兵处,划一全国新兵训练;成立财政处,谋求统筹全国财政;设立商部,将矿物铁路总局并入。

1905年

设立巡警部,统理全国警务;设立学部,管理全国教育。

1906年

撤销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裁撤军机处和旧内阁,成立新的责任内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上表反映了清代中央机构的多次改革,请完整概括清朝中央机构改革发展的态势,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示例一:态势:清代前期中央机构改革强化***,而后期中央机构改革呈现近代化趋向。

说明:清前期,为保证农耕经济发展,维护统一,巩固统治,需要强化君主专制。清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但也表明该制度渐趋腐朽,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清后期,列强侵华与不平等条约签订;清廷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西学东渐的深入;政治改革的推动.清朝中央机构逐渐近代化,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但也表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且其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和挽救清朝的封建专制。

示例二:态势:清代前期中央机构改革频率不大,职能相对稳定,而后期中央机构改革频繁,职能变化较大.说明:清前期,为维护统一,强化集权,中央机构出现了一些改革,但设军机处,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均是围绕着加强君主专制,且职能相对稳定.清后期,列强侵华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廷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西学东渐的深入;政治改革的推动、清***中央机构多次变化,且出现多种近代职能的机构,如总税务司署、总理衙门、外务部、学部、责任内阁等。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且清***对中央机构的近代化改革本质上是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和挽救清朝的封建专制。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及清代机构改革的内容来看,在分析时,要注意时间的分期,可把材料中的内容分为清朝的前后两个时期,其中以近代的时间作为一个分隔点。结合材料中改革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清代前期中央机构改革延续了中国古代加强专制的趋势,而近代的改革则侧重于民主化、近代化的改革,从而概括出主题。阐述时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的知识点,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如鸦片战争后社会性质的变化、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近代的制度变革等内容进行阐述。

27.人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些基本权利的总称,其内涵因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人权思想,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腊思想家们从人性(自然)的角度审视城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享受城邦民主与自由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材料二

近代人权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神权而提出来的。解决神性与人性的矛盾冲突,途径只有两条。要么索性撕开神性的虚伪,理直气壮地给人性,给人的感觉和享受以合法的地位;要么坚守神性的理想,追求内心的圣洁和灵魂的自由,借以提升人性。两条途径看似大相径庭,实则殊途同归。

材料三

启蒙学者把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权”、“自由”具体到政治和社会领域。使启蒙运动成为近代西方观念变革的集大成者。

——以上材料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据材料一分析古代希腊人权思想萌芽的基础及其人权思想的含义。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两条“途径”的本质相同点。

(2)据材料三启蒙时代的“人权”又有怎样的新发展?对近代欧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答案】(1)基础:城邦政治的发展。含义:公民有享受城邦的民主与自由的权利。

相同点:都强调人性,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或都强调人文主义。

(2)新发展:从精神、文化领域具体到政治和社会领域提出了维护人权的各种政治制度的构想及实现的途径。

影响: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指导;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完善。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认为只有享受城邦民主与自由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可得出基础是城邦政治,而含义也同样可根据这一信息概括出,希腊的人权是指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根据“理直气壮地给人性”“要么坚守神性的理想”,可概括得出相同点是都强调人性,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或都强调人文主义。

(2)根据材料“具体到政治和社会领域”结合启蒙运动时期对人文主义的发展的内容,可得出新发展是指从精神、文化领域具体到政治和社会领域提出了维护人权的各种政治制度的构想及实现的途径。影响结合所学,回答启蒙运动的影响即可。

永不放弃 2022-07-26 01:11:40

相关推荐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 有什么好的素材

要想作文写得好,一定要好好运用作文素材,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相关内容,来看一下吧!高考作文素材1.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
展开详情

什么牌子的点读笔适合小学生 哪个好用

点读笔还都不便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都有,几支笔买下来,一个月的工资都未必够。每个点读笔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么哪个最好最适合孩子用呢?哪个点读笔比较好趣威反应迟钝是我的直观感受,具体能够点读的书需要在趣威官网上找...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利用陀螺经纬仪可以测定什么方向

利用陀螺经纬仪可以测定真北方向,陀螺经纬仪是一种将陀螺仪和经纬仪集成在一起的测量仪器。它利用陀螺仪本身的物理特性及地球自转的影响,实现自动寻找真北方向,从而测定任意测站上任意方向的大地方位角。
陀螺经纬仪由陀螺仪和经纬仪两部分组成。经纬仪于1730年由英国人发明,经过金属经纬仪的漫长过程,20世纪20年代发展为光学经纬仪,60年代以来进入电子经纬仪阶段,现已相当先进,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陀螺仪是陀螺经纬仪的主体,主导着整机的发展进程。
陀螺经纬仪按定向准确度可分为工程级和精密级。定向原理除了英美曾经用过的速度式外,一般都用摆式。陀螺仪和经纬仪整体使用,结合方式有下挂式和上架式两类。下挂式仪器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几乎所有的精密级仪器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仪器均属此类。
陀螺经纬仪的使用方式与构造特点有关。一般上架式仪器都用人工测法,下挂式仪器多用自动测法。自动测法仪器主要采用自动跟踪法、多点光电计时法和光电积分法观测。其中,光电积分法最为先进。人工测法主要采用跟踪逆转点法、中天时间法、记时摆幅法和多点记时法观测。

罢了是什么意思

罢了,汉语词语,拼音是bà le,语气词,用在陈述句的末尾,有“仅此而已”的意味,对句子的意思起冲淡的作用,前面常跟“不过”、“无非”、“只是”等词呼应;表示容忍,有勉强放过、暂时不深究的意思。
出处:
1、元·关汉卿《金线池》第四折:“他委实不肯便罢了,教我怎生断理?”
2、明·高明《琵琶记·书馆悲逢》:“他把我嘲,难恕饶,你说与我知道,怎肯干休罢了?”
3、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我不说你也罢了,你还问我这些话,这也可笑!”
4、刘大白《洪水》:“人也漂流去,倒也罢了;剩下这没饭吃没屋住的人们,是洪水底洪恩吗?”
5、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只见枯草丛中钻出两只大虫来,武松道:‘阿呀!我今番罢了!’”
6、《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可就罢了我了!慢说我没有这样的家当,便有,我也不肯这样做法。”
7、《西游补》第五回:“你四人回去罢了,千万替我谢声。”
8、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凤官人还问我姐姐。你只打点迎亲罢了。”
9、《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每日清早上是我弟媳妇出来屋后抱柴,你明日众人伏在那里,遇着就抢罢了。”
10、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谁又参禅,不过是一时的玩话儿罢了。
11、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我也不过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罢了。”
12、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二》:“我相信写了出来,未必于你有用,但我也只能写出这些罢了。”
13、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哥哥,罢了!罢了!我们遇着鬼了!”
14、《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罢了!我上了这小畜生的当了!”
造句:
1、他不会真的打你,无非吓唬吓唬你罢了。
2、这不过是我的一点学习心得罢了。
3、他不愿意去也就罢了。
4、这道题很难吗?罢了。

搁浅的意思

搁浅,汉语词语,拼音为gē qiǎn,意思是船因水浅搁住不能动。也比喻事情遇到阻碍而中途停顿。
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盐船搁浅了,我们快帮他去起拨!”
近义词:停止、停息、停留、中止、停顿、停滞。
反义词:沉没、漂浮、畅游。
用法:作动词,形容某件事暂时停顿。
例句:然而最可恶的是她现在要用的辞句,先生都没教过,英文读本上也找不到;她写了半行就搁浅了。
造句:
1、我开始意识到,那种至纯至美的欢乐已搁浅在童年,童年已变得十分遥远和亲切。
2、最远处那戈壁连绵起伏的沙梁,在夕晖尽染中,宛若被定格的金波荡漾的海面。晚风中摇曳的芦苇,就像没来得及起锚远航被搁浅在滩涂的帆影。
3、我倚在时光的寂深处,想象爱情恒远的缠绵。所有的故事,潋滟成文字里的幽怨,搁浅在无眠的夜里。行走在文字里的眷恋,染透了葱翠的思念,漫过记忆的潮岸,荡漾成午夜里一道寂寞的风景。

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的意思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指当时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薛(谐音“雪”)家,家产丰厚,珍珠如土般堆成山,金银似铁到处都是。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