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民俗 长角苗

开心我哥
精选回答

盛装的长角苗妇女佩戴着硕大的长角头饰。

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有一群不同寻常的女人。她们有长发,但不披肩;她们顶着繁重的头饰,但活动自如。长角形的头饰就像长了眼睛,即使人们彼此擦肩而过,长角也不会互相碰撞。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支系,因头顶弯起的长角头饰而被称为“长角苗”。

▲▲长角头饰从何而来

长角苗的正式叫法是“箐苗”。他们主要聚居在贵州西部六枝特区的梭戛乡,长期远离外界,过着农耕渔猎的生活。长角苗呈弧形弯起的头饰,到底隐藏着什么内涵呢?也许从他们的习俗中能略知一二。

从前,箐苗小伙子喜欢在皎洁的月下,一边吹他们独有的乐器“三眼箫”,一边来到姑娘家门前,将情人唤出。在弯月下,意中人赏月对歌,互诉衷肠。而弯弯的月亮,也因此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因此,有人说,长角苗头饰的造型源于弯月。

果真如此吗?为了一探长角苗头饰起源的究竟,更好地保护长角苗文化,贵州省于1998年在梭戛乡建起了生态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徐美陵和专家们希望,从当地的历史文献中寻找长角头饰起源的蛛丝马迹。“长角苗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没有关于自己历史的记载。”徐美陵遗憾地说。

受到“月形起源说”的启发,有人认为长角头饰起源于当地人对牛角的崇拜。苗族把牛视为一种圣物。直到现在,苗族还把牛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梭戛乡的苗族群众在打嘎(祭祀)活动中,就会弑牛祭祖。因此有人说,长角苗形似牛角的头饰,也许是对祖先怀念的一种表现。

在考察过程中,有人告诉徐美陵,长角头饰起源于弓箭。在长角苗看来,弓箭是力量的象征。结合其打猎的传统,长角头饰的形状也不难让人联想起弓箭的造型。

徐美陵说:“面对不同的说法,最终我们找到了清楚祖辈历史的老人。但是,他们说的苗族方言我们听不懂。好在长角苗年轻人中有略懂汉语的,借助年轻人的翻译,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代代相传的长角来源的传说。”

据说,长角苗曾有位被称为“苗王”的头领。在一次战争中,敌人盗走了苗王的神鞭,苗王因此失去了法力。战争结束时,苗王奄奄一息。他叮嘱族人说:“大家把树枝插在头发上,这样敌人就不敢追赶我们了,他们会以为我们又造出了新的神器。”遵照苗王的叮嘱,人们头插树枝,经历许多磨难后,最后落脚在梭戛乡。后来,村民就佩戴长角头饰,以纪念苗王。

最终,徐美陵和有关专家从老人讲的“树枝起源说”出发,结合长角苗生产生活的条件,理出了一个大概的脉络:最初,这支苗族先民用树枝挽起缕缕长发。由于在耕种过程中,人们与牛为伴,久而久之,村民对牛的依赖心理就转变为对牛角图腾的崇拜。逐渐地,先民插在头上的树枝换成了牛角的样子。可是在生活中,村民常常受到鹿等野兽的袭击,于是大家就用头发把木牛角缠起来,并用白色的麻线绑紧,以此来迷惑野兽。由此,长角苗独特的头饰就产生了。

▲▲男性也曾戴长角

如果说女子戴长角头饰还能解释,那么男性戴长角就让人感到奇怪了。徐美陵说:“自古以来,当地的苗族村民在打猎时,经常要穿梭于茂密的树林和灌木丛之间。在钻树丛的时候,由于猎人手上拿着武器,就在头上佩戴长角形状的头饰,来遮挡身体两边的树杈,防止被划伤。”

长角苗男子的长角头饰和女子的完全一样,只是小得多。过去的男子都有辫子,平常不戴角时,就把头发编起来,用头帕包裹着盘在头上。

上世纪6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男子剪掉了发辫,也就无法将长角固定在头上,角更绾不起来了。虽然现在看不到长角苗男子戴角,但是他们裹头巾的习俗却流传了下来。在节日期间或者重要活动场合,长角苗男子依然会穿着民族服装,头上戴着头帕。

▲▲奇特的头饰怎么盘

长角苗硕大的头饰重不重呢?答案是肯定的。长角苗的头饰有十多斤重。现在只有在婚嫁或者节日时,长角苗女子才会佩戴头饰。平时,她们就把长发盘在脑后,用一把木质角梳一插。可是在以前,长角苗女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佩戴硕大的头饰。

中国艺术研究院安丽哲博士曾在梭戛乡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田野考察。她在《从遗产中解读长角苗服饰文化》一书中说:“据老人讲,以前戴着头饰去地里挖洋芋,因为头饰太重,所以需要牢牢地捆在头上。弯腰的时候,整个脑袋几乎都要栽下来。”

那么,这硕大沉重的长角头饰是如何盘起来的呢?徐美陵说:“盘发的关键,在于一把月牙形的大木梳。它不仅是整个发型的支撑骨架,而且在平时,长角苗女性在耕作中都要带着它。梳子越大越好,最大的有2尺多长。”

而将头发盘到大木梳上,也是有讲究的。徐美陵说:“头发要呈倒八字缠到木角上,而且不能乱糟糟的,要捋顺了才行。盘好后,用一根白头绳把头发系紧。盘好的头饰不能太松,太松就会散掉。手艺不娴熟的妇女往往花上一个多小时,也不一定能盘好。”

盘成长角头饰的头发到底要多长呢?安丽哲博士记录的头发长度在1.7米左右。长角苗女子将积攒下的几代人的长发,掺着麻线搓成一小股一小股的辫子。佩戴长角时,再把这些辫子一圈一圈地盘起来。

可是几代人的长发从何而来呢?原来,在平时梳头的时候,长角苗女子不会随便丢弃脱落的头发,而是将其存放在一个特殊的柜子里,积攒起来盘在头上。长角苗认为,长发是生命繁衍的一部分,需要代代相传。

▲▲新型头饰越发硕大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长角苗妇女开始在长角头饰中掺入黑色的毛线,这样一来,头饰的份量就减轻了很多。但是为了保持传统,她们仍在头饰中编入母亲、祖母的头发,以示晚辈对祖辈的尊敬。

以前,长角头饰的长度大多不超过肩膀。如今,由于头饰重量减轻,大的头饰更加流行。新型的长角头饰不但高,而且长度大多在半米左右。这种硕大的头饰和长角苗女子娇小的身形相互映衬,更显漂亮。每当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长角苗女子就会从柜子中取出长发并盘在头上,与人们一起欢歌跳舞,延续独特的文化。

浅吟旧情歌 2024-04-20 11:53:55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下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丙地位于(40N,117E)。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

题目内容:下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丙地位于(40N,117E)。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若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的景观有A.甲处的旅游景点B.位于乙处的寺庙C.步道两侧枫叶正红D.典...
展开详情

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题目内容: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C.从方国联盟到郡国并立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专制最佳答案:B答案解...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凉州词王翰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凉州词》是乐府歌词,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原文节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霸凌的意思

“霸凌”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或者是因嫉妒等个人原因对其进行辱骂和讽刺。
“霸凌”造句:
1、报复只会升高施霸凌者的侵犯气焰。
2、正如施霸凌者值得你的注意,受害者也一样。
3、试著找出施霸凌背后的真正原因,再提供适合的援助。
4、教育部透过宣示活动展现反霸凌决心。
5、对那些孤离、少与同侪互动的学生要注意,孤离的学生最易成为施霸凌的目标。

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一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人们把它叫做“鸟的天堂”。二指地方是鸟儿理想的栖息之地。出自《鸟的天堂》,作者巴金,散文,里面主要内容是说作者巴金游玩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色及其感受。
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同时,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绘这“鸟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国初夏水乡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畴、朝暾的联系、烘托下加以凸显的。全文虽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

王羲之是什么朝代

王羲之(303年-361年)是东晋大臣、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