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然而生在词典中的意思(油然而生的解释词语是什么)

阳光
精选回答

油然而生的翻译

油然而生的意思: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油然而生在词典中的意思(油然而生的解释词语是什么)

【拼音】[ yóu rán ér shēng ]

【例句】看着这些英雄战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近义词】自然而然、情不自禁、有感而发

【反义词】戛然而止、漠然置之

油然而生的近义词

自然而然

【拼音】[ zì rán ér rán ]

【解释】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样子。然:如此,这样。指出于自然发展,不经人力干预而收到的效果。

【近义词】顺其自然、大势所趋、油然而生、听之任之、听其自然、水到渠成、顺应自然、有感而发

【反义词】事在人为、矫柔造作、人定胜天、矫揉造作、装腔作势

有感而发

【拼音】[ yǒu gǎn ér fā ]

【解释】因为有所感触而抒发言论。

【近义词】情不自禁、自然而然、触物伤情、见景生情、抚景伤情、油然而生

油然而生是什么意思解释

油然而生的意思是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出处: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选自:宋朝苏洵《族谱引》。

近义词:情不自禁、自然而然。

反义词:漠然置之、戛然而止。

成语用法:偏正式结构,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指好思想等。

例句:

1、我看着面前宏伟的烈士塑像,一股崇敬之清油然而生。

2、听了她的事迹报告,一种肃然起敬的情感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

3、大家在了解到他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油然而生造句

1、站在海滩上,海水像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我,让我感受到深沉的母爱,于是对大海的喜爱便油然而生。

2、船上亮起了红灯笼,与岸边屋檐下的灯笼交相辉映,坐在乌篷船的船头,品着清茶,迎着凉风,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觉油然而生。

3、人生如戏,生存之烦恼油然而生,白驹过隙间早已华发初生,三十而立,兢兢业业,应是感慨生活之不易。

4、夜幕降临,我独自来到洱海边,月亮柔美安静,让你不由的想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恬然的感觉油然而生。

5、夜难眠的我看着窗外寂静的街头,望着这忙碌的雨滴,想着遥远的家人,莫名的伤感又油然而生。

油然而生的意思是什么?

油然而生

[成语解释]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典故出处]宋朝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译文:看他家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孝”心。

[近义词]情不自禁、自然而然

[反义词]漠然置之、戛然而止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好思想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情不自禁

[成语解释]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典故出处]沙汀《一个秋天晚上》:她又情不自禁地放声哭了。

[近义词]不由自主、身不由己

[反义词]不露声色、无动于衷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描写人的感情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油然而生的意思

油然而生是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油然而生出自宋朝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意思是:看着自己家的家谱,自然而然产生了孝心。油然而生可见于《礼记祭义》: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油然而生的近义词:自然而然、情不自禁、不能自已、身不由己、鬼使神差、哑然失笑、不由自主。

油然而生的反义词:漠然置之、戛然而止、中道而止、漠不关心、置若罔闻、安然若素、安之若素。

油然而生的造句:奥运会,中国再创纪录。看见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响起,一种自豪感、骄傲感油然而生。我看着面前宏伟的烈士塑像,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听到国歌声响起,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油然而生 拼音和意思

油然而生:拼音是yóu rán ér shēng ,意思是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成语出处:

宋朝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好思想等

造句:

1、看了这场表演,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油然而生在词典中的意思(油然而生的解释词语是什么)

2、我登上雄伟壮丽的长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3、想到这些花草经历短暂一生后落英缤纷的凄美,一股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4、望着掌心那几颗其貌怪特的果子,古岩脸色一沉,一丝怒火油然而生。

5、站在山顶,造化之神奇的感觉油然而生。

【近义词】

自然而然:

【拼音】[zì rán ér rán ]

油然而生在词典中的意思(油然而生的解释词语是什么)

【解释】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样子。然:如此,这样。指出于自然发展,不经人力干预而收到的效果。

情不自禁:

【拼音】[qíng bù zì jīn ]

【解释】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她情不自禁地跳起来。

日上中天 2024-05-11 12:50:59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