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意象是什么意思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精选回答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是指什么?

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有4种:u3000 1.心理意象.它表示过去的感觉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只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 2.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超前的意象设计图像. 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 4.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两者都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像戴望舒的雨巷 里面的 姑娘 丁香 颓圮的篱墙 都是意向

文学中的意象是什么意思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是指什么

枯燥的去解释,不容易明白,我举个著名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文学中的意象是什么意思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

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文学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意象在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中主要有四种含义:1、“表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2、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在文学创作中则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形象或曰“胸中无竹”.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①,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这个概念,简称“形象”.不仅英美目前有这种用法,而且在中国自明清以来,也已演化到与 “形象”一词等同的地步.由于它的含义太宽泛,容易引起混淆,所以本书尝试重新启用近十年来被冷落的“文学形象”或“形象”的概念,转而复活“意象”一词的古义,用它专指一种物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这就是:4、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

语文中的意象是指什么语文中的意象理解

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2、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3、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什么是文学形象的意象性?

如果以符号媒介类型来划分,艺术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而文学使用的符号媒介是语言,以语言塑造文学形象,因而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与其它艺术类型有很大的不同,其第一个基本特征便是文学形象塑造(感知)的间接性,这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特征。文学形象由语言塑造,而语言并不像其它自然符号,如色彩、线条、声音那样可以让人接受起来更容易、更直接。因为语言是一种人工符号,它是人们为了便于交流而产生的约定俗成的符号,所以当文学呈现在读者眼前时,只是一连串字符,只有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语言意义的了解,并对所看到的字符进行解读想象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意义。

语言艺术塑造形象的间接性也体现为文学的意象性(也叫心象性)。意象不同于客观现象,“它是由语言文字的涵义构成的,又是被读者的内心体验到的,它融合了主体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想象力等。”1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由于文学形象只存在于主体意识之中,不同的内心体验造就了不同的文学形象,而不像其它的艺术形象那样及存在于主体心中,也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比如美术中描绘一幅乡村田野风景图,即使我们可以想象作品中所表现的宁静朴素的主题,但它必然要建立在客观世界的基础之上,也即我们肉眼直观到的画面---乡村田野。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也意味着模糊性。文学的语言不像其它艺术形式所用的自然符号那样可以比较精确地塑造艺术形象。语言具有抽象性,这必然造成文学的模糊性。比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一段人物形象的描写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所表现的客观直感的形象相比自然显得抽象模糊。但是在这种模糊性中,读者可以感受到生动鲜明的文学形象,所以文学形象的模糊性并不代表它不具体,相反更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其形象更丰富饱满。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第二个基本特点是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能表现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这一特征是由于语言“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广泛领域,是主要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最大的普适性。”2因而它比其它符号媒介如声音、色彩、线条更具表现力,利用语言既可以叙事,又可以表情。

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第三个特征则是它的自由性,这是由于“文学形像塑造的间接性、意象性,使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创造自由的艺术时空”3。

综合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我认为文学形象塑造的间接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这点我在上文已提过,这里做一个简要陈述。正是由于文学形象塑造是间接的,才导致了它的意象性、模糊性、自由性和强大表现力。试想,如果不是因为文学是由语言组成的艺术形式,而语言又是一种抽象符号,需要人的想象力来创造艺术形象,又何来文学的意象性和模糊性呢?再者,由于语言文字这种抽象间接的媒介方式给作者和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才有了文学巨大的表现力和自由性。如果换成一块画布、几种颜色,或者一群演员、一个舞台这些直观的表现方式,那它的表现空间将大大缩小,这也正是体现了文学间接性作为这三个特征中最重要的一方面的有力支撑。以《水浒传》为例,作者用语言文字将108将刻画得栩栩如生,不仅人物形象,而且在时间空间上都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所能表现的范围。这就是文学的间接性带来的巨大效果。

精简下来就是: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便是文学形象塑造(感知)的间接性,语言艺术塑造形象的间接性也体现为文学的意象性,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意象性也意味着模糊性。

文学中的意象是什么意思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第二个基本特点是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它能表现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和微妙性。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第三个特征则是它的自由性,这是由于“文学形像塑造的间接性、意象性,使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创造自由的艺术时空”

语文:什么叫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

知道了意象 你就知道有什么不同了!

老人与海 2024-05-09 14:51:19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贼不走空什么意思

贼不走空是指爱偷东西的人不论走到哪儿,都要偷点儿东西带走。
出自张孟良《袁文会与刘广海》十一:“老人又从锅里端出一碗杂花米粥,里面还掺了些山药,热乎乎的,递给他喝。袁文会一面往下灌,一面偷偷地用小眼睛四下洒打,这是做贼养成的习惯,走到哪里总想偷点什么。所谓‘贼不走空’。他一眼瞥见头上有个篮子,用一根铁丝钩儿悬挂在房梁上,小鼻子嗅了嗅,闻到一股香气。他几口把粥喝完,又把碗舔干净,然后对老人说:‘大爷,我该回家了,不知道我爹娘怎么惦着我咧。’”
造句:
1、小偷坚信“贼不走空”,盗走空运货车。
2、不过,怀抱“贼不走空”之志,还是去看看。
3、看来“贼不走空”果真是小偷的惯例。
4、窃以为,玩收藏必须得具备“贼”的一个潜质,俗话称其为“贼不走空”。

三春晖的意思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 chūn 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百步笑五十步什么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拼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本义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在句中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寓意:
梁惠王对自己迁灾民和运粮救灾的“善政”很得意,然而在孟子看来,这只能说明他的做法比邻国国君好一点,因为这样做只是补救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使百姓富足起来。因此,魏国远没有像梁惠王以为的那样好,能够吸引别国的百姓蜂拥而至。梁惠王认为自己比其他国君更好,这样的认识和梁惠王自己所否定的五十步笑百步是很相似的。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一百步的人,虽然数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毋庸人云亦云什么意思

毋庸人云亦云意思是:不要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出自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近义:随声附和、拾人牙慧。
反义:自成一家、直言不讳。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主见。
示例:
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
“人云亦云”造句:
1、关系人家名节的事,你怎可人云亦云不去查证?
2、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3、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像他这种人云亦云的个性,是不可能把公司给管理好的。
5、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人云亦云,失去自我判断的信心及能力呢?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