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民族

泛黄照片
精选回答

民族血统论圈套,为何有人说汉族没有纯血统?哪里会有纯种血统?

所谓“汉族”的“血统””纯种”与否就是一个伪命题,为这种伪命题争论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因为汉族超过10亿的人口,本就是大杂烩,什么人种都有,而且混血已经很长时间了,各自称自己是”纯汉“,这本身就是可笑的。

既然谈到所谓”纯种“,那应该就是指”人种“的纯粹与否,而人种和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民族“是两个概念,这应该是常识,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民族“概念出现也就是二,三百年的事,基本上是一个政治和语言概念,中国应用这个概念是1949年后的事了,现在的许多“民族”也是那时划分命名的,国民党就不承认中国有少数民族,日本长期坚持只有一个民族,这两个国家只有一个人种吗?显然不是,现在美国人也全体被称为美利坚民族,美国有多少人种就不必说了。

就算这些强大的政治实体内存在一些原来的所谓“语族”,这个政治实体要存在就必须推行统一的语言,时间长了大多数人就会使用这个统一语而忘掉原来的语言,一个新的更大的“民族”就此形成了,所以“民族”是不断演变的。

那么那些小的历史上没有处在大的政治实体内的以语言为纽带的“语族”呢?他们就是单一人种吗?就我的观察,非洲不敢说,像中国及东亚,中亚,东南亚,欧洲,南北美,澳洲大洋洲基本没有,中国没有单一人种的民族,中国以四个人种为主,其中三个最多,像三基色组合生成很多颜色那样混合组成众多不同的所谓“民族”,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种存在于很多“民族”中,说着不同的语言,而同一个“民族”中又有几个人种,说着同样的语言,因此用语言来界定是否“纯种”,“纯汉”根本不成立,因为不论“汉”还是其他“民族”都不是“纯种”,这是一个企图证明伪命题的徒劳之举。

中国的北方方言区包括了几乎全部长江以北长城以南加上四川云南东北,占总人口70%以上,这个情况早已经形成了(东北地区北方方言完全占优势应该晚一些),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个基本态势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奠定了,不然也不会统一。

而东南地区不到30%的人口使用六大类方言,其中许多地方十里不同音,在这样的情况下声称其中某种方言是所谓“正统汉语”,超过70%人使用的北方方言是“非正统汉语”,“胡语”,不觉得可笑吗?那些人口稀少语言不同先后南下的野蛮部族能对这么多的人口产生多大影响?那些从长城北边南下的各种部族其重要组成人种在南方不是更多吗?骂“胡杂”别把自己骂了。

政治和语言所界定的所谓“民族”和“人种”是两个概念,以政治和语言统一的人类集团里绝大多数都存在不止一个人种,“汉族”这样超过10亿人口的“民族”包含世界上所有的人种,而且混血严重,一点也不次于美国,倒是在三千多年前历史刚开始不久的时期,那时的“夷”, “蛮”, “越”应该是较纯的体质人类学意义上的“种族”。

如果非要谈什么“纯汉”,恐怕要追溯所谓“汉”文明的源头及其相关人种,就要结合历史记载考古发现同时在体质人类学上下功夫(这才与“种”有关),而不是拿什么方言说事。

当然几千年过去了,发生了很多混血,这些混血的人算什么人种我也不知道,但如果本身就是混血却大谈自己如何“纯种”, “纯汉”其实是很不明智的。

“民族”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社会政治概念,其词汇在中国的使用也就是一百多年的事,而“民族”的划分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把“民族”作为一个纯血统也是无稽之谈。

西方语言中的“民族”(“nation”、 “nationality”)概念,就是“国人”、“国民”的意思,这与“汉族”源自于“汉民”(汉朝国民)、“汉人”(大汉的人),或者历史上的把中国人称为“汉人”、“唐人”、“华人”是相同的。

从生物遗传学上来讲,高等动物(如实验用的大小鼠)要培育一个“纯品种/纯品系”,使个体间的遗传基因相似度达到99.99%,也只有采用从一对兄妹、父女、母子开始,持续近亲交配的方式繁殖20代以上才能达到;如果来源于多对,并且长期没有引进外源种质的繁殖,都只能算是“封闭群”。

对于人类来讲,除非是一对兄妹长期在一个岛屿上繁衍下来的后代,否则都不可能有“纯血统”。

但是,纯血统是难以发展壮大的。

从社会学上来讲,就算汉族是纯粹的“炎黄子孙”,且不说炎黄本身就是不同的部落,即便在汉朝之前,“汉人”也是容纳了蚩尤的“黎民百姓”,融汇了夏商周,吞并了百越,汇合了七国之民而成。

汉朝以后,又历经了南北朝、元明清等等朝代,即便是连正统的隋朝、唐朝的皇族,也并非就是纯正的汉人。

更何况于现在?当代分子遗传性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即便是某一个、或某几个等位基因,在全国各地的汉族人中,也是不同的。

所以,说某个或某些家族、或者大部分汉族,是纯正的“汉人”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整个汉族人来讲,要说都是由“汉人”、甚至由“炎黄”部落繁衍而来,完全就不可能。

竹影清风 2023-09-05 12:24:57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