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

贵在坚持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本文简介:第4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1.“明朝的内治,差不多始终为宦官把持”,涌现出了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臭名昭著的宦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明太祖废丞相B.内阁的设立需太监牵制C.君主专制的加强D.小农经济2.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备考加分练本文内容:

第4练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1.“明朝的内治,差不多始终为宦官把持”,涌现出了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臭名昭著的宦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明太祖废丞相B.内阁的设立需太监牵制

C.君主专制的加强D.小农经济

2.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

A.是皇权执行机构B.其阁员位卑权重

C.有助于合理决策D.是中枢决议机构

3.(河北省衡水金卷2017年一模)明初科举录取者多为南方举子,北方举子寥寥。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政府正式实施南北分卷(分榜)制度,录取名额也实行南北分配,这一制度“嗣后相沿不改”。明朝的“南北分榜”主要是为了(

)

A.稳定明朝的统治秩序B.维持科举制度公平性

C.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D.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

4.(德州市2017届高三3月模考,27)明武宗倚用内官刘瑾,游乐荒淫,内阁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内阁所处地位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明朝(

)

A.阁臣权位渐重B.阁臣制约皇权膨胀

C.外戚权力过大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5.(长春市2018届质量监测)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6.“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直接原因是因为明代(

)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7.《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

)

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

C.世俗日下嫉贤妒能

D.阁臣弄权不合制度

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年第二次联合模拟,27)明万历二年,造御屏一座,中三扇绘天下疆域,左右六扇分列文武官职名,将两京及内外文武职官,府部以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名为浮帖,以使更换。其屏设于文华殿后神宗讲读进学之所,以便朝夕省览。“浮帖”的设立(

)

A.加强了君主的人事任免权

B.体现了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C.杜绝了用人决策出现失误

D.表明了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9.(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7届高三阶段性测试)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的官秩仅五品,权位远逊于六部尚书。明后期,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威柄之操,几于震主”。明代阁臣权力的变化(

)

A.抑制了皇权的过度膨胀

B.使内阁成为最高决策机构

C.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0.“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11.(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第一次联考)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

)

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

D.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

12.(北京延庆2017届模拟,14)康熙帝亲政后,在养心殿近侧特意选了一个房间,作为学习教室,请讲官讲解满汉文化和儒家经典,还请西方传教士讲解自然科学知识,并购置了大批科学仪器。这说明康熙(

)

A.学习西方,应对边疆外来威胁

B.安定民心,解决满汉民族矛盾

C.顺应时代,萌生师夷长技思想

D.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13.(江西重点中学盟校2018第一次联考,25)《清史稿》:“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这表明(

)

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内阁学士的地位尊崇

C.军机处控制了内阁D.军机与内阁相互牵制

14.(烟台市2017届3月诊断性考试,27)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使皇帝权力受到约束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15.(全国名校联盟2018届第一次联考)清顺治皇帝说:“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这说明(

)

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

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

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

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

16.康熙皇帝曾说:“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由此可知康熙时期(

)

A.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B.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C.官僚制度尚未成熟

D.君臣权限划分不明

17.(青岛2017届3月质量检测,27)对宋代至清代书院性质状况表解读正确的是(

)

A.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压制书院发展

B.对外开放程度与书院数量相一致

C.民办书院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D.官办书院数量与中央集权强化有关

18.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

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

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

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

19.(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年第二次联合模拟,24)下图是中国古代相关王朝法律改革的信息,它反映了(

)

A.重视刑法忽略了伦理教化

B.法律体系完备

C.传统法律体系的历史传承

D.立法程序规范

20.(珠海市2017届摸底考试)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

)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C.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答案精析

1.C

[明太祖废丞相只是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之一,属于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废丞相之后设立内阁,重用身边的太监牵制内阁大臣,出现了宦官专权现象,这属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宦官专权是皇帝赋予的,宦官能在朝中有影响也是皇帝给予的,根本原因还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与宦官专权现象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

2.C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内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所以其不是皇权的执行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内阁的职能而没有涉及到阁员是否位卑权重,故B项错误;内廷的秘书班子,其有助于决策合理,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也不是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

3.A

[据材料可得由于明初录取者的南北不平衡,政府实行“南北分榜”,目的在于平衡南北地域的文化力量从而保持统治秩序的稳定,是对南北地主阶级集团利益冲突的调和,故A项正确;明朝的“南北分榜”起到协调、优待和照顾边疆和经济落后地区的作用,但减少了人文水平较高地区的士子中榜的机会,故B项错误;明朝的“南北分榜”有利于调和南北士子间矛盾,但不是政府的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明朝的“南北分榜”的确起到照顾地区间文化差异的作用,但不是政府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4.D

[根据所学知识,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根据题目中“武宗死后,张太后倚用杨廷和等阁臣定策立世宗”,是皇帝的倚重出现了内阁大臣的权力的增加,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阁臣起不到限制皇权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目问的是内阁所处地位变化本质上的说明,与外戚权力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5.D

[内阁的设置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故A项错误;题中“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可知其目的是对皇权的制约,故B项错误;近代内阁是指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组成部分,故C项错误;由题中“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等信息可判断内阁对君权是有制约作用的,故D项正确。]

6.B

[材料无法体现官员晋升相对容易,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信息可知,明朝初年对中枢机构的设置进行调整,即废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选拔趋向严格,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7.D

[根据题目中“能治国,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内阁并非国家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仅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个人意愿,故B、C项均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8.A

[根据题目中“将两京及内外文武职官,府部以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名为浮帖,以使更换”得出加强了君主的人事任免权,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监察制度,故B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君主对人事任免的专制,不能杜绝用人决策的失误,故C项错误;明代的选官制度仍是科举制,题目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9.C

[明代阁臣权力的大小依皇帝的旨意而定,升降也由皇帝决定,所以其不能抑制皇权的膨胀,故A项错误;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而非决策机构,故B项错误;明后期权力集中于首辅,这就使权力不致过于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国家机器的运作效率,故C项正确;明太祖时期就已经废除了宰相,故D项错误。]

10.B

[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故A项错误;材料中“部权尽归内阁”说明内阁权力逐渐强化,故B项正确;明朝中后期皇权是逐渐加强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内阁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D项错误。]

11.C

[“皆送阁下票旨”说明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取得票拟权,而不是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故A项错误;内阁属于皇帝内侍机构,不具有宰相的权力,故B项错误;“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说明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故C项正确;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表明内阁有了参与决策权,但不是最高决策权,最高决策权属于皇帝,故D项错误。]

12.D

[学习西方,应对外来威胁;安定民心,解决满汉矛盾,师夷长技都只是部分目的,表述片面,故A、B、C错误;从材料可知,康熙帝学习的知识涉及满汉文化、儒家经典、西方自然科学,体现出其好学不倦,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要求,故D项正确。]

13.B

[军机大臣位高权重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可知重用内阁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可知是地位尊崇,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内阁,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军机处与内阁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

14.A

[使皇帝权力受到约束与材料中“‘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高效政府,故B项错误;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材料中“‘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C项错误;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与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期不符,故D项错误。]

15.D

[军机处始设于雍正皇帝时期,故A项错误;据材料“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可知内阁享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可知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为专制皇权服务,故C项错误;据材料“皆朕亲裁”可知内阁权力受到了皇权限制,故D项正确。]

16.A

[根据材料清康熙“臣下可仕则仕……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所能体现的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矛盾的解决是皇权的高度集中,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在宋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故B项错误;中国的官僚制度在隋唐时期已经走向成熟,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君臣权限的划分,故D项错误。]

17.D

[宋代至清代,统一才是国家发展的主流,而且少数民族政权也并不压制书院发展,故A项错误;书院的数量与对外开放的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民办书院的数量与经济发达程度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都使得思想领域文化专制不断强化,因此民办的书院数量迅速减少而官办的相反不断增加,故D项正确。]

18.A

[根据题意,关于军机处成立的不同年份,史学界均有各自的严谨的研究论据,说明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同时说明军机处本身的成立也是一个过程,故A项正确。]

19.C

[题目中并未提到法律体系的分类以及内容,仅仅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故A项错误;法律体系完备强调的是横向内容的广泛,而题目强调的是纵向法律体系的不断继承和发展,故B项错误,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出立法程序的问题,故D项错误。]

20.C

[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往往违背人性,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B项错误;明清两代强调“以礼入法”及“留养”说明统治者重视对忠孝等纲常伦理的强化,也就说明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具有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法律内容,非法律程序,故D项错误。]

沉默的熊 2022-07-31 19:18:12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

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人们是以这五个音为音阶。五音不全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通常指“音盲”,他们对音乐缺乏理解,不能正确唱出准确的音高。
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五音中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木石之心什么意思

木石之心意思:指如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木石心其实是儒家的一种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击政务,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的意思是:是天性;是本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以其人之道下一句

“以其人之道”的下一句是“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就是使用别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来修养他自身。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作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