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子以令不臣什么意思(奉天子以令不臣小说)

叶落知秋
精选回答

1、曹魏确立“修耕植。

2、蓄军资”为财政建设基本方针的原因曹魏财政在发展过程中,以什么作为指导财政收支活动的基本方针?或者说其财政收支活动要处理的核心问题的是什么?对此史无明文。

3、不过,我们分析有关资料之后认为,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十二月,毛玠向曹操提出的“修耕植,蓄军资”,后来成为曹魏财政建设的基本方针。

4、也就是说,曹魏财政收支活动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农业种植经济,保障军粮供给。

5、这是曹魏财政不同于孙吴财政、蜀汉财政的特色之一。

6、这一财政建设基本方针的确定,有其客观的经济和军事背景。

7、从经济背景来看,曹魏逐鹿中原,以黄河中下游为其基本经济区①。

8、而这一基本经济区又是以农业种植经济为主,也就是说,立足于黄河中下游基本经济区的曹魏政权,其财源主要依赖农业经济,“修耕植”即是培养财源。

9、当然,曹魏财源也包括部分盐利,但在其财政收入中不占重要地位。

10、而吴、蜀除了以农业经济为财源之外,孙吴“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②。

11、蜀汉也可“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③。

12、因此,曹魏的财政建设以“修耕植,蓄军资”为基本方针,其实是黄河中下游经济区的经济特色反映。

13、再从当时的现实财政需要来看,则是军粮极度匮乏,事关曹魏政权的生死存亡。

14、汉末战祸严重破坏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战乱所及之处,民众或死或逃,田地荒芜,加上自然灾害肆虐,粮价飞涨,粮食供应普遍发生危机。

15、汉献帝与一批朝臣被董卓部将挟持至洛阳,陷入饥荒,狼狈不堪。

16、史载:“是时,蝗虫起,岁旱无谷,从官食枣菜。

17、……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

18、州郡各拥兵自为,莫有至者。

19、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

20、”④而各路军阀依仗武力立身,能否有稳定、持续的军粮供给,就成为决定其兴败的基本财政问题。

21、如袁绍起兵之初缺乏根据地,逢纪对他说:“将军举大事而仰人资给,不据一州,无以自全。

22、”而冀州刺史韩馥迫于公孙瓒的威胁,欲举州以让之,治中李历则谏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

23、袁绍孤客穷车,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24、奈何乃欲以州与之?”⑤可见袁、韩双方谋士都把军粮视为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25、史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26、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

27、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

28、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29、”⑥ 曹操率军初起,如何筹措军粮同样是生死攸关。

30、所以,还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十二月,毛玠就向曹操建言: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31、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

32、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33、 毛玠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军事形势,为曹操建立“霸王之业”制定“修耕植,蓄军资”作为财政建设基本方针,的确有过人的见识。

34、史称曹操“敬纳其言”⑦,不过由于缺乏必要的条件,并未立即付诸行动。

35、 元年(公元194年),曹操与多数军阀一样,面临军粮极其匮乏的严峻局面,甚至几乎为此付出重大的政治代价。

36、当年夏天,曹操与吕布争战兖州大败,“于是,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遣家居邺。

37、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

38、”后听从程昱劝说,才放弃送家属为人质以联合袁绍的打算⑧。

39、史称:“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曹操)乃罢吏兵新募者。

40、”⑨可见军粮匮乏大大削弱了曹操的实力。

41、《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载:“兴平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

42、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

43、”荀彧则认为:“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44、今以破李封、薜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

45、”曹操采纳他的建议,“大收麦,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

46、布败走,兖州遂平。

47、”可见军粮几成影响曹操此次战略决策的关键。

48、军粮匮乏还加重了曹操“奸诈”的性格色彩,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载:“尝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

49、’太祖曰:‘善。

50、’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

51、’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

52、’”。

南巷清风 2023-08-18 13:38:13

相关推荐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秋水伊人在眼前是什么意思

“秋水伊人在眼前”的意思是思念中的那个人就在眼前。
秋水伊人,汉语成语,拼音是qiū shuǐ yī rén,意思是指思念中的那个人。伊人的意思是那个人,多指女性。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见景思念的人。
示例: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循环定义

循环的意思:
1、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
2、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再转。
3、反复地连续地做某事。
出处:
1、《战国策·燕策二》:“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
2、《史记·高祖本纪论》:“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3、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寒暑兮往来相继,兴衰兮循环道理。”
4、巴金《秋》四十:“花谢花开,月圆月缺,都是循环无尽,这是很自然的事。”
循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意思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回。可以简要地将基本思想表述如下:世界是按照极其漫长的时间周期,即所谓的“生成的大年”,周而复始地永恒循回;这个周期因为过于漫长而实际上无法预测,但又不是完全确定的;在这个永恒循环的过程中,世上的一切,包括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一生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并且将要无数次地按照完全相同的样子重现,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谁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晋朝的赵王司马伦。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司马伦(?-公元301年6月5日),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司马伦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授宣威将军。迁安北将军、镇守邺城,改封赵王。迁征西将军,镇守关中。刑赏不明,激发羌族和氐族反叛。入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狗尾续貂(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是一个成语,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
寓意: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做一件事情,既然做了,就自始至终把它做好。不要在事情接近尾音之时,因为种种原因而写下败笔的结局部分,它会折损之前所有的努力,削减所累积的高度。

是什么数学符号

?不是数学符号。
?这个符号是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用于疑问、设问、反问句等句型的末尾。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用法:
1、选择问句中,选择项较短,选择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
3、对句子里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注:这种用法用得不多。
4、对生年、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5、疑问句构成的文章标题或小标题后面用问号。
6、一般疑问句用问号,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7、选择问句中,问号只用在句末,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8、倒装问句中,问号放在句尾。主语和谓语之间用逗号隔开。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