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七周周练

逝水无痕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高三第七周周练本文简介:高三历史第七周周练命题人:邬素清一:单项选择题(本试题共3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秋七月,初税亩”B、“庶人食力,工商食官”C、“

高三第七周周练本文内容:

高三历史第七周周练

命题人:邬素清

一:单项选择题(本试题共30道选择题,每题2

分,共计60分)

1、《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秋七月,初税亩”

B、“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C、“除井田,民得买卖”

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2、《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五百二十年前,哥伦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横渡大西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

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史观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年代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5、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农用动力和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②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④“工商食官”

⑤铁制农具开始在农业上使用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毛泽东曾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刀耕火种

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

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重要

8、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9、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A、③④①②

B、④②③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17、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在“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世袭制

④等级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4.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

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7.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

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

8.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地级巢湖市被撤销,原辖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这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又一次重大调整。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废分封行郡县,导致其孤立而亡

B.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实现长治久安

C.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D.明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13.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

B.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14.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建议***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受侵犯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15.《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18.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敛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敛”最主要体现在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19.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

B.对君主的制约

C.突出法治

D.强调主权在民

20.一名英国学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

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出现了行政权逐渐扩张的走势

D.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民主闹剧

2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

D.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共和制

7.下列说法中,最能反映《十二铜表法》历史地位的是

A.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形成

B.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C.镌刻发表在十二块铜板上

D.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14.“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24.《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脱胎换骨”的含义是指

A.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独占鳌头

B.接受“关贸总协定”

C.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3、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1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战争的性质

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D.民族立场

17、马克思1862年在《中国记事》中这样评述天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惶恐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惶恐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依据材料,下列理解最确切的是(

A.太平天国对生产力是一场客观的破坏

B.对太平天国应一分为二地评价

C.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场有限的历史进步

D.以上评述都不确切

2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33、红军长征时期曾流行过的一首歌谣写道:“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干人(注: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时,发现那里的穷人极度贫困,被形容为“干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这首歌谣反映出(

A.红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B.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

C.红军与百姓间的鱼水情深

D.国民***已经不得人心

26.(12分)(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北美大陆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约有三分之一是清教徒(注:英国国教中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改革派)……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去。……在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后,41名男乘客签订了一份公约:……我们在上帝面前一起庄严盟誓签约,自愿结成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实施、维护和发展,也为了将来能随时依此而制定和颁布有益于殖民地全体民众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全体都将保证遵守和服从。

——杨雁:《“五月花号公约”对北美殖民地早期政治体制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月花号公约》所体现的政治理念。结合所学,说明公约产生的背景。(5分)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然后把各***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将互相控制,同时各***又自己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2)与材料一相比,汉密尔顿的思想有何发展?(2分)

材料三

在新政时期,罗斯福采取主动行动,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定各种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过去仅由总统建议、国会立法的做法完成被突然增大的总统立法权代替了。……1934年至1936年,最高法院在一连串的案件判决中将新政的核心法律宣判为违宪,阻止了罗斯福改革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步伐。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3)根据材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制发展历程的认识。(3分)

26.(12分)(1)理念:人民主权;民众自治;依法管理(契约精神)。(2分)

背景: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新大陆的发现,西欧国家开展殖民活动;恶劣的自然环境。(3分,答出两点即可)

(2)发展:联邦制、分权制衡。(2分)

(3)影响:扩大了总统权力(拥有部分立法权),但三权分立的体制得以维护。(2分)

认识:政治体制的选择与具体国情和历史传统有关;政治体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杰出人物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分,答出两点即可)

【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谕中节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令所司多取文词,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其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

材料二

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明宪宗)成化以后……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盖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至万历中,大结止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见应举之文矣。

——《日知录?试文格式》

材料三

是年(1610年)侍即王图主庚戌会试,(汤)宾尹以庶子(身份)为分校官,单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议,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弃,淘汰),宾尹越房(越房,超越职权、到其他评卷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强录敬为第一……

——《明通史》卷七十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元璋“设科举”的目的(2分)和“暂罢科举”的理由(2分)。

(2)材料二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分)

(3)从材料二、三句可以看出明朝后期的科举与明初的科举有何不同?(2分)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2分)

(4)朱元璋为什么不能使科举恢复隋唐时期的生命力?(2分)

26.(12分)(1)目的:实心求贤,巩固明朝政权。(2分)理由:科举录用的人没有办事能力。(2分)

(2)原因:明朝实行八股取士。(2分)

(3)不同:明初注重选拔有能力的人才;后来,八股取士和科场舞弊不能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2分)主要原因:八股取士成为文化专制的手段;科举成为士人进入仕途的惟一途径;统治集团内部腐败,致使舞弊成风。(2分,任答两点即可)

(4)原因:朱元璋虽然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病,但他只看到表面现象不能揭示本质;朱元璋能利用皇帝的权力暂停科举,而不能使之恢复生命力;明朝处在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科举制度作为维持封建社会的重要手段必然走向衰落。(2分,言之成理并答出二个要点即可)

【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

43、(16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

第一集

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1911年。本集以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为主要内容。请结合下列图片回答:

·

图一

开平***

图二

严复《天演论》译稿

图三

南京临时***成立

第二集

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年~1949后,本集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并赢得胜利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三幅图片各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6分)

(2)围绕上述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突出贡献有哪些?(4分)

(3)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中,以上仁人志士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分)

1-10BCDAB

BBCBA

11-20CCDAD

BCBCA

21-30CDBAD

CDAAC

山涧晴岚 2022-07-07 20:13:16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浅冬的意思

浅冬的意思是刚刚入冬。
浅(拼音:qiǎn、jiān)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水,戋声。浅本义指水不深,也指房屋等处所窄小,引申指时间上的距离短。此外浅也引申为内容、见识、学问、颜色等不深,用作抽象意义。“浅”另有一个音读jiān,古书上叠用成“浅浅”,用来形容水流声,现代已不常用了。
出处:
1、《诗经·邶风·谷风》:“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2、《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相关组词:深浅、浅水、浅色、搁浅、肤浅、粗浅。
反义词:深。

高尔基的代表作

高尔基的代表作有《海燕》、《在人间》、《鹰之歌》、《母亲》、《我的大学》、《春天的旋律》、《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小市民》、《意大利童话》、《在人间》、《俄罗斯童话》等。

人物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哥罗德镇的一个木工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时,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

1884年,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

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

1921年10月,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病逝世,享年68岁。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人,有辱人的尊严。

高尔基有互相冲突的两种人格。一是对现实社会造成人异化的现实的悲剧性体验和失望的痛苦;二是对人、对社会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理想主义的认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的高尔基对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充满了热爱和信念的,他是怀着极大的热诚去迎接美好的未来的。作家此间的创作描写了革命前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他一种急切地改变现实的渴望,对未来新生活主人的召唤。

艺术特色:

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高尔基强调通过典型化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同时展示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其现实主义创作又融入了积极浪漫主义的乐观、自信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尔基主张作家应以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形象,使艺术形象真实而生动。对文学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其根本点取决于作家对生活感受的程度,这中间必然表现出作家的审美态度。高尔基对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也体现了他的新的审美观。他以敏锐的观察力认识到生活的真实本质是正演绎着一场前历未有的社会巨大变革。而掀起这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就是已经觉醒的劳动人民,他称之为“新人”,因此,他的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及艺术的典型化的理念中明确了艺术就是要塑造这些为社会变革不断奋斗的“新人形象”。

高尔基的现实主义文学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现实主义仅仅反映社会的真实现状,而这种真实现状大多表现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其实质是通过人性受到的摧残而表现出的对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人物影响:

在作家辞世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对他的兴趣还是出现持续性的高涨。在欧美各国,不时掀起了“高尔基热”。尤其是高尔基的剧本,不断被搬上各国舞台,或拍成电视、电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底层》和《仇敌》等在美国上演或播出,《仇敌》被剧评家认为“是已经播出的节目中最好的剧目”。在联邦德国,上演过高尔基的《瓦萨·日列兹诺娃》,而演出《避暑客》时,被评论家誉为文艺复兴以来的盛事。而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地,也都上演过高尔基的剧本。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高尔基充满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为中国广大读者所喜爱,教育和鼓舞我国人民为消灭剥削制度和建设新社会而斗争。

夜夜心是什么意思

“夜夜心”的意思是因为狐独而夜夜悔恨。出自唐代李商隐《嫦娥》,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慈眉善目形容老人还是年轻人

“慈眉善目”形容老人。意思是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出自《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造句:
1、我们都被她慈眉善目的样子蒙骗了。
2、老爷爷慈眉善目,一定是个好人。
3、孙爷爷长得慈眉善目,又爱给我们讲故事,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4、这个大娘,慈眉善目的,一见到她就觉得亲得不得了。
5、这位老人脸上总是挂着笑,看起来慈眉善目的。
6、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境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