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技巧

老人与海 琵琶
精选回答

琵琶演奏中快速弹挑技巧的优劣,决定了演奏者对弹挑技术轻重缓急的控制与把握能力,而其中快速弹挑往往直接影响到琵琶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与舞台效果,这是由于琵琶乐曲中许多重要的快速且富有激情的乐段一般都是由快速弹挑技巧来完成的。所以说,琵琶快速弹挑技巧不仅是琵琶演奏中最重要的技法,同时也是琵琶演奏中最难以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

那么,演奏者如何掌握和提高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和能力呢?实践证明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琵琶学习者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更不能拔苗助长,绕道速成,一就而就可以奏效的。这就必须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在经过长期循序渐进的刻苦练习,琵琶快速弹挑技巧才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笔者认为,要想很好的掌握琵琶快速弹挑的技巧,需要度过以下五个难关,供琵琶学习者与教学者共同探讨。

1、手型关。据笔者多年的琵琶教学实践证明:手型的正确如否,对琵琶演奏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的讲,手型对了,对学习琵琶来说就完成了一半。那么正确的手形应该怎样掌握呢?左右两手要呈半握拳状,手心是空的,右手背的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演奏时眼睛看不见手心为宜。两只手的中、小关节都呈弯曲状。右手的大指、食指都要弯曲成半圆形,两个手指尖捏在一起,如同中间拈一粒黄豆,手户口呈圆形,也就是龙眼指法的形状。为什么要采取龙眼指法呢?因为龙眼指法两个指尖端距离近,运动行程小,弹挑动作快,转换时间短,对快速弹挑能构成有利条件,右手臂保持在稳定的紧张与放松状态。这样,只要大指和食指积极运动,紧密配合,弹挑的速度就会自然加快。快速弹挑为什么不可以采取鸡眼、凤眼指法呢?因为这两种指法的大指与食指的指尖距离较宽,运动行程较大,弹挑动作转换较慢,明显影响快速弹挑的质量和速度,所以不适应快速弹挑的技法需要。

2、力度关。所谓力度,从力学上讲,就是用来抨击对方的重力。从客观上讲,人的手指处于人体构成的神经末梢,这就决定了两手指尖的无力状态,加之琵琶弹奏是反弹方向,不是往里抓弦,而是往外弹弦,因此手指的劲儿就更加软弱无力。所以,手指无力,速度就无从谈起。那么怎样增强两只手指的潜在力量呢?笔者认为,一般要从慢节奏的乐曲练习开始。因为放慢速度练习弹挑,手指准备时间充分,两手运筹力量充足,手指的松弛和紧张的转换得到有机的配合,指尖的力量能够得到有效的充电,两指的潜能和活力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二是要坚持经常练功。常言说得好,练琴练琴。顾名思义,琴是靠练出来的,不是靠耍小聪明能解决的。经验表明,学习琵琶演奏艺术,老师的指导仅占成功率的30%,而自己的勤学苦练却占成功率的70%。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深有感触的说: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京剧大师梅兰芳说得好:成功就在于重复。所以学习琵琶快速弹挑更离不开辛勤的汗水和重复。一般的讲,初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中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要保证3个小时,高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做到勤听、勤看、勤思、勤练,不惜付出汗水和心血,弹挑的力度和速度就会日渐提高。三是要运用好速度和力度的辩证关系。速度和力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力度就没有速度。这是因为手指甲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长短决定的,停留时间长,冲击力就小,速度就慢;手指甲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越短,冲击力就越大,速度就越快。我们在演奏过程中的用力与放松,实际运作方式就是:用力—放松—再用力—再放松的交替过程。但是,用力与放松又是相对的。只强调放松,手指就会松懈无力;只强用力,手指就会生硬紧张。所以,手指必须在触弦的一刹那间用力击弦,产生连续的爆发力,才能集中体现手指潜在的力度和速度。因此,缺乏应有力度的手指,就不可能产生刚劲快速的弹挑质量和效果。

3、过弦关。过弦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演奏技术问题,它是由左右两手对弦数变化操作能力的挑战。其标准是,右手弹挑多条弦时就像弹挑一条弦的速度一样快捷。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一是右手的手虎口要保持规范的龙眼形状,形成驾驭弹挑四条弦的准备动作,为快速过弦弹挑创造充分的交替转换条件。二是要区分好顺向转换和反向转换的过弦走向关系。所谓顺向转换就是从第一弦向第四线运行排列;反向转换就是是从第四弦向第一弦运行排列;还有跨弦循环转换,即横向从第一弦跳到第三弦,或从四弦跳到第二弦等等,因此,跨弦转换指法是过弦难度较大的技巧,需要大脑指挥的快速反映能力和应变能力。三是手指和手臂的伸展和收缩。我强调的是,弹和挑起板的运动变化都要顺应快速过弦的需要。但一般的快速过弦弹挑,都是以弹弦在前,挑弦在后,无论是顺向过弦、反向过弦和跨弦过弦都要遵循这个规律,挑弦起板只适应个别音型。四是左手指按弦运动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尤其第三指(无名指)和小指按弦要有足够的支撑力。换指的上下按指要有机交替,在同一个把位上,下音按指在上音按指未抬起前就要积极地按在下个音位上,下音按指不可在上音按指抬起后再按,否则就会延误按指时间和速度。五是指甲吃弦不要太深,标准的吃弦深度占指甲的二分之一,吃弦深了弹挑的阻力就会加大,阻力大了必然会减慢弹挑速度。六是食指指甲的胶布捆绑要科学。缠绑指甲时,第一圈胶布要把指甲后端的边楞压在底下,让胶布和指甲边楞形成平面,防止在演奏中出现刮弦故障,影响快速弹挑的节奏和质量。

4、换把关。换把是因为琵琶音位按照十二平均律设置排列所决定的,也是琵琶演奏变换幅度较大的连接动作。换把指法是由左手指、腕、臂垂直变换在相把位和四个品位之间的动作,它的音域上下与大提琴的音域一般宽。是由左右手协调配合完成的换把技术。怎样掌握换把方法呢?一是左手臂不管是上行换把还是下行换把,都要敏捷快达,干净利落,收放自如。上行换把手腕要孤起,下行还把手腕要凹下,这样可憎加上下换把的惯力。二是左手指换把按音走手要迅速,定位要准确。要学会并采用变通把位、移位替代换把、跳把和收缩动作及替代伸展动作等指法。三是指序设计要科学有序,充分发挥保留指、平按指、交叉指和伸缩指等指法,尽力减少重复按指动作和时间。手臂运动要适应上下换把的需要,注意加快上行还把的速度。四是要练习好跨把和跳把运动的基本功,左手指要胜任上把位最后一个音和下把位头一个音巧妙连接能力。要具备熟练地按音指序和大脑敏捷的反应能力。如以D调为例:从相把位大跳到第三把位的头一个音是3,那么就由左手的第三指按音;如果是从相把位大跳到第四把位的头一个音是5,那么就由左手第一指按音等等。换把按音的能力要达到不用脑想眼看的熟练程度为宜。

5、耐力关。耐力大小是胜任琵琶快速弹挑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有些琵琶独奏曲和练习曲篇幅比较长,尤其是演奏那些速度快、段落长的音乐片段,两手指没有足够的耐力和潜在的能力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具备持久的韧劲和耐力是胜任琵琶演奏的根本所在。怎样增强持久的耐力呢?一是要下意识的锻炼两手指快速弹挑的潜在能力。在练习琵琶快速弹挑的练习曲中,要坚持先慢后快的原则,只有放慢速度,练琴技术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增强和提高,手指力度才能够巩固和发展。在练习乐曲中手腕出现酸疼无力感时,这时不要停下来,要保持力量,坚持弹下去,直至酸疼感消失为止,可休息五分钟后再继续练习,这样有利于锻炼和积淀手指的潜在能力。二是要坚持做好练琴前的手操准备。即将两只手举到面部高度,手指伸直—握拳、再伸直—再握拳,连续运动100次,然后再开始练琴,以促进两手的灵活程度。三是要认真练习每分钟130拍左右的快速弹挑类琵琶练习曲。如音阶练习曲、过弦练习曲、换把跳把练习曲、半音密集练习曲、移指和变通把位练习曲等等。要重点练习《小指练习》、《音乐会练习曲》、《无穷动练习曲》、《音节琶音练习》、《流浪之歌》、《流畅练习》、《跳把练习》等优秀的琵琶练习曲(上述练习曲可从叶绪然编著的琵琶练习曲中查找)。演奏练习曲的时间要占每天练琴内容的50%。要从思想上跳出练习琵琶独奏曲就可以代替琵琶练习曲之功效的误区,只弹独奏曲是很难提高快速弹挑内在能力的。因此要通过反复练习这些难度大、速度快的琵琶练习曲,直至练到左手指尖磨起老茧子,琵琶品上磨出深沟沟,右手指在快速弹挑时产生较大的阻力感和反弹感为止,这才算真正达到了琵琶快速弹挑技术的目标和能力。

千里清秋 2023-08-15 12:36:08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是平安,安定。成语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出自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成语用法:用于褒义,常与“风调雨顺”连用。
近义词:河清海晏、政通人和。
反义词:兵荒马乱、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示例:
1、《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2、老舍《龙须沟》第一章:“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3、《中国青年报》1985.10.1:“然而不管怎么说,饱经忧虑的中国人民毕竟盼来了物丰民富,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盾牌是什么意思

“盾牌”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于抓握;比喻掩盖、推托的借口;《圣经》诗篇:“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盾牌意为君王。
出处:
1、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单刀,一人使关刀或戈矛,照规矩练‘大刀取耳’、‘单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厮杀题目。”
2、冰心《六一姊》:“我知道是她自己要看,却拿我作盾牌。”
在古代东方,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作战时都广泛使用盾牌。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层或者是数层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剑的攻击。通常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标志、徽章等等。随着枪炮火药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用法主要有:腾、跌、扑、滚、伏、窜、踔、蹲等。
盾牌作为武术套路较为流行的有:矛、盾对打、盾牌刀进棍、盾牌刀进枪、三节棍进盾刀等。

觉得是动词吗

“觉得”是动词,指感觉到,意识到。
出处:
1、《朱子语类》:“每常处事,或思虑之发,觉得发之正者心常安,其不正者心常不安。”
2、《水浒传》:“默然觉得神思恍惚,寝食不安。”
造句:
1、你的脸色很难看,觉得哪儿不舒服吗?
2、你觉得心里不痛快,就尽情地哭一场吧!
3、看见穿短裙就觉得人家作风不好,真是少见多怪。
4、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
5、讲完课后他觉得舌敝唇焦。
6、穿上妈妈做的衣服,觉得挺舒服的。
7、他觉得他现有的工作非常称心。
8、妈妈觉得家里还应该购置一些家具。
9、由于他平时不留心观察事物,作文时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
1、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具有“小品”的特点。
2、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3、文笔轻松、活泼、生动、形象,颇有文采,可叙述,也可描写。
4、题材新颖、适时,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5、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入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这类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辅以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了增强文艺性,有时娓娓地讲段故事,有时绘声绘色地写段风景。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