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与张良的对比(范增和张良谁厉害)

麦田守望者
精选回答

1、鸿门宴中范增和张良的对比:同样谋算能力很强的顾问式人才张良和范增,由于机遇的不同,命运也截然相反。

2、 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

3、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

4、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

5、 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

6、樊哙责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诘,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

7、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结局合乎情理。

8、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

9、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良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

10、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

11、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

12、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

13、他的政治观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

14、但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玉 以示之者三”,要项羽“按既定方办”。

15、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

16、他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17、 “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

18、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19、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是项羽和刘邦。

20、 附一则:谋士智慧比拼--AB型张良 PK A型范增 (o(∩_∩)o.) A型范增老谋深算,经验丰富,对于各种时间都能预见到最坏的结局,并能提供防患于未然的对策。

21、这是典型的A型智谋特征。

22、然而在同性关系上,同样杰出的A型和O型在沟通上存在着一定问题。

23、A型从事件的完整性出发,把任何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看成是一个完整无缺的整体,力求完美,所以主张斩草除根。

24、O型虽然功利,但只要对方臣服于他或是作出投降的姿态,便不再实行打压,认为这样做实在没必要。

25、在对待刘邦的生死去留问题上,尽管对方几次假装投降,但范增早就捕捉到了张良计谋的各种不利苗头,竭尽全力建议项羽除掉刘邦。

26、而项羽肤浅的功利性格却认为胜利已经到手,没必要赶尽杀绝。

27、领导和下属的矛盾一直持续到范增被赶走。

28、A型范增明珠暗投,郁郁而终。

29、 相比而言,AB型张良要比范增幸运得多。

30、他是AB血型中对自己的偏A和偏B都掌握得相当适度的AB,并且具备了AB型典型的高度认知性。

31、这是 AB血型中绝世奇才的典型特征。

32、“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历史对他最恰当的评价。

33、从他的血型材质分析,张良偏A中精于算计的智谋是范增能够看得见的,而其偏B一面的才艺志趣和B型独有的创造性却出乎对手的预料。

34、加上血型中有偏B一面的因素具备了良好的沟通性,所以刘邦敬服张良的奇谋,张良也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传递给刘邦,从而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最大效用的发挥。

35、 从谋士的对比中,我们也能看出O型竞争性和排斥性的负面效应。

36、O型虽然强大,但内心脆弱的他们必须在别人“臣服”的情况下才能“拥抱”对方。

37、这就丧失自身的风度和对他人的尊重,而任何事情都给人以明确信息的做法也使对方在承受压力的同时感到厌恶,让人觉得似乎还没交手就必须得败给你,容易引起人际冲突。

38、所以同样谋算能力很强的顾问式人才张良和范增,由于机遇的不同,命运也截然相反。

隐水酣龙 2023-08-18 13:40:34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意思是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苟且偷安、聊以卒岁。
反义词: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示例:
1、清·彭养鸥《醒世小说黑籍冤魂》第一回:“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
2、茅盾《林家铺子》:“这年头,谁能顾到将来呢?得过且过。”
3、老舍《四世同堂》:“他们年岁虽轻,却学会了得过且过,他们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可是不便为这个而不去快乐的参加滑冰。”

一个篱笆三个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一谚语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意思就是指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因为人并不是全能的,一个人的成功同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帮助,就像篱笆一样是靠一个桩一个桩围起来的。
出自《古今贤文》中的合作篇。
原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古今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推测成书于明代,后来经过明清两代人的增补,形成了今天的全书。

拜谢与叩谢用法

“拜谢”指敬辞,行礼表示感谢;“叩谢”指磕头感谢,泛指表示深切的谢意。
“拜谢”造句:
1、我一定要当面拜谢这位好心人!
2、出海平安归来,仍要拜谢妈祖娘娘和白衣大士,有的还专门请戏班子为天后娘娘唱戏答谢。
3、最后,再次诚心诚意拜谢能坚持将近七年的各位朋友!
“叩谢”造句:
1、每一天,我为你祈祷,为你的生命叩谢上苍,为你许下最美好的愿望,祈求众神赐予你幸福和健康。
2、浮华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叩谢的。
3、一众人族突感身轻体健、百病消除,都知晓是三人所为,又一次诚心叩谢。

苟延残喘能形容自己吗

“苟延残喘”可以形容自己。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原义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出自北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
成语典故:狼是残暴的动物,本性难改。东郭先生救了它,它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幸好一位农民路过,把狼打死了。
成语寓意: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小聪明永远比不上大智慧。另外,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人们不能乱施善心。生活常常使一些人挣扎在贫困或绝望的边缘,使他们仅仅能够将生命维持下去。若想摆脱这种窘境,就只能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拼搏。
用法: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1、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2、明·吴承恩《西游记》:“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
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