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星辰是什么意思

耳语
精选回答

日月星辰,“日”是太阳,“月”是月亮,“星”是星星,那“辰”是什么?

这个问题好像已经回答过了,辰是一个动词,并不是一个名词。

其实日月星辰就是指的日月星三者在宇宙中缓慢的运行。

由于日月星的运行,才有了四时的变化,所以引申为时辰。

在《说文》中记载:“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震,民农时也!”这个时节指的是惊蛰,在惊蛰以后,天气转暖,蛰伏一个冬天的虫子的开始苏醒。

在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辰”最早的时候就是指的虫子。

在《释名》上解释的也非常清楚:“辰,申也,物皆伸舒而出也!”就是指“辰”的意思就是就是指昆虫的蠕动,在昆虫刚刚苏醒的,会抖落身上的泥土,伸展身躯,准备爬行或者振翅飞翔,这种状态被称作蠢蠢欲动。

所以辰不能用来指代大的震动,而是将动未动之时的那种状态。

因为人们认为蠢蠢欲动时的状态是非常美好的,所以在《律历志》中写道:“振,美于辰也”!意思就是,事物的美好,在于它蠢蠢欲动的时候。

就好像爱情一样,最美好的就是在最初春心萌动之时。

那么辰和星星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我们观察夜空的时候,实际上看到的星星就是蠢蠢欲动的状态。

就像一首歌描写的那样“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一闪一闪的状态,就是蠢蠢欲动的状态。

所以“星辰”就是指的在夜空中,星星缓慢的移动。

在《千字文》中写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如果这句话你把“辰”理解为名词,根本就解释不通。

“宿”就是指的归宿,“星宿”就是指的星星的归宿,“辰宿”就是星星缓慢的移动到它的最终归宿。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颜色最初是青黑色的,地的颜色最初是黄色的。

宇宙最初是辽阔而又荒芜的。

日月有盈亏,星星有自己运行轨迹,缓慢的移动到它最终的归宿,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才有了四时的变化”。

后面当时就是一年四季的的变化。

在《左传》中也提到:“日照昼,月照夜,星运行于天,昏明递匝,民得取其时节,故三者皆曰辰也”。

意思就是太阳在白天运行,月亮在夜里出现,星星在天空运行,昏暗交替,才有了四时的变化,三者的运行状态都可以说是辰,辰就是指的缓慢的运行。

我们明白了辰的意思,就可以继续延伸到很多方面去理解。

为什么早上7点到9点时候被叫做辰时,其实也是和惊蛰后的昆虫一样,人们也是刚刚苏醒的状态,这个时候就是辰时,意思就是该要出动的时候了。

而早晨中的“晨”,其中就是指的太阳将要出动,就是指的太阳将要升起的时候。

其实我们很多汉字都有它丰富的内涵,有些词汇虽然我们常常在用,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它真正的含义,其实一个字一个词的出现都有它的原因,并不是随意捏造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使用“日月星辰”来形容穹苍之上的世界。

而“日月星辰”里面,日月星所代表的含义指的是具体的太阳、月亮和漫天繁星,那么,“辰”代表的是什么?这一切,要从远古说起。

古代天文学的起源在远古时代,不论是古代华夏或者古代巴比伦、古代玛雅,几乎所有的古文明,都无一例外的对天文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并且为后世留下了一定的天文学遗产。

对于当代人来说,或许天文是闲人的爱好,但对于古代来说,天文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古代农业生产需要结合季节变化。

懵懂的古人在数万年时间里,逐渐发现了季节的变化和天上的星空变化有很多关联(比如夏季星空的星座和冬季星空的星座截然不同),并由此衍生了最为原始的天文学和历法——根据星空变化,来制定耕种的节点。

可以说,没有原始天文学方面的发展,原始的农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其二。

对于古人来说,整个世界处于未知和神秘状态,古人相信,天上的星座变化,和人间的福祸息息相关——因此不论是古代华夏还是古代印度、古代西亚,都盛行占星学,甚至拜星还成为一种信仰。

这种背景下,天文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动。

“辰”的特殊性从当代天文学角度来说,让太阳和月亮相提并论是很可笑的事情,因为太阳属于恒星,是太阳系的核心,月亮则属于很寻常的卫星。

但是在古人眼里,日月是最为耀眼的存在,而群星则是月亮的陪衬。

在习惯上,星辰是一个词汇,泛指群星——比如唐诗里面有“手可摘星辰”的说法,但是在最初,“辰”比照日月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概念。

在古代华夏,对于统治者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社稷”。

所谓“社稷”,指的是土地和收成,简明概况,就是农业。

前文说过,日月星之所以受到先民重视,是因为天文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而因此,最初的“辰”得以和“日月星”相提并论。

在起初,“辰”指的是惊蛰后,蛰虫活动的形象。

时至今日,对于中国农民来说,惊蛰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因为过了惊蛰以后,就可以开始耕种了——而且一定要在芒种之前,把要种的庄稼种上。

因此,最初的“辰”可以理解成新的一年农业生产的开始,这是和天文一样重要的大事,于是,先民将辰和日月星并列。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辰”的本意逐渐被人淡忘,并且被引申为泛指所有天体,因此,有了“星辰”这样的词汇。

看淡一切 2023-09-05 12:24:01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白杨礼赞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白杨礼赞》中“礼赞”的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白杨礼赞》是茅盾1941年在重庆写的。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妙在何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开”字妙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出楚江的霸气和恢弘。
2、体现出楚江的雄浑和刚强。
3、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的景象。
出自《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什么叫沟通

沟通,汉语词语,拼音为gōu tōng,意思是使双方互相通连,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没有出处。
近义词:交流、商议、商量。
反义词:堵塞、封闭。
用法:作动词;作谓语;中性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造句:
1、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2、沟通是春天的暖流,充满渴望;沟通是夏天的骄阳,炽热无比;沟通是秋天的大雁,盼望南飞;沟通是冬天的火炉,温暖人间。
3、如果沟通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便引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是通向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是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便引领你走向乘风破浪的境界。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风雪夜归人”意思是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