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韶二胡艺术教学体系

江畔旧时月 二胡
精选回答

中央音乐学院张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一代国乐大师。他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演奏上细腻、优美,内在、激情;教育上渊源深邃,又自成体系,桃李满天下;理论上苦心孤诣,开创先河,堪称里程碑。在近百年二胡发展的历程中,张韶先生是一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人物。

上个世纪,刘天华二胡学派通过储师竹、陈振铎、蒋风之(按年龄顺序)三位桥梁式的人物得以发扬光大。而张韶先生作为储师竹、蒋风之两位前辈的高足,对刘天华二胡学派的精髓有着准确而全面的理解;对如何引导、促进中国二胡朝着健康、深入的方向发展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一生努力,无怨无悔。发展中的中国二胡,有今天这样兴旺的局面,这么高的成就,与张韶先生所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为了中国二胡的发扬光大,张韶先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器乐教学古时靠口传心授,一个师傅可传数个弟子,由于弟子的资质不同,传法也不同,结果弟子的水平、风格相去甚远。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因材施教,教学的成果是弟子各有精彩,避免千人一面。今天的器乐教学虽然不再是口传心授,而是有据可依,但其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则是相同的,教学的成果自然也有很多相同之处——许多演奏家就是这种教学的成果。但是这种形式对于普及教学来说却并非最好的方式。

时代不同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也日益丰富,学琴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绝大部分人学琴并不是为了谋生,而只是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至多是提高点艺术素养而已。这样一对一的教学就显得费时、费力、费资源,并不是最好的教学形式。同时一对一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培养起步阶段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对成年、中年、老年业余爱好者更不合适。因为他们更多需要的是愉悦身心,一对一的形式显得很孤独。

“文革”以后,针对这种情形,张先生曾提出,孩子学琴两、三个一小组,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兴趣;成年业余爱好者可以更多一些编组,以适应他们愉悦身心的要求。从数年教学实践看来,这种教学形式非常好。从结果看,孩子学琴学得最好的都是两、三个一小组的。他们在一起有比较、有竞争,一般都不甘于落后;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产生小老师,兴趣大增。

张韶先生一生的演奏、教学,尽管自成体系,但没有停留在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上,实际上始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1999年,先生说:二胡技法理论不少,但缺少科学性,缺少说服力(先生在教学中每纠正学生一个方法的错误,多要说明科学依据是什么);教材不少,但跨度太大,缺少系统性;教学虽然普及但缺少规范性。针对这些问题,先生曾对笔者要求:你今后的研究课题就应该是“二胡演奏、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这说明张韶先生一生的演奏、教学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他的高瞻远瞩,仍然看到二胡的演奏、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对先生的二胡演奏、教学进行有限的总结,也是为了完成先生“二胡演奏、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愿望。

以下是学琴偶记,记录了笔者随张韶先生学琴的零星片段,借此亦可对先生的教学有所感悟。

学琴偶记之一。十年前随张韶先生学习《汉宫秋月》,第一句往往反复拉上几十遍,先生还是摇摇头:“味道不够,再去听(蒋风之先生)录音,去模仿。”接着他回忆当年跟蒋风之先生学琴的情景:“半天能学会一句就不错了,有时好几天也学不好。”——重视模仿。

学琴偶记之二。张先生给我们讲《兰花花》,反复推敲、琢磨。第一段“兰花花好”,足足练了两周,才勉强达到张先生的艺术要求:优美、流畅,充满热情和女孩子的娇羞。——细节上精雕细刻。

讲到“抬进周家”这一段,更是情动于中,每讲一次,师生一起掉泪,那种情形是终生难忘的。——注入感情。

对于这种教学,一开始不理解,觉得进度太慢了,后来才体会到这样的授课,真是事半功倍,是真正的捷径。先把一句、一段学得好,学得精,然后便可以举一反三。譬如学好《汉宫秋月》一首曲子,固然要下很多工夫,可能要几个月才能揣摩出韵味,但学好这一首,对于《流波曲》、《二泉映月》、《病中吟》、《鸥鹭忘饥》等等,自然有很大帮助,甚至对于终生的二胡演奏,都不会流于肤浅。这比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教学,自然高效的多。这也是教育的艺术。张先生自己说,这种教学是对蒋风之的继承,是对蒋派二胡精神的继承,是人文的继承。

学琴偶记之三。张先生教我们演奏《月夜》,到了第一段第20——28小节,先生说:这一段是仙女在云中吹箫的声音,弓法要绵延流畅,声音要虚无缥缈。乐曲结束一个音要求摇晃琴杆,似乎这个音又向那个吹箫的仙女飘去了。先生的艺术修养、艺术想象真是无与比拟。——超凡的艺术想象力。

学琴偶记之四。先生教我们演奏《空山鸟语》,到了最后,先生说这段结束是大鸟叫小鸟:“起床了,起床了。”小鸟懒洋洋的应道:“起来了,起来了。”大鸟又叫:“快起来!”小鸟不耐烦:“起来了。”大鸟生气了,放大嗓门喊道:“快起来!”小鸟们都醒了大家回答道:“起来了,起来了——”于是大鸟带着小鸟们扑腾着翅膀唧唧喳喳的飞走了。——人文精神。

学琴偶记之五。先生教我们演奏周耀锟先生的《音乐会练习曲》,到了66——73节,先生说要模仿出巴乌的效果,体现地方特色,使练习曲音乐化。听了许多人演奏《音乐会练习曲》,从没有听过像先生这样处理的,真高明。——体现特色、风格。

学琴偶记之六。先生教我们演奏《二泉映月》,许多打音用小二度,且用指肚触弦,奏出一种模糊的、暗淡的效果;所谓拨弦实际上是带起音(手指按紧在弦上猛的抬起带出一个声音),这个音必须若有若无,才能表现阿炳的神韵;最后一段主题出现时把弓子提起来演奏,奏出一种萧瑟而凄凉的效果。先生对二胡表现手段挖掘之深,另人惊叹。——突破常规。

从几例“学琴偶记”看,张韶先生的教学更是毫无拘束,但万变不离其中,处处体现文化、艺术,体现他的教学观念。(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人文社会科学系)

牡丹 2023-08-11 16:37:42

相关推荐

什么情况会被开除公职

根据《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
展开详情

泰式玉米浓汤如何做

1、先将洋葱和火腿切丁,取热锅,倒入淡奶油和面粉,小火滑炒成糊。2、在面糊中加入清水,加入玉米番茄和火腿文火慢煮。3、将洋葱在化开的黄油油锅中煎出香味后加入浓汤中。4、当玉米的香气出来时再向浓汤中加入甜辣酱焖煮...
展开详情

大厦管理员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啊

1、积极参加政治,业务知识学习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觉遵守规章制度;2、熟悉大厦楼宇结构、单元户数面积、住户的数量、管线路的走向、各种设施设备的位置、管理费的收取依据标准和做到应知应会;3、遵守劳动纪律,...
展开详情

猫多少天下崽

猫咪通常怀孕63~65天下崽,但也有部分猫咪会提早或延后下崽。但是,如果猫咪不足58天下崽,可能早产了,幼猫可能会夭折。如果猫咪分娩时超过30~40分钟不下崽,可能难产了,建议尽快带它就医检查。猫咪怀孕时间猫咪...
展开详情

怎么做香喷喷的炸鸡

1、鸡翅根洗净后,甩干水分,斩成块后加入盐,料酒,酱油,生姜,小葱,和生粉腌制3小时左右。2、用油把花生米炸香后捞起。3、再把鸡块用中火煎,待肉变黄后捞起。4、再用大火炸至肉变红后捞起。5、把炸鸡用的油倒掉,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言字怎么查部首

“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言,就可以查到了。言(拼音:y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
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
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
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
“言”字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指事字,其字形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舌”与“言”关系密切,就像“刀”与“刃”关系密切一样,都采用了加区别符号造指事字的方式。到了战国时代,舌上的一横变为两横,像舌形的部分与“口”分离,曲笔渐成直笔。秦、楚文字手写体的演变道路基本相同,殊途同归,都与汉隶相近。小篆是规范体,它们一直保持了从“舌”的写法。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
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故事说明,世事多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因此人们应当从无尽的欲望中清醒,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满足。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一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可能发生,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因福得祸。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吗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