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怎么读
古代的字,后人怎么知道当时正确的读音?
(蒹葭怎么读)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解决“知道古代字正确读音有何意义”这件事。
如果说,以为“古人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与现在或者与我何干”,那就没得话说了。
不过,说起来会绕个大弯儿,就放在后面再说。
先说怎么知道古代字的读音。
一距今2000年前后的汉朝,人们对先秦古字的“义”和“音”已经不甚了了了。
于是,东汉的许慎,干了一件“惊天动地”惠及后世多少代的大事——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说文》里,解释了字形、字义,同时给一0五一六个字中的大部分,都注了“读音”。
他的办法,是在解释一个字时,注上“某声”或“读若某”。
后来的人,一律简化为“音某”。
比如,“丕”,现在读“pī”,许慎说,这是个形声字,“从一不声”。
段玉裁注云:“丕与不音同,故古多用不为丕,如不显为丕显之类。
他说,这就是同音假借。
比许慎稍晚的郑玄说:“丕读作负。
可知,先秦时,“丕”“不”“负”三字同音。
包括“读若”,都属于“直音”注音法。
(芣苢怎么念)如《诗.周南.芣苢》云:“薄言掇之”。
《毛传》:“掇,拾也。
陆德明《经典释文》曰:“拾,音十。
但“直音”有很大局限。
比如,“丢”,找不到可以为其注“直音”的字。
再如,特别是后来,对常见字用生僻字注“直音”,已很不妥,因为违反了“学习”的一般性规律。
《康熙字典》里,有了“穷”字,注“音竆”,不少人还得想办法再去查“竆”的读音。
《康熙字典》也有注音方面的特色。
如,“刀”,其注曰“到平声”,不仅注了读音,还标出了声调。
这种方法,近似于“直音”注音法。
二再往后,就有了“反切”注音法。
比如,“川”,注为“昌缘反”,就是通过“昌”和“缘”相拼,得出“川”的读音。
“昌缘反”,也注为“昌缘翻”。
唐朝,忌讳“反”和“翻”,于是改成“切”,成为“昌缘切”。
于是,“反切”,就专指一种注音方法。
“反切”,可以说是古代的“拼音方法”,与“直音”法相比,是巨大进步,也是汉语音韵学的开始。
现代的拼音方法,根据音素原则来拼音,每一个音素用一个字母表示,或者两个字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示,如“zh”“ch”“sh”“ng”“er”等;拼出一个读音,可能需要四个字母,如“庄”为“zh,u,ā,ng”。
古代的“反切”,是一种“双拼法”,只用两个字拼。
如“兔”,就是“汤故切”。
其中的规律,是“反切上字”代表声母,省略韵母;“反切下字”代表韵母,省略声母。
如“马”,为“莫下切”。
汉字里,有些读音是“零声母”,如“安”,但是也必须有“反切上字”,于是为“乌寒切”;“央”,为“于良切”,等等。
有的汉字,韵母包括“韵头”和“韵尾”,如“条”,韵母为“i,ao”,在“反切”里,也只能用一个“反切下字”,为“徒聊切”。
其实,单纯为辅音的汉字不存在,同时,以元音开始的汉字又很少。
这就是“反切”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地为汉字标音。
所以,读古人所注“反切”,有两条重要原则——第一,“反切上字”只读声母,不管韵母和声调。
第二,“反切下字”只读韵母和声调,不管声母。
以上两条,尤其适用于宋代以前的“反切”。
三现存最古的韵书,是1008年宋代的《广韵》。
《广韵》的前身,是唐代的《唐韵》。
《唐韵》的前身,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著于隋仁寿元年,即601年。
再往前,可以追溯到三国时魏人李登的《声类》,研究了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的“韵母”归类,但此书已佚。
不过可知,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在探索非“直音”的注音方法了。
《广韵》之后没多少年,1039年又有了宋代的《集韵》。
音韵学家们大多赞成,六朝时代,是中国音韵学形成体系时期;宋代,是中国音韵学趋于完善时期;代表全面成果的,是《集韵》。
《集韵》中,在研究“反切”的同时,已经开始研究汉字发音与发音部位及方法的关系。
比如,《集韵》注意到,“反切上字”要跟“被切字”的“洪细”相当——“洪音”,指发音的“开口呼”和“合口呼”;“细音”,指“齐齿呼”和“撮口呼”。
“条”,《广韵》为“徒聊切”。
《集韵》则注为“田聊切”。
“坚”,《广韵》为“古贤切”。
《集韵》则注为“经天切”。
明代吕坤《交泰韵》,清初潘耒《类音》,又对《集韵》做了改进,使“反切”的“二字连读”基本可成为一音。
四除了“直音”法和“反切”法,古人还发现了古代汉字之间的一个重要关系,叫“双声、叠韵”。
“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字的韵部相同。
先秦的时候,汉字还不够多,或者,记录的时候“提笔忘字”,于是出现了假借字。
假借的重要规律,往往都是“双声”或“叠韵”。
从“双声、叠韵”,也形成了不少汉语的“连绵字”。
如“流离”“蒹葭”“踟躇”“踊跃”“颠倒”等等,是“双声”“连绵字”。
如“崔嵬”“扶苏”“芍药”“绸缪”“逍遥”等等,是“叠韵”“连绵字”。
“双声、叠韵”,也是“破解”古汉字读音的重要线索。
五回到题目一开始说到的“知道古代字正确读音有何意义”。
如果,你认为汉字很伟大,就不妨了解一下汉字的发展史,而汉字的音韵史,是汉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是其一。
其二,现代的人,也要了解历史,了解古代的文化。
比如古代的诗词,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很多都是不押韵的,这也就减少了许多汉文学独有的“音韵美”。
所以,了解古字的读音,是了解古汉字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或者学习历史和古代文学的基础。
其三,汉字,有着几千年的连续发展史;汉语,只会比这个时间更长。
现代汉语音韵需要研究,就跳不过古代音韵“这道坎”,否则便成了空中楼阁;研究汉字史也是如此。
其四,古人认为,读书从识字始,不识字谈不上“开蒙”;古人还认为,汉字都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
所谓继承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对古汉字的“形音义”的了解,缺一不可。
可参考《说文解字》,便知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