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八卦 关于蔡伦:说中国的厕所和厕所用纸

看淡一切
精选回答

天不生蔡伦:说中国的厕所和厕所用纸">

蔡伦造纸图这是个带假设语气的话题,但却不是“反事实分析”的游戏。我是把它当中华文明的缩影,故先从“四大发明”说起。

一、纸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中国被欧美和日本侵略瓜分,备受欺凌侮辱,1943年,李约瑟论证“四大发明”,曾经在抗战中起过鼓舞人心的作用(培根和马克思也讲过“三大发明”,去除重复,是“四大发明”)。50年代,举国上下,非常强调爱国教育。当时的历史课本,特别喜欢强调,即使在科学技术上,我们也曾先进,落后只是近一二百年。人家洋人都说了,咱们中国有“四大发明”,让他们受益无穷,我们当然很自豪。我还记得,当时发行过几套邮票,都叫“伟大的祖国”,每套四张。其中一套就是“四大发明”。

这“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活字印刷,我印象最深是“指南针”。其标准图像是已故文物专家王振铎先生复原的“司南”:铜方盘,中有圆池,上置铜勺。盘是仿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汉代铜式,勺是仿朝鲜乐浪出土的漆木勺。为了说明自己的复原,他写了很长的文章,有人认为缺乏考古依据(如罗福颐)。但这一图像经反复宣传,写进小学课本,好多人都以为是出土实物。

中国的“四大发明”,按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火药和指南针,是武科学,或者更严格地说,原来并不是科学。前者是炼丹的产物,后者是用来看风水,原来都是迷信。迷信变科学,主要用途是杀人。人类历史上,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都是用于杀人。杀人是最先进的科学,最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在里面。蒙古人和阿拉伯人,他们把这两大发明传播给西方,是我们的礼物(罗盘,也有人说,是各自发明,这里不必辩论)。来而不往非礼也。“船坚炮利”是什么?就是他们把这两大发明重新改造,揉一块,做成炮舰,给咱们还礼来了。鲁迅说,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这是故意泼冷水,叫我们不要狂妄自大。其实我们也用火药作枪炮,也用罗盘航海。只不过,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船更坚,炮更利,在他们的礼物面前,我们不能不低头。

造纸和印刷术,是文科学。它们都与“书”有关,主要是为读书人,即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服务。印书的纸,写字画画的纸,是宣纸类的纸,轻盈、柔软、漂亮,比埃及的纸草、欧洲的羊皮纸、美洲的树皮纸全都先进(中国南方也有树皮纸,可做衣被、盔甲)。但其他的纸,小时候我见过的纸,糊窗户、包糖果和擦屁股的纸,都比较粗糙,现在已被玻璃、塑料袋和卫生纸所代替。过去商店里,不但包东西用纸,捆东西也用纸绳。我记得,张秉贵站柜的年代,一直到80年代末,还是如此。纸之用可谓大矣。30多年前,在绍兴,我见过,有人竟能用脚划船,顺着河流,把造好的草纸,一张张铺在岸上。这种论刀卖,黄色或灰色的草纸,现在在北京已见不到,外地没调查,不知是否完全绝迹。印刷术,西方仍有异议,韩国也和我们争。活字印刷在中国,始终不如雕版印刷,这是事实。它和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是什么关系,也可以讨论。但纸没有问题。

这里,我想说一下纸。不是和读、写有关,而是和拉、撒有关。

二、小孩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中国早期的书写材料,最初是竹木简。它的发明,正像它的名字,比较简单。因为竹木到处都是。后来,可能比它晚一点,与竹木简配合使用,还有缣帛,也就是丝绸一类东西。丝绸是中国的一大发明,新石器时代就有,但用于书写可能比较晚。它的优点是质轻幅广,但比较贵。中国的纸最早出现于何时?这是科技史上的大问题。现在,研究汉纸,有不少考古新发现,如放马滩纸、灞桥纸、扶风纸、金关纸、悬泉置纸、马圈湾纸,我们知道,纸在西汉就已出现。但传统说法,纸的发明却在东汉时期,发明者是东汉桂阳(今湖南郴州)人蔡伦。大家都说,是蔡伦发明了纸。

纸的发明是一大革命。竹简帛书流行于战国秦汉,魏晋时期也还在使用,纸的流行主要是南北朝以来。三种材料,发明时间,互有早晚;流行时间,互有重叠。但总的说来,纸的发明比较晚。蔡伦纸为什么出名,可能是质量比较好,成本比较低,产量比较高。这种性能好的纸一出来,纸才推广开来,导致后来取代竹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纸流行后,帛还偶尔用于书画)。我们姑且这么说。

很多年前,有个淘气的小孩,也就是我的儿子,当时还是小学生。有一天,历史课,老师讲“四大发明”,我儿子问:“蔡伦发明纸以前,我们用什么擦屁股?”老师大怒,把他赶出课堂。

儿子回家问,“爸,你是学考古的。你说蔡伦以前,我们到底用啥擦屁股?”我想了又想,不知该怎么回答。你还别说,这真是个难题,不用说小学老师不知道,就是满肚子学问的考古专家,也不一定能解答,真是难为老师了。从前不明白,现在我知道,生活中有太多问题,不能入于学术的法眼,这个问题是盲点。

对这一难题的解答,初看很简单。我虽没有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呆过,人类学的知识还是有一点。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到处可以自寻方便。小便,扭过脸,转过身,哗哗了事。大便,顶多挪几步,找个树丛或壕沟,往后一躲,朝下一蹲。老乡说,到了咱这地方,还讲究个甚,庄稼叶子土坷垃,草棍棍,树枝枝,什么都能解决问题。再不行了,寻个地方,圪蹭圪蹭。这些肯定是最古老的办法。

不过,这可不是标准答案。现代老百姓的习惯,只能用来考证古代老百姓的习惯,而且还只是参考。上层社会怎么样?皇上、后妃怎么方便?文武百官、读书人、和尚、道士怎么方便?不知道。以前我真的不知道。

中国的厕所,其来尚矣,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各个时期的发现都有,值得写专书,出图录,系统总结一下。台湾学者邢义田写过讨论罗马澡塘的文章。澡塘不光是为了干净,还是社交场所。同样,厕所也不光是为了方便,有人还在里面读书写作。即便只是图方便,也值得做深入研究,特别是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人类的排泄至关重要。排泄出了问题,轻则得病,重则夺命。人类居住的村镇、城市亦如是,污水、垃圾和粪尿该如何处理,也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古人对厕所的考虑比我们周到,不仅地上有,天上也有;不仅活人用,死人也用。如天溷七星,在外屏之南,就是天上的厕所,星官也要行其方便。汉墓,如汉楚王墓,坟墓里面也修厕所。考古发现证明,古今的厕所是一脉相承。“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是两千多年一贯制。

然而,这样的事,古往今来,司空见惯,普通人懒得去写。事涉污秽,有伤风雅,学者也羞于启齿。地老天荒,年深月久,史阙无闻,也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我们读各种中国建筑史,都是专拣漂亮的东西说,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哪有这等下贱东西的地位。没人理,是理所当然。

带着问题学,查了一点资料,我觉得,这后面的学问很深很大,也很有意思。这里只能浮光掠影,讲一点粗糙的印象。

三、厕所释名中国的厕所,文言词汇,主要有五种叫法:屏、厕(亦作厕)、圊(亦作清)、圂(亦作溷)、※(亦作宴或偃)。此外,还有屏※、路厕、行清、溷轩等合成词。汉代流行的小学课本《急就篇》,是用当时的顺口溜写成,其中有一句,叫“屏厕清溷粪土壤”,就是讲厕所的前四种名称,意思是说,厕所里的粪便,可以用来给农田施肥。

屏,有屏蔽之义,大概指厕所有墙,可以遮人耳目。

厕,有侧僻之义,古代厕所多修于宅旁的隐蔽之处,特别是宅院的东侧,犄角旮旯,不能当门正脸,摆在明显的地方,故厕所也叫“东净”,上厕所也叫“登东”。路厕,可能是路边的公厕。

圊的意思,是用其反义,因为厕所是“至秽之所”,最脏,必须经常加以清除,所以从囗(音wéi)从清,古书亦作清,正如现在把厕所叫做“卫生间”。上文“东净”之“净”,就是“圊”的俗写,明明很脏,却说干净,用法是一样的。《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东京大相国寺当菜头,管菜园子,和他平起平坐,寺中分管杂务的差事,还有一样是叫净头,净头就是管厕所的。古代掏厕所有专职人员,粪车走哪个宫门,哪个城门,什么路线,也有专门规定。石传祥同志的工作,古今中外不可少。行清,大概也是路边的公厕。

圂,一看字形就知道,是和猪圈有关,准确地说,是上为厕所,下为猪圈,带有recycle意思的设施。人吃了,屙而喂猪。猪吃了,屙而成肥。肥可施田,种粮种菜。猪肥了,也可以吃肉。这些都可反过来喂人,由此形成食物链。

至于※,则是指粪池,古人也叫屏※。它和圂比较接近。※是粪池,圂者,则是把猪养在粪池之中,人粪、猪粪是混在一起。

以上五名,清代学者王念孙、孙诒让做过详细考证(《广雅疏证》卷七上和《周礼正义》卷一一),我把他们的解释改造了一下,撮述在这里。

这些都是比较高雅的叫法,俗称则是厕所、便所、茅房、净房。茅房不是茅草房。我们老家把厕所叫茅间,只有短垣,没有屋顶,茅草何以施之?原来他们是以茅称粪。英语的troublemaker,他们叫搅茅棍,搅茅棍的意思就是搅屎棍。跑茅也是指拉稀。

现在的厕所,有很多异名,多半译自外来语。如洗手间或盥洗室,是英语的lavatory或washroom(日语叫御手洗),本来是指洗手洗脸的地方;化妆室,是法语的toilette(英语叫toilet),本来是指梳妆打扮的地方;卫生间,是借用日语再创造的词汇。我国以“卫生”为名的词特别多,如卫生球(樟脑丸)、卫生衣(绒衣)、卫生员(医务人员)、卫生纸(手纸和月经用纸)、卫生带(月经带)、卫生裤(绒裤)、卫生所(诊所)。最近,还有“环卫”(环境卫生)一词。这些词中的“卫生”(eisei)是日语借用古汉语翻译西方语言,相当英语的hygiene和sanitation,作形容词,本指合乎健康,但实际用法,近似“干净”,如“这家饭馆不卫生”,“喝生水不卫生”。现在的美国,公共厕所叫restroom,直译是休息室;家里的厕所叫bathroom,直译是洗澡间。全是绕着说,拣好听的说。但抽水马桶发明前,无论什么厕所,都是近之则臭,远之则急,不打扫不行,打扫,又掩鼻捂嘴,难以措手足。尤其是人口密集把人往起摞的大城市,尤其是高楼林立的公寓式建筑。前些年,在巴黎,我发现他们的老房子,很多还是把厕所建于居室之外,像我们的筒子楼那样。这是古风犹存。如今的厕所可大不一样,全都“登堂而入室”,不但堂而皇之占据居室之一隅,而且大摇大摆钻进主卧(master bedroom)的深处,最奢侈豪华。这是拜抽水马桶之赐。抽水马桶,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欧美现代化的厕所,公厕分男女,一般都是小便器、大便器和洗手池三位一体,四壁贴瓷砖;家里的厕所则是马桶、洗澡盆、洗手池三位一体,四壁贴瓷砖。日本的厕所,从前是中国式,全盘西化后,精益求精,特别能在马桶上下功夫,声光化电,功能最全,不仅对各国传统兼收并蓄(如其冲洗功能,就是吸收了南亚、东南亚“一洗了之”的传统),还能于现代之外保存古风(有些相当高级的厕所,依旧是蹲坑)。

如今,市政建设,厕所改造是一大难题。特别是迎奥运,兹事体大,不容忽视。近百年来,中国人为体用之争吵得不亦乐乎,至今不能取得共识。汪曾祺先生尝言,甭管怎么全盘西化,有一样化不了,就是中国文学总得用中国话写中国事(出处忘了)。但在厕所的问题上,国粹论却很难立足。刘心武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高雅的话题》(《东方纪事》1989年1期,4-7页)。他说,“吃、喝、拉、撒、睡”是“至关重要的生存环节”,厕所“绝非庸俗荒唐的话题”,“在卫生间的问题上,我承认自己是‘全盘西化’的主张者”。

他说的“全盘西化”,就是指三位一体的厕所,25年过去,已经不是新鲜事。

泪咽却无声 2024-04-19 12:54:08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下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丙地位于(40N,117E)。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

题目内容:下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丙地位于(40N,117E)。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若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的景观有A.甲处的旅游景点B.位于乙处的寺庙C.步道两侧枫叶正红D.典...
展开详情

质量法是化学实验中测定物质组成时常用的一种方法。现有11 g气体,经测含碳元素3g,

题目内容:质量法是化学实验中测定物质组成时常用的一种方法。现有11g气体,经测含碳元素3g,其余都是氧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可能是CO2和O2的混合物B.气体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物C.气体组成有...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