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

漫游者
精选回答

写信是最好的交流感情、心得、见解、的绝佳手段,人与人之间感情寄托的最好摇篮。

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书写格式:

1、称谓:要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敬意。

2、正文:主体内容,将想要说的话用文字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3、结语:结语部分写上一句表达美好祝愿的话即可。

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1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是谁,面对猝不及防的病毒时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是谁,用鼓励的眼神和执着的信念向患者传递力量?又是谁,用有力的双手搀扶起病患越过心灵的沼泽?是的!他们就是白衣天使——白衣战士,一身圣洁的白衣,战斗在不见一丝硝烟的战场,继承南丁格尔和白求恩的伟大精神,用精湛的技艺救死扶伤,令死神战栗,还生命健康。

他们奋战在一线,写下请战书,印上红手印,逆行而上,用温暖的手托起无数的生命。在疫情面前,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城墙。

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地前往一线,为疫情防控确定了方向。“把病人都送到我这儿来!”那是十七年前,非典爆发时他斩钉截铁说的一句话。十七年前的领军,如今的临危受命,他的出现抚平了多少惶恐不安的心。

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白衣英雄们冒着生命危险默默地奉献着。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她们剪下了长长的头发。长时间闷在不透气的防护服里,他们湿透了全身的衣服,护目镜上都布满了水珠。脱下面罩时,他们的脸上总是一道又一道红红的印痕。

“95后”的胡佩是一位感染科的护士,在隔离病房里写下了这样一份家书:“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句话,‘非典那年我5岁今年我22岁,那时候全世界保护90后,这次我们90后保护全世界。’如今我是感染科的一名护士,心中的使命告诉我,一线需要我,需要我们这代90后热血青年。”这些话令人泪目,其实这个22岁的女护士在家人的面前一定还是个孩子,面对疫情她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披上战袍,迎难而上,奔赴前线。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自新冠状病毒肆虐以来,多少医务工作者为我们负重前行,不眠不休地奋战在抗疫一线。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年纪,但始终走在人民的前面,用尽所有的努力和辛苦换来疫情阻击战的成功。

有这样一个医疗小队,被称为“武汉敢死队”。他们为重症患者插管,是离危险最近的人,患者在插管时从气管飞溅出来的飞沫,极有可能危机医生的生命。可即使这样,广东医疗队的“老将”—邢锐仍毫不犹豫地率领着团队,从死神手里抢救出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我不禁想到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曾说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或许,这才是一线抗疫工作者最真实的写照。

致敬白衣战士,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完美地诠释了“大医精诚”这个词。

致敬白衣战士,最美的逆行者。此刻只希望春暖花开之日,便是他们平安归来之时!

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2

尊敬的白衣战士:

你们好!

我叫邱钱厚,是江苏省兴化市新生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当我从新闻中得知新型冠状病毒残害武汉市民,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时,我焦急万分,异常惶恐。但从知道有你们这样一群白衣战士,没日没夜,放弃休假,始终在一线与病魔作斗争,我感到踏实了许多。

你们每天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能按时吃饭、喝水、上厕所,行动不便,非常辛苦。每天下班的时候,汗水都浸湿了你们的防护服,脸上也捂出了红斑,有了勒痕,还有的地方甚至勒破了皮……每当我看到这样的画面时,我都非常感动,眼含热泪,恨不得一步跨到你们的身边,帮你们擦汗,给你们倒水,但现在我不能够去武汉,只能对着电视向你们敬礼,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你们当中有84岁的钟南山院士,他前脚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后脚自己就去了武汉;有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自己身患绝症,抗疫一线的妻子也不幸被感染,但他却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忙得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他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有“第一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他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敏感,及时预警他人,但他自己却始终坚守一线,最终在为患者诊疗过程中不幸被感染,与世长辞。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单霞为了方便穿防护服,尽快救治病人,她毅然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并作出了“疫情不除,头发不留”的庄严承诺;有每天坚持值班的宋英杰医生,最终因过度劳累,不幸因公殉职。正是有了你们这些“不计报酬,不计生死”,为了人民健康,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顾大家的逆行者,才能让疫情得到控制。

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身上都闪耀着善良的光辉。尽管我只是一名小学生,还不能够像你们一样冲锋在前,但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常在家,不出门,不聚众,勤洗手,常通风。我不仅自己这样做,还积极劝家人也这样做,督促他们出门戴口罩,宣传防疫知识。我还要努力学习,学好知识,长大以后像你们一样,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也能够冲锋在前。前几天,我们兴化也派出了医疗支援队伍,我多么希望我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一定能战胜病魔。有你们驱身赴国的勇士精神和举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凝聚力,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此致

敬礼!

你们的接班人:邱钱厚

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3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街上,凛冽的风削过脸庞,天阴沉沉的,树叶发出低沉的响声:“唰啦啦——唰啦啦——”,街上行人寥寥,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大半张脸都被口罩遮覆,只露出一双沉沉的眼眸。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威胁之下,依然有一道暖暖的阳光洒下,带领我们冲破黑暗,那便是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他们整日身着防护服,为了给自己、给病人打气,在背上写下加油鼓劲的话。当他们摘下厚重的护目镜与宽大的口罩,脸上是一道道又宽又深的压痕,它们似鸿沟,又似烙印,提醒着医生、护士们的疲惫与辛苦,令人敬重。

医护人员们奋战在前线,无法与家人团聚。当我们其乐融融吃年夜饭时,他们在前线奋战;当我们依偎在一起看春晚时,他们在前线奋战;当我们一家团圆吃元宵时,他们仍在前线奋战……谁说他们不想与家人团聚,他们想,可再想又如何,终是只能遥遥相望,无法靠近彼此……甚至有一些医护人员因公殉职,牺牲在前线,从此天人永别!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前仆后继,一个倒下,一个又起。一道道身影,年迈的、年轻的,他们奔赴前线与病毒作抗争,抢救每一条鲜活的生命,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争夺,他们是最值得铭记与敬佩的!

白衣天使,感谢你们,你们是人民的依靠,是人民心中的英雄。如今,治愈数量一日一日的增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一日日的减少,在前线的白衣天使们,这是你们努力拼搏的结果,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很欣慰吧。英国的雪莱在诗作《西风颂》中写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美好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4

致敬善良、纯洁、投身于抗击病毒前线的白衣天使们。

白衣天使会害怕吗?当然,他们会害怕,因为他们没有异于常人的异能。可是他们有奉献精神:为了不让病毒感染到家人而奋斗;为了国家安危而奋斗;为了不让世界再无人类而奋斗!

而这一切都是依靠什么来支撑的呢?是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他们想要拯救更多人的决心和希望;是他们心系人类的安危!

白衣天使为何能逆行而上?源于那感人的奉献精神。如果病毒是座大山,那白衣天使就是毁灭它的炸药;如果病毒是凶禽猛兽,那白衣天使就是猎杀它的猎人;如果病毒是洪水,那白衣天使就是治水的大禹;如果病毒是杀人犯,那白衣天使就是铁面无私,审判它罪恶的法官。

白衣天使永远是病毒的克星,无论是生化武器还是具有传染性的病毒,白衣天使都能迎刃而解。他们为的是自己的家人、国家和种族而奋斗,而不是为了每个月那只有几千元的工资。白衣天使纯洁无瑕、勇于奉献、心系人民、维护人民,令人钦佩不已。

致敬白衣天使!

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5

2020年的开篇预示着这一年的不平凡——新冠肺炎席卷中国。即便在此时此刻,那让人揪心的感染数字还在增加。有许多人不得不与自己的亲人隔离,有许多人面对生离死别,“新型冠状病毒”给很多中国人带来了永远的伤痛。

在这关键时刻,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了,可谓是“全民皆兵”。医生、护士、志愿者,各省市不惜一切力量,支援湖北,支援武汉,全力打赢这场战役。让我真正明白了《诗经?无衣》中所写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那些战斗在一线的“战士”——医生护士,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大无畏的精神同病魔斗争。他们穿上了一身厚厚的防护服,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冲锋陷阵。有的医生为了穿防护服更方便,不惜剪掉了自己美丽的秀发,有的甚至剃成了光头。他们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时间太长,以至于脸上留下了美丽的勒痕。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从隔离病房走出的医护人员双眼朦胧看不清路,有的甚至步履蹒跚摔倒在地,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他们是春天的雨露滋润患者的心田,是夏天的微风吹散患者身心的痛楚,是秋天的明月照亮患者走向健康的路,是冬日的暖阳温暖患者的心田。是爱的撒播者,不求名利、不求回报,一袭白素衣、一双纤纤细手,一颗赤热心。

他们在如花的流年里,见惯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深谙生命之可贵。揣一个天使的梦想。青春不悔,岁月依旧。淡淡的微笑,浅浅的酒窝,凝望着他们的的笑脸,我能想象出他们奔赴前线的样子,那么和蔼可亲。他们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时是两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有冲在前线的白衣天使,还有各方力量的支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都是这国家的一份子,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家国情怀蕴含在炎黄子孙的血液中,基因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致敬白衣天使载着生命的奇迹放下小家为了大家!

独行侠 2023-09-10 14:58:44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