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新人教版

纯色世界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新人教版本文简介: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作业(十四)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40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K14-1,完成1~2题。图K14-1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作业新人教版本文内容: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作业(十四)

第14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时间

/30分钟

一、选择题

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40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K14-1,完成1~2题。

图K14-1

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少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的澙湖,此后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澙湖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图K14-2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3~5题。

图K14-2

3.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

A.向北推进B.向南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4.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

A.湖泊面积增大B.湖泊距海变近C.河流流程加长D.河流流速减缓

5.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为垦殖B.河流改道C.泥沙淤积D.气候变化

图K14-3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K14-4示意图K14-3中①②两点之间的地形变化过程(阶段1→阶段3为由早到晚)。据此完成6~7题。

图K14-3

图K14-4

6.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①②之间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

)

A.

富士山区B.

落基山脉C.

东非大裂谷D.墨累—达令盆地

7.图中③处地理要素与图示地势高低变化呈正相关的是(

)

A.

动物复杂程度B.

植被产草量C.

流水侵蚀力度D.

岩石风化程度

土壤呼吸年通量是指一年中垂直地面单位面积上土壤与大气之间CO2的交换量。它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碳释放过程。土壤中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呼吸是CO2的主要来源。图K14-5示意我国北方某山地三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呼吸年通量。读图,完成8~9题。

图K14-5

8.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直接自然因素是(

)

A.地形高度与坡向B.土壤温度与水分

C.日照时间与风速D.土壤矿物与微生物活性

9.图示20年里白桦林地土壤呼吸年通量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光照条件好

B.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

C.气温较低,冬季风强劲D.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

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图K14-6)。读图完成10~11题。

图K14-6

10.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新疆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主要是因为天山北坡

(

)

A.降水较多B.气温较低C.坡度较缓D.光照较强

11.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

)

①海拔高,气温低

②多大风

③食草动物多

④太阳辐射强烈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625平方千米。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图K14-7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图K14-7

(1)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

(2)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的乐园的原因。

(3)海狮以鱼类为食且食量大,主要天敌是虎鲸和鲨鱼。1950年代以前,当地大量捕杀海狮以获取毛皮和油脂,1960年后被立法禁止。近年来当地海狮数量逐年增加,有人主张开放商业捕猎海狮。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K14-8和下表反映的是新疆某山林地分布状况及有关信息。

图K14-8

海拔

(m)

年均温

(℃)

1月均

温(℃)

7月均

温(℃)

年均降水

(mm)

662

8.6

-9.5

22.3

244

770

9.2

-8.1

22.6

326

900

8.4

-7.3

21.7

391

1000

7.7

-6.7

20.4

580

1260

7.4

-6.5

19.6

624

1480

6.0

-5.5

16.9

781

1772

1.8

-14.1

14.1

870

材料二

和硕县位于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年总日照时数为2990小时,无霜期平均210天,年均温11.4℃,年均降水量为58.6毫米。近年来和硕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实施了滴灌,并加大交通建设投入,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根据表判断该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在冬季,此地发生

现象。如果此现象有利于野果林生长,只考虑冬季温度因素,野果林应该分布在海拔

之间。

(2)野果林分布地区降水量较为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水汽主要来自

洋。降水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疆和硕县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及主要的制约因素。

课时作业(十五)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时间

/30分钟

一、选择题

图K15-1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第1题。

图K15-1

1.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图K15-2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2~3题。

图K15-2

2.图中各代号中表示九江市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

A.甲B.戊C.丁D.乙

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错误的叙述是(

)

A.甲和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戊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西岸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图K15-3,完成4~5题。

银杏林

银杏叶

图K15-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5.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K15-4示意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分布。读图,完成6~7题。

图K15-4

6.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7.该山地(

)

A.北坡降水少,雪线高

B.北坡热量条件差,森林带面积比南坡的小

C.自然带4土壤较自然带3土壤肥沃

D.自然带9降水量最大,自然带1降水量最少

读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K15-5),完成8~9题。

图K15-5

8.该山可能位于(

)

A.

亚洲中部B.

非洲中部

C.

南美洲西部D.

欧洲南部

9.影响该山地基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B.

海陆位置

C.

洋流D.

地形

某人在夏威夷群岛中较大的岛屿——瓦胡岛上旅游,他发现甲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乙处是荒漠草原。图K15-6为瓦胡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10~11题。

图K15-6

10.图中四地风向,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东南风

B.②——东北风

C.③——西北风

D.④——西南风

11.甲处森林景观和乙处荒漠草原景观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景观的(

)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二、非选择题

12.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图K15-7),回答下列问题。

图K15-7

(1)写出甲、A、B、C自然带的名称。

(2)甲→A→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

(4)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

(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自然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K15-8)。

图K15-8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课时作业(十四)

1.B

2.C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及各地理因素的相互关系知,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第2题,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3.A

4.C

5.D

[解析]

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知,伴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古湖泊演变而成的澙湖退居内陆,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结合莱州湾南部海岸线形态推知,其总体向北推进。第4题,大规模的海退使得陆地向海洋延伸,河流流程加长。第5题,结合题干材料知,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化。

6.B

7.D

[解析]

第6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①②之间西部地形隆起地区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地壳隆起形成的;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故选B。第7题,根据图示可知,随着时间推移,③处地势在逐渐升高,①③之间的山地增高更显著。随着地势的逐渐升高,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逐渐被阻挡,③处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减少,动物复杂程度、地表产草量、流水侵蚀力度均在下降;而随着降水量减少、干旱加剧,岩石风化程度增强。

8.B

9.D

[解析]

第8题,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部分,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底物供应(枯枝落叶层)、养分供给、土壤pH值和微生物活性等。其中,土壤温度和水分是最直接影响因子,在土壤温度高、水分充足的区域,土壤呼吸年通量相对较高。第9题,读图可知,白桦林地处西北坡山坳,为阴坡地带,水分条件好,光照弱,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有利于白桦林生长,土壤呼吸年通量增长较快;而辽东栎林、人工油松林均位于阳坡,坡度大,光照较强,保水性能差,不利于土壤呼吸,土壤呼吸年通量增长较慢。

10.B

11.A

[解析]

第10题,由于新疆纬度较高,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天山北坡的降水比滇西北的少。坡度越陡,高山流石滩分布海拔才越低。天山北坡属于阴坡,光照弱。第11题,植被分布与气温、土壤等有关。流石滩的形成主要与风化作用有关,多在高山林线与雪线之间,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植被稀疏、植株矮小。太阳辐射强烈不是影响植被稀疏的原因,植株矮小与食草动物分布关系不大。

12.(1)该区域地处西风带大陆东岸,盛行离岸风,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半岛地势平坦,西风风力强劲;半岛以岩石台地为主,难以发育形成土壤,土层浅薄,高大树木难以生存。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类众多,大型海洋动物食物充足;较封闭的海湾内风浪小,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半岛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3)赞同。理由:捕猎海狮可以获取毛皮和油脂,增加经济收入;鱼类天敌减少,有利于鱼类生长、繁殖;海狮数量已过多,适度捕猎对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或不赞同。理由:违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海狮是当地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人为捕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可能导致以海狮为食的虎鲸和鲨鱼等数量减少;影响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解析]

第(1)题,结合该区域地理位置,从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该区域生物群落、海域环境及人类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增加收入、促进渔业发展和保证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说明赞同的理由。如果不赞同,则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说明。

13.(1)温带大陆性气候

逆温

770~1480米

(2)地形影响

大西

正相关(随海拔增高而增加)

(3)有利自然条件: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条件逐步改善,市场需求量扩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品种的改良,灌溉技术的改进。

主要的制约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

[解析]

第(1)题,从表中可知,该地1月均温在0℃以下,年均降水量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而此地1月均温随高度上升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逆温。逆温现象出现适合野果林生长,据表分析可知野果林适宜分布的高度。第(2)题,从图中可知,野果林位于天山西北部,该处多山地,受山地影响,降水量随高度上升而增加;因距太平洋远,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降水量与高度正相关。第(3)题,有利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条件从光照、水源、土壤、地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从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分析。和硕县位于西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水分成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课时作业(十五)

1.A

[解析]

甲位于从荒漠向森林过渡地带并处于热带地区,应为热带草原。乙位于温带地区并位于从常绿林向针叶林过渡的地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图中X轴表示热量由多到少,Y轴表示水分由少到多。

2.B

3.D

[解析]

第2题,结合图示降水量和温度变化知,甲降水量小且温度最高,为荒漠。丙降水量小而温度低,为苔原。己、戊和丁降水量较多,温度逐渐上升,依次发育针叶林、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乙为草原。九江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地带性植被为阔叶林,与戊对应。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可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大陆东岸。

4.A

5.C

[解析]

第4题,结合银杏树生长习性及北京气候特征判断,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第5题,南京纬度较低,银杏树叶由绿变黄时间较北京的晚,这反映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变化,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反映。

6.B

7.C

[解析]

第6题,该山海拔在6000米以上,南北两侧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地处温带内陆的天山山脉符合条件。第7题,天山北坡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北坡水分条件好,森林面积大;自然带4较自然带3植被条件更好,湿度更高,形成土壤有机质的枯枝落叶更多,而分解作用弱,有机质储量更高,土壤更肥沃。图中显示北坡雪线低。自然带7为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属于森林带,降水量最大。

8.A

9.B

[解析]

第8题,同一自然带,北坡的高度低于南坡的,表明图示为北半球的某山地;欧洲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山麓为常绿硬叶林带,不可能是荒漠带;亚洲中部的山麓地带可能为温带荒漠带。第9题,山地基带与山地所处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一致,该山地位于亚洲中部,基带为荒漠带,其是由于距离海洋较远,降水较少形成的。

10.B

11.D

[解析]

第10题,结合经纬网知,该岛地处北半球信风带,盛行东北风。第11题,该岛屿处于热带草原与热带荒漠的过渡地区。而甲、乙两处分别出现森林与荒漠草原的景观,这是由于受地形影响,甲处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明显,降水丰富;乙处处在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体现了自然地理景观的非地带性。

12.(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2)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

热量

(3)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地方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D自然带的名称为温带荒漠带。因其处在安第斯山脉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降水量少,受焚风效应影响,形成荒漠景观。

[解析]

图中自然带甲、乙为热带雨林带,A为热带草原带,B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为热带荒漠带。C由于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和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非常狭长,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乙按纬度本应该为热带草原带,但由于处在迎风坡上,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带。D由于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侧,形成了温带荒漠带。

13.(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海拔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读图能力。由材料可知,正常来说,在苔原带下部地区,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升高,到了高海拔地区,植物多样性降低,所以山地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应该呈低—高—低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阳坡曲线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植物多样性稳定降低,说明受到了干扰,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升高再降低。阳坡2000~2300米之间海拔升高时植物多样性降低,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大,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阳坡和阴坡植物多样性的因素。根据材料中的单峰变化规律可知,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出现在苔原带中部,即图中2300米左右的区域,其海拔低于阴坡最高值的,所以推测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比阳坡植物多样性高。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阳坡和阴坡的温度和湿度的差异。阳坡受太阳光照射时间较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地表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的大,湿度低。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小,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对植被分布的干扰强度降低,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孤单蝴蝶影 2022-07-02 17:33:56

相关推荐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千万缕的意思

千万缕的意思是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
千丝万缕造句:
1、两家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
2、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与月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和煦的阳光从竹林的叶片枝杆中洒下了千丝万缕的金线,为竹林增添了生机。
5、宝黛二人之间的种种,有如千丝万缕,数来数不来,话也话不完。
6、新社会与旧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7、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8、学校并不是世外桃源,它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9、原来是春姑娘把千丝万缕的线条从天空中投了下来。
10、我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和雨结下了千丝万缕的牵绊。

一狼洞其中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的词类活用:洞,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出自《狼》:“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科学实践观创立的作者

科学实践观创立者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方面含义:
1、实践的一般本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实践的特殊本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实践是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运动形式。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意思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的意思是指市井百态、寻常生活最能抚慰世俗人的思想了。抚的意思是抚慰,安抚。凡人心则是指“世俗人之心”。
烟火,yān huǒ,汉语词汇,即炊烟。借指住户、人家生火而燃起的烟火。
出处:
1、《庄子·徐无鬼》:“豕虱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
2、《后汉书·吴汉传》:“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
3、《北史·魏陇西公仑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并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近义词:烽火、人烟、焰火。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