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失败相关中考满分作文600字

天南星 中考作文
精选回答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想要写好作文一定要多多积累,下面介绍的是成功与失败相关中考满分作文,仅供参考。

失败与成功

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题记

什么是成功?成功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也许,成功,对有的人很重要,那么,要如何获得成功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用心去努力就行。

可是,如果失败了,那要怎么样?第一,不要气馁,保持平常的心态;第二,要继续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去努力、去奋斗。只有这样做,才能可能获得成功。

但,要是真的成功了,那又要怎么样呢?首先啊,不能骄傲,若是骄傲了,肯定会退步,俗话说得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成功了,就要谦虚;其次,要坚持不懈,成功了,要继续努力,争取再次获得成功;还有一点要记住了,假如你以前失败过了,这次成功了,那要记住你曾经的错误,为什么以前失败?这不仅证明了你进步了,还可以让自己谨记这些错误,使你以后不再犯这些错误,可谓是好处多多。

再来,就是一定一定要记住了,正如上面名言说的一样,千万千万不要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要放宽心对待自己的失败。上一段说过了,失败使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你不再犯那些错误。不但如此啊,你如果找借口掩饰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失败,那你也就撒谎了,而且,失败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不是么?既然这样,那为何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失败呢?再说了,失败使你让自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你可要好好感谢它呢!

说过了失败,来谈谈成功吧。成功,得之不易,别以为掌握了上面的要领,就能百分百获得成功了,当然,也不是那方法不行,记住了,不是百分百哦!说成功来之不易也不是没道理,如果成功那么好得,不是人人都能获得成功了?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要认真对待成功。要想获得那成功,可要找对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勤奋,不能半途而废,大概就这两点了吧,其他的以上就说了,那我就不再说一遍了。

懂了么?所以啊,大家就朝着成功前进吧!当然了哦,失败了不要气馁,按以上所做,保持好心态,迎接成功吧!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甜蜜的事。在于别人看来,也许会想,我若是有他那么幸运就好了。可是他们也许不会想到成功人士,在成功前所遇到过的挫折与失败。这样的人很有可能失败,即使成功了,也只会是经历了很大的失败和挫折得来的,因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名言流传了几百年,至今也有人把他挂在嘴边。可是有时那只是人们失败后安慰自己的话,他们只是在寻找失败的借托词,从来不去体会他的真谛,只有时常遇到失败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才能更好的鼓励和警戒自己,达到这句话所要达到的效果。

很多人都只看到成功后的喜悦,忽略了过程,其实失败的过程才能真正的带来欢乐。当你成功作好一道菜时,你一定会十分快乐,而当你回味做菜中的过程时,是不是更能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却是最值得回味的!

成功后,也不能靠着当初的失败与努力不思进取,吃着老本,要回味当年失败时的艰辛,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万不可象流沙河先生的诗中所说"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不然将会面临着更大的失败,而束手无策。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失败的教训在于疲疲沓沓,抓而不紧。

人们总爱用鲜花,掌声迎接成功者,但须知成功的路上坎坷,荆棘,崎岖,有人爱用责怪,嘲笑对待失败者,但须知失败中包藏着希望,孕育着胜利。我们不能因一时的失败而失去信心,要勇敢的站起来。张海迪说过“一百次跌倒就要一百零一次的站起来”。失败只是暂时的,我们只要能做到不屈不挠就可以最终取得成功。

经历失败

在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存在着成功与失败。

成功的失败都是最普通的,正如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个人做任何事第一次就会成功。要想成功,必定得经历一些刻骨铭心的磨练与失败才能达成,失败时不要气馁,而是要从中总结经验,改正不足,才会获取成功。

成功首先需要拥有自信心,当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积极的面对困难,坚决的对自己说:我能行!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养成遇到困难不气馁的习惯。反之,如果一个人经常对自己说“我不行”,那么做任何事情你都缺乏持久力和自信心,无论自己行还是不行,都会产生一种“我不行”的念头。这样时间一长,你会缺乏锻炼,缺乏自信心。

记得曾经有一次,我参加了奥数考试,我只考了20分,名落孙山。回到家里,我本以为妈妈听了这个消息会狠狠的批评我,但是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对妈妈说了之后,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妈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过来安慰鼓励我:“孩子,妈妈相信你不是那种偷懒的孩子,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听了妈妈鼓励我的话语,我顿时热泪盈眶,那不是失败伤心的眼泪,而是因为妈妈理解我而流出激动的眼泪。

经过我的一番不懈努力,终于在第二次考试中取得了40分的好成绩,这与妈妈的鼓励和我的努力十分不开的。至今回想起这件事,我还是非常感激妈妈的鼓励。如果不是妈妈,我就不会重新拾起信心,参加第二次考试。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了信心与努力,才会成功,或许还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与失败的密不可分的,只有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才会取得成功。

老大不小 2022-04-20 08:50:18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在校大学生专升本要什么条件

在校大学生专升本要什么条件在校大学生选择统招专升本条件为需要满足为省内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的大三学生,报考对口专业,报考省内招生院校;在校大学生选择远程教育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等方式需要满足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