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机最初来自古代的刑罚

追梦的人
精选回答

跑步机是家庭及健身房常备的健身器材,而且是当今家庭健身器材中最简单的一种,是家庭健身器的最佳选择。但如果告诉你,跑步机其实是来自于古代的刑罚?乍一听似乎颇不可信,因为两者根本就联系不到一起嘛。

但是试想一下这个场景:在狭小的空间里,跑步机被一字排开安放在地面上,一群人在上面跑步的时候脚步会不停发出摩擦声,即便已经体力不支不想再跑步但是跑步带依然还在转个不停——而且因为跑步的单调性,时常以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却没想到其实只过了几十分钟。

在跑步机上跑步,感觉像不像是在“折磨”自己?当然像啦,因为跑步机本来就是惩罚犯人用的啊!

在1818年的英国,监狱制度宽松,那个时候犯下死刑的人最常见的刑罚是蹲一辈子的监狱,不仅可以免去一死,还有人好吃好喝招待着,监狱还提供二十四小时的紧急医疗救治服务,关键在于——这一切都不收费。

这套宽松的监狱制度令监狱看起来更像是一家高端养老院,因此,从19世纪初开始,监狱对犯人们的惩罚就变成了苦役,他们试图通过让罪犯劳作的方式,消磨犯人的意志,改善他们的思想。

后来发现,这种劳作的方式不仅可以让罪犯付出应有的代价,可以为监狱带来经济收益,还可以锻炼罪犯的意志力和培养他们劳动的习惯。

于是最终,这个方法就被确定了下来。

那么,具体在监狱里,犯人如何劳作才能确定他不会偷懒呢?工程师William Cubitt 发明出了一种器械,喏,就是下图这样——看起来像是一种加长版本的风车,犯人们需要整齐划一的排开,用手抓住高高在上的手柄,用脚来踩踏板以推动风车前进,如果稍一偷懒,脚步没有跟上的话,就会从高处跌落。

犯人们踩动踏板之后,滑轮就会快速的转动,然后监狱利用这股动力去抽水、发电,以及研磨玉米粉。除了满足监狱日常所需要的水电和玉米粉之外,还供应外边的市场,并从中得到经济利润。

正因为此,所以跑步机的名字才叫treadmill(踩磨坊)。

后来,监狱为了提高效率,禁止犯人交谈,将踏车装上隔板,把犯人困在一个仅能容身的狭小空间里。

这种“踩磨坊”的形式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管教犯人的绝佳形式。同时对犯人来说,也是最痛苦的方式——根据统计,他们每天花6小时在跑步机上,相当于每天要走到珠峰的半山腰,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消耗巨大,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力,很难做到。

但是,对于体力和精力的消耗还不是最可怕的,1824年,一位监狱管理员说到,“单调乏味缓缓地吞噬身体和心灵,这才是这项惩罚最可怕的地方。”

1824年之后,踩磨坊的方式流传到了欧美各个国家,传说当时每个监狱都购入了五十台这种踩磨机,但是伴随着如此大的体力消耗的同时,是每天犯人越来越少的进食,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还大量运动,导致很多犯人体力不支,甚至死亡。

后来,踩磨机这种方式由于影响太过恶劣,在1898年被正式废除。

刑罚消失了,不代表这个器械也消失了,它不仅没有消失,甚至还摇身一变,变成了流行于世的跑步机。

就在1913年的时候,美国人Claude Lauraine Hagen就受到了这种机械的启发,将这种机械简化后,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跑步机!

时光演变到二十一世纪之后,这种发源自监狱惩罚器械的跑步机,已经悄然成为健身房标准配备了。

原来 2024-01-13 15:08:59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不雅是什么意思

“不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yǎ,释义:不正、不雅观、不好看。
出处:
1、《荀子·儒效》:“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2、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法后王》:“法贰后王谓之不雅,以居下倍上,是邪说也。不雅者,不正也。”
3、清·李渔《凰求凤·避色》:“我这园亭里面,常有附近的女子,借游玩为名,不时进来走动,旁人观看甚是不雅。从今以后,须要严词拒绝。”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叫外人听著,不但我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妹妹的名儿也不雅。”
5、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这话好不通,你爱谁,说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着不雅。”
6、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没有对证,赵姨娘那里肯认帐?事情又大,闹出来外面也不雅。等他自作自受,少不得要自己败露的。”
造句:
1、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2、后来罗贯中写书,觉得不雅,便改成望梅止渴,流传至今。
3、没有签名档就像没穿裤子,方便是很方便,就是有些不雅。

盼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盼》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盼》是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修订版)第17课的课文,出自铁凝的《夜路》,并特邀张蕾、梓君参与本文音频的朗读。
原文节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本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主人公“盼”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职校退学了换学校学籍还在吗

职校退学、换学校学籍还在,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在教育部门会保留一段时间,方便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如果一年内没有继续上学或有严重违规被开除才会删除学籍。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花木兰什么朝代

花木兰是南北朝。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载。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花木兰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