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故宫有两种文字

天天开心
精选回答

故宫匾额上的“门”字是一个错字,为何历代皇帝不改正它?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几百年来全国的政治中心,无数重大事件在此酝酿发生,影响整个国家的变迁。

帝制结束后,这里成为了博物院,供人参观,每天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驻足观望。

可是大家是否发现每一块匾额的门都是“错别字”,所有的门都没有弯勾,直通到底。

难道普天之下的读书人就没有人看见这么明显的错误吗?那些至高无上的皇帝就允许这样的错字堂而皇之的存在几百年吗?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呢,让我来给大家揭秘。

首先,想了解错字产生的原因,就必须先了解中国古代的错字文化。

古代人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发达,比较迷信,凡事都图个吉利。

尤其是那些统治者,对于自己日常的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点都非常讲究,生怕有什么影响自己的皇位和皇家千秋万代的。

也因此避讳了许多东西,改了许多字,当然其实就是一种避讳。

如古代帝王的名字不允许百姓用,已经出现的名字要改名,甚至要改姓。

最极端的是玄姓,因为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烨,而改姓元,导致现在没有玄姓存在。

另外,皇帝基于政治需要,显示其功德,也把字改成自己需要的。

如乾隆皇帝亲笔御赐的杭州西湖花巷观鱼的鱼原来繁体字魚字,而魚底的灬代表火。

相当于把鱼放在火上煮。

对于自诩有好生之德的皇帝,自然不能发过这个表现的机会。

把魚底下的灬改为三点水,三点水代表水,有了水,鱼就能够快快乐乐的活着。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形成了比较独特的错字文化。

下面我们结合古人的错字文化来分析匾额门字下面没有弯勾的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皇帝是真龙天子,门下面的弯钩容易刮坏了龙鳞,影响龙体,对皇帝的身体和长命百岁有影响。

因此皇帝害怕门字有勾,为了避讳这个勾,强行把门字的勾都去掉。

第二种说法是曾经有一位皇帝觉得门下带弯钩,相对把门槛缩窄,不利于世人进出。

皇家的门进出的都是天下人才,这样把人才都挡在门外,不利于科考取士,因此皇帝决定把门下弯钩全部去掉。

第三种说法是故宫曾经着火,但是却找不到着火的原因。

皇帝很震怒,负责此事的大臣怕被杀头,就随声附会说是这是上天的震怒,通过匾额的门字下面的弯钩把火引出了的。

皇帝就害怕老天,马上进行一系列的祭天行动。

祈求上天宽恕。

最后考虑到这个门字上,觉得门下面的弯钩实在是不祥。

遂安排全国知名的书法家重新书写无勾门。

综上,我们结合历史传说的几种说法,分析了故宫匾额门字无勾的原因。

从一个字的错化异变可以看出皇家里面的每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都有大说法。

唯独可怜一个门,入了宫门还需要自去一腿。

大家都知道故宫有很多处宫殿,每个宫殿的命名都是有由来的,按理说宫殿被赐名后,就应该有一个专门刻好字的牌匾挂上去了,这上面的字每天来来去去都有人看到,上面的字是错不得的。

但故宫最显眼的午门上的字却是错误,而且经历了这么多朝代的变迁,都没有一个皇帝要把它给修正过来,这点很奇怪,是为什没人去改它呐?原因有好几个,一个最明显的原因是各国字体的变化。

在宋朝时,门的写法都是有规定的,在它的最后一笔时应该是带钩的,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所以这个门字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有一次,都城里头专门用来放御旨的玉碟殿不小心发生走水,烧毁了很多皇帝放在里边的资料。

皇帝因为这件事大发雷霆,一定要找到走水的原因,命令内监们彻查此事。

不过找来找去,原因也不过就是内廷宫人处事不机灵,疏忽导致了走水事件的发生,处置了也挽救不回什么了。

并且这种事情的连带责任也是很麻烦的,大家都在思索怎么让皇帝息怒,还是宰相比较聪明,灵机一动,想到了可以代罪的物件,那就是宫门牌匾上的字。

宰相从五行之术出发,给皇帝讲了这一番说辞的由来,正是因为这个门下边带的是火笔,这才会有这走水事件的发生。

得把这些牌匾都烧掉,重新上一遍才可以避免这样的祸事发生,听了宰相的话,皇帝连忙命令宫人把牌匾都换了,从此牌匾上的门字都是一笔直下,再没有带钩了。

而在明朝,也有关于这个牌匾字体变化的说法,当时,朱元璋命令重新修葺宫门,把牌匾等都重新写一边,本来负责写这个牌匾的官员刚想炫耀一下自己的笔法,所以在写门字微钩起。

没想到被朱元璋看到了,忙喝骂道, 说这样的做法明显是欺负皇帝我不懂文学嘛,这样很明显容易生出火灾来。

再者,这学府本来就是为了招纳更多的有学之士,你在这个门上带钩,不就是给他们设置阻碍吗,堂堂一个聚贤门,如果没有招纳到学士,那么又有什么意义,这点道理你都想不明白的吗?你这样做怎么会有更多的学士来报效朝廷,詹希真是给皇帝骂的狗血淋头,不敢出一口大气。

这个做法惹得朱元璋恼火得很,说了一通气话后,还不能冷静下来,最后索性下令把这个大臣直接斩杀了,可怜詹希的本意只是想获得皇帝的称赞,却莫名其妙的丢了脑袋。

可见,这个门字在牌匾上不能带钩的忌讳有多大了,在有生杀夺予大权的皇帝面前犯错,就是在给自己的脑袋落地挖坑了。

知道一些必要的忌讳,多一点谨慎的心思,就不至于犯下大错了。

反正自打这些事情以后,这些匾额上边的门字就默认是不带钩的了,所以后代皇帝在修葺宫门时都会把牌匾上的每一个门字都不带钩了,所以现在呈现给人们的就是故宫牌匾上面的样子了。

常青藤 2023-09-08 13:41:44

相关推荐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苹果11如何关机重启

苹果11关机重启的方法:同时按住左侧任意音量键和右侧关机键。在出现的滑块中,滑动即可关机。按一次音量加键,长按电源键,直到出现开机标志就可以了。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研发的智能手机系列,搭载其研发的iOS操...
展开详情

自然界中熔点最高的物质是什么

目前发现,熔点最高的物质是铪合金,熔点高达4215摄氏度。物质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而对于分散度极大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芸窗是什么意思

芸窗,读音yún chuānɡ,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书斋。亦作“芸牕”。出自唐·萧项《赠翁承赞漆林书堂诗》:“却对芸窗勤苦处,举头全是锦为衣。”
造句:
1、并蒂芙蓉映彩霞绣阁花香酒似诗芸窗学友结同心。
2、儿在京身体尚佳,精神亦适,风雨芸窗,友朋甚广,赋诗唱酬,不虞寂寞,媳妇来京反嫌不便。
3、绛桃春暖鱼龙变,向芸牕志绝韦编,功名一字总由天
4、举案欲看德耀妆芸窗学友早栽兰并蒂红花向党开。
5、三载芸窗烧烛短,一篇文论耗时长。

九霄云外的意思

九霄云外,汉语成语,拼音是jiǔ xiāo yún wài,意思是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非常遥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一事惬当,一句清巧,神厉九霄,志凌千载。”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补语;用于表消失意义动词之后。
近义词: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造句:
1、他贪玩的时候早把老师的教导抛到九霄云外了。
2、小明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3、小英在路上贪玩,早把妈妈让她买酱油的事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4、当你在弥留之际,别人对你的看法造就被抛到九霄云外。

什么是优美

“优美”是一个美学名词,该词是指美好、美妙的意思。
出处:
1、《后汉书·蔡邕传》:“若器用优美,不宜处之冗散。”
2、《北史·魏临淮王彧传》:“三人才学虽并优美,然安丰少於造次,中山皂白太多,未若济南风流宽雅。”
造句:
1、优美的歌声在草原上随风飘荡。
2、此地山明水秀,风景优美。
3、优美的大自然可以纯净人的心灵。
4、山中绿树成阴,泉水淙淙,风景优美。
5、她的舞步轻盈优美,她的歌声悦耳动听。
6、看晨练的老人们打太极拳的动作伸展自如,看上去很优美。

靡使归聘的靡是什么意思

“靡使归聘”的“靡”的意思是无法,没有。出自先秦佚名的《采薇》。
原文节选: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译文: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