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铠:抚古琴“绿烟” 忆故人往事

睡不着的深夜 古琴
精选回答

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处处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因而被收藏者视为珍宝。在新疆,也有一群热爱古琴收藏的玩家,他们以琴会友,在古老的中华传统艺术中沉醉不已……

通身是韵

娟娟片月低照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峰之上,一位风度儒雅的长者,双手抚琴端坐在石头城堡之巅。伴随着他手指在弦上灵巧地舞动,一曲《流水》缓缓流淌出来,流入那石头城堡脚下开阔的阿拉尔草滩,消融于蜿蜒而过的塔什库尔干河……

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20世纪初才称之为“古琴”。古琴亦称颂琴、雅琴、瑶琴、玉琴、七弦琴或别称丝桐、绿绮等。

古琴是最富有中华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并与瑟、鼓、箫等乐器同时演奏,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在孔子时代,琴就已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都以善弹琴著称。

琴奏出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飘逸,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琴已远远超越了音乐的领域,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之为“琴学”。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

宋人陈旸在《乐书》中说“琴者,乐之统也”,一语便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乐器中的地位。

古琴音乐具有深沉含蓄、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最擅长以“虚”、“远”来营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内在的神韵和意境,表面上看似极简约、散漫。

古琴,传说最早是依照凤凰的身形制成。与其说古琴身形与凤凰相同,倒不如说与人身相应。琴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浑身上下无不充满着文化内涵,仅从琴形而言,便可说通身是韵。

古琴面圆似天,底方像地,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合四气。琴长三尺六寸五分(约120-125厘米)象征一年365天。五弦象征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武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十二微分别象征十二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古琴与一般民族乐器不同,几乎每一张琴都有着诗一般雅致的名字,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玉玲珑”、“飞泉”、“九霄环珮”、“大圣遗音”等几张唐代古琴,无论是其年代、形制、音色均是珍品。

悠悠往事

我国民间古琴收藏者众多,新疆也有一些痴迷于古琴的收藏者,本人就是其中一员。我所藏“绿烟”等古琴,皆为名贵而难得的古琴珍品。每当琴友往来时,各自捧出宝琴相互观赏,遇有擅操者奏上一曲则更尽雅兴。

我所藏古琴绿烟,桐面梓底,造型为仲尼式。上刻“绿烟”二字,下侧篆刻长印“珂花道人”,腹内刻“大明洪武戌申吉日蓝于庆造”。“大明洪武戌申”即公元1368年,距今630余载。该琴通体红漆,光泽鉴人,腹断纹清晰精美,音色清越圆润。

我与绿烟还有一段难忘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我早年丧母,军中的父亲无暇照料,就将年幼的我送回乡下的老宅,寄养在大伯家中。

乡下的老宅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石头城堡。大院内除宽敞的正房外,还设有东、西厢房,足以显示昔日主人的地位。古琴绿烟也是这老宅中特殊的一员。

记得在县城工作的四叔每次回来时,晚饭后总是从西厢房里请出绿烟,端坐在开满紫色牵牛花的墙前,凝神静气片刻,尽情地弹奏一曲。

当时,四叔见我似懂非懂地看着他和绿烟,便抚摸着我的头说:“你喜欢吗?”“嗯。”我点点头。

时至1965年,在四叔的言传身教中,不满7岁的我便能在琴弦上跌跌撞撞地弹出一些杂乱无章的“乐曲”。

深秋的一天早晨,花喜鹊在老宅后的大枣树上不停地叫着。四叔从县城匆匆赶回来,抓住我的小手,背上绿烟便乘车赶往省城。

在一幢简朴的公寓里,我们见到了一位鹤发童颜、气质儒雅的长者。四叔行礼后,回身令我参拜,并说:“快拜见顾老师。”

“好啦,好啦!”顾老边说边让我们坐下。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和儒雅的身影,让我紧绷的心弦一下子轻松下来。

第一次授艺,顾老就要求我忘掉以前那些“跌跌撞撞”的弹拨之法。他从调弦正音、指法坐姿等均一一调教,并约定我每月来他这辅导一次。记得在最后一次辅导时,顾老对我说:“绿烟是张难得的好琴,要精心爱护它,回去用心练吧!”

临别前夜,顾老捧出视同生命的“飞瀑连珠”,并对四叔说:“来吧,让绿烟与飞瀑连珠同和一曲《流水》!”

沉静片刻,琴声悠然而起,令人如痴如醉。在不知不觉中,夜色已笼罩大地,在微弱的星光下,我的心神仍在琴声的世界里漫游。

琴坛宗师

196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破四旧”之风刮起,为防不测伯父将绿烟藏到厢房的悬梁背后,才令其躲过那场灾难。不久,年轻的四叔不幸病逝。从此,我的练琴之心便渐渐淡去。

顾老何许人?乃当代琴坛宗师顾梅羹也。顾梅羹(1899—1990)四川华阳人,字焘,别名琴惮,生于古琴世家,1959年后任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系著名川派古琴教育家、演奏家。

他不仅琴艺高超,还擅鉴赏古琴,诗文、书画无所不精。为人正直豁达,具谦谦君子之风。顾老一生致力挖掘、整理川派古琴艺术,为我国古琴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古琴艺术,是弦上的灵魂,是纯正的华夏音乐文化瑰宝。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

苍凉、古朴的帕米尔高原,容得下游子无尽心事,盛得住行者无奈的春秋。目视着高山大川,眼前或睡梦中便会浮现顾老和四叔抚琴英姿。

故人已逝,“绿烟”犹存。只此一人的踽踽独行,心灵驰骋于碧空如洗的天穹,往事随着山风飘荡,塔什库尔干的琴声迎来了金色的朝阳。

笑望人非 2023-08-12 15:37:56

相关推荐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青团的绿色是用什么做的

青团的绿色是用一种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泥胡菜、艾蒿、鼠曲草三种。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曾常用,现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霍尔系数计算公式

霍尔系数计算公式:η=G/nF。霍尔效应(Halleffect)是指当固体导体放置在一个磁场内,且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的电荷载子受到洛伦兹力而偏向一边,继而产生电压(霍尔电压)的现象。电压所引致的电场力会平衡洛伦兹力。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立冬喝茶的诗句

立冬喝茶的诗句:
1、《寒夜》宋代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2、《暮雪》清代大须:
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禅关堪早闭,应少客停车。
3、《和翁灵舒冬日书事》宋代徐照: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
梅迟思闰月,梅远误春花。
贫喜田新长,吟令鬓已华。
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4、《晚起》唐代白居易
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5、《春日山中对雪有作》唐代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希腊神话中,谁是最高神?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神王,统治世间万物至高无上的天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首。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神。罗马神话中对应宙斯的神祇是朱庇特(Jupiter或Jove)。
宙斯被称为“众神之王”或“奥林匹斯之王”,同时也是天空与雷电之神。当他心情好的时候,天上就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当他愤怒时,天空就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因为古希腊人及罗马人崇拜宙斯,因此在神话里将宙斯说成是自己的祖先,奥林匹斯的许多神祇和许多希腊英雄都是他和不同女子生下的子女。他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两个兄弟波塞冬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冥界。宙斯守护的星座是射手座。

辛弃疾名字的由来

辛弃疾名字的由来: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希望他成为大将之才,很崇拜西汉的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疾”。辛弃疾从小就习武练剑,饱读诗书,也一直把霍去病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人物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主要影响:

一、文学:

1、词: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2、诗:

辛弃疾的诗,据辛启泰所辑《稼轩集抄存》收诗111首。邓广铭辑校《辛稼轩诗文抄存》清除误收,增补遗漏,得诗124首。其后,孔凡礼的《辛稼轩诗词补辑》又新补诗19首。现存辛诗,共133首。辛诗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作者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可与其词相证,其中《送别湖南部曲》,自写政治遭遇,可与《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对读;“有时思到难思处,拍碎栏干人不知”(《鹤鸣亭绝句》),感叹英雄失意,也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合拍,而“竹杖芒鞋看瀑回,暮年筋力倦崔嵬”《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与《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合拍。正是置闲期间所反复咏吟的歌词题材。“剩喜风情筋力在,尚能诗似鲍参军”(《和任师见寄之韵》),辛弃疾以鲍照自许。他的诗风格俊逸,在当时“江西”“江湖”两派之外,自有掉臂游行之致。而且,他的某些抗战诗,悲壮雄迈,也未必在其抗战词之下,但是,辛弃疾毕竟是以词之余作诗,其诗作成就,自然无法与词相比拟。

3、文:

除去诗词方面的成就之外,辛弃疾的文笔势磅礴,充满豪情,颇为值得称道。辛弃疾的文,据邓广铭所辑,计17篇其中除几篇启札和祭文外,多为奏硫。这类奏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所存在的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并系统地陈述了辛弃疾对于抗金、恢复事业的见解及谋略,充分体现了他经纶天下的“英雄之オ”和“刚大之气”。辛弃疾曾明确宣称:“论天下之事者主乎气。”(《九议》其二)辛弃疾其文,犹如其人,世充满着虎虎生气。所谓“笔势浩落,智略辐湊,有权书衡论之风”(《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正体现了辛文的特色。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

二、书法:

辛弃疾有《去国帖》,今藏故宫博物院。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

《去国帖》曾经过元人赵孟頫,明人黄琳、项元沛及清人永瑆等鉴藏,《书画鉴影》著录。

三、军事:

1、军事活动:

辛弃疾不仅是词中高手,同时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为将,可冲锋陷阵,有万军之中勇擒张安国之壮举;为帅,可指挥若定,有一月平定茶商军之功绩。

辛弃疾曾提出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这种登陆作战是与陆地进攻相配合的。他的这一构想,富有军事创意,他自己说这与当年楚汉战争时韩信绕过中原、直取齐地,有异曲同工之效。

2、军事思想:

辛弃疾的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美芹十论》中。《美芹十论》又名《御戎十论》,是辛弃疾的一篇军事政论文。该书从第一论以至于第十论,无一不是精辟之论,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这也是一部很好的军事论著,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在辛弃疾向宋孝宗进献《美芹十论》后,后人将“美芹”作为忧国忧民、悲国家之颠覆的代名。《美芹十论》分为十个篇章,分别为《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致勇》《防微》《久任》《详战》,详细构建了从精神到物质再到军队管理的治国策略,陈述任人用兵之道。最后一步步地向孝宗展现了南宋进攻金国的战略构想,系统地表现了辛弃疾高瞻远瞩的战略方针与远见卓识,足以体现其军事战略水平与军事谋略。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