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学第一课日记汇总

水清云淡
精选回答

暑假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大家是否期待着开学的呢。小学开学第一课

日记

汇总。

欢迎

阅读

小学开学第一课日记一

美丽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充满了爱与美丽,在生活中,大家都是美的: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他们都用自己的爱去维护下一代的希望与梦想。

美,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的;最美司机,用生命最后的45秒撑起24人的一片蓝天。全城人送别一个人,一个人感动全地人美。这就是美,无止境的美。美,可以用青春岁月;美可以用生命,美,可以用爱,美,可以用友谊!最美同学,接连5年为残疾同学上下学作出帮助,这是友谊的美。最美医生,7年在大山里无回报为乡村老人治疗。这是爱的美。最美乡村教师,4年在大山里教导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不笨”。这是青春岁月的美。最美司机,用生命为24位乘客撑起蓝天,这是生命的美,美在我们身旁,从不曾远去,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走进校园,看到同学们在校园里读书的身影与老师往返于教学楼与办公楼之间的身影,不觉的感受到这也是一种美。在街上,你有时也许会发现,有人在把自己手中的食品袋扔手垃圾箱的同时,也会将桶外的垃圾随手扔进去。在公交车上,有人给老人让座;走在校园里,有向老师问好的声音,这也是美。身边美好的事处处存在,只是我们缺乏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除夕之夜,当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春晚的工作人员们还在为带给人欢笑而忙碌着,他们也应该是美的拥有者。其实,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体会,就会发现,原来,美就在我们身边。

知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其实,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体会,就会发现,原来,美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开学第一课日记二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没有上课,而是看电视看《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节目是以上课的形式来向我们介绍几位中国的奥运冠军和为国家做了大事的人,那让我给大家介绍让我感动的几个人,和几件事。

让我最感动的人是吴斌,他在一次开车的时候,一样东西从对面飞来打到了吴斌的腹部,接下来的事让所有人都惊住了,他手拿着方向盘,脚踩刹车,停车后拉手刹,然后站起来对乘客说:“别出去,给我打120和110。”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爱护环境,开车的人也要经常检查汽车,免得事情再次发生。第二件让我感动的人是:刘洋,她是伦敦女子蝶泳200米的冠军。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他没有拿到冠军,成绩不怎么理想,但是她没有放弃,她不停的练习,一天最远游一万米,经过刻苦的练习,她终于在伦敦奥运会上赢得了冠军。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放弃。

这个《开学第一课》让我们了解了一些国家的伟大人民,他们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小学开学第一课日记三

在第一篇发现美,听完刘洋老师的讲述,班长小小彬感叹这一切真是“美得想哭”,他也想做一个“太空人”。一部人类文明史,其实就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界,探索社会,探索人生的历史。

寻找美、发现美从接触自然、接触动物开始。

在第二篇里创造美里,听焦刘洋谈坚持美丽人生要付出汗水,焦刘洋和同学们分享的是她15年游泳生涯的心路历程。她提醒同学,“兴趣也许是最大的动力,却不一定是持久的动力。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创造出最美的感受,需要我们常说的‘贵在坚持’。”

在第三篇章传递美里。听徐莉佳谈互助希望把快乐传递出去。奥运会上,有一个特别的奥运冠军,就是帆船冠军徐莉佳,她告诉我们人不是独立存在于世界,人是社会之人,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帮助别人、体谅他人,与社会相融合,体现心灵之美。帮助别人,能获得一种快乐,一种幸福,能感受到美的享受。

在第四篇章和谐美里,听体操队讲逆转用团体诠释完美定义,怎么样在团体中发现和谐的美?在伦敦奥运会上面对主力伤退、规则改变、伤病打击等等一系列的麻烦,团结一致,凭借“零失误”获得体操男团金牌的体操男队无疑是这个话题很好的诠释者。体操男团在决赛上完成了漂亮的触底反弹,他们互相传递着

正能量

也正是这样的互相鼓励,支撑和鼓舞着每一个人,直到最后一个项目,都依然保持着这种士气”。陈一冰最后的一句总结让全场陷入深思,“没有一个人的完美,却有完美的团队”

美在和谐,和谐之美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美,在一个集体里,尽管每一个人都不是很完美,但这个集体里的所有人汇聚起来,就能展现集体的和谐的美和力量。

开错季节的玫瑰 2024-04-16 15:51:26

相关推荐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题目内容: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最佳答案:B答案解...
展开详情

下列属于自爱的是()①珍爱生命 ②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悦纳并完善自己 ④认识自己的

题目内容:下列属于自爱的是()①珍爱生命②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③悦纳并完善自己④认识自己的发展潜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自爱就是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名誉。所以①②③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