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学生高一高二不轻松文理分科模糊存在

棠香
精选回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几天,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多个具体落实文件,引起了芜湖市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高度关注。记者近两天为此进行了走访,了解他们心目中已经到来的“高考(微博)自选时代”。

高考真正迎来深度革命

接受采访的芜湖一中、安师大附中教师认为,文理不再分科,打破一年一考,考试可以自选,综合素质招生,废除“自招联考”……相比往年“着重修正”的教育改革,我国高考制度真正迎来“深度革命”。针对“一考定终身”“只见分不见人”“招生腐败”等积弊的改革开始“破冰”。

老师们认为,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学生可以选考3科计入自己的高考总成绩中。也就是说,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地区,考生除了语数外3科参加统一高考外,还要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特点选考3门。从这样的设计看,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可能。

高中三年都在应对“考试”的路上

这次改革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除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它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二是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改革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可选的,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扬长避短。三是现行高考是将高一、高二学习的内容一直带到高三“算总账”。

对于此次改革落实后能否真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芜湖的许多老师持观望态度。安师大附中校长吴树烈认为,即使减轻课业负担,力度也会很有限。以往,一次高考“算总账”,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相对会轻松些,本次改革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三年中完成,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看起来可以分散备考的门数,但实行过程中,可能是学生高中三年都在应对“考试”的路上,不敢掉以轻心。

“等级呈现”是减负减压妙药?

改革前,高中三年中各门考试科目一直处于备考的过程,毕业时集中考6门,学生考试的门数多,强度大。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三年中完成,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可以分散备考的门数,缩短备考的持续时间,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规定,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它科目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合格即可,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级一般分5个,规定了每个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保证成绩的区分度和可比性,方便评价和招生录取使用。

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5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

芜湖一中教务处主任许纪友认为,根据教育部规定,列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a等级占15%,这样的比例,与目前的高考一本升学率大体相当,可以出现的现象是,重点高校在录取时,对考生纳入高考总成绩的自选三科,都要求达到a等级,要想在全省考生范围内居于前15%,考生的考试压力可想而知。

学业水平考试给考生以两次机会,考生对某科考试成绩不满意,可以有重考的机会,可以预计不少第一次考试达不到a等级的考生,会选择第二次重考,这会让许多考生难以真正做到学一门考一门丢一门。但无论是一中的老师还是附中的老师,都认为,这样的改革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毕竟多了一次再考的机会,一次考差了还有翻盘的“机会”,不像现在的高考是“一锤定音”。

“公信力”是绕不过的“坎”

学业水平考试考生自选三科纳入高考总成绩,使得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实现了“硬挂钩”,芜湖高中学校负责人和老师都认为,“公信力”是绕不过的“坎”。

老师们认为,首先要尽快出台学业水平考试的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命题标准、考试标准,题库建设、命题质量评价办法等。其次,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具有价值导向性的考试标准参照系统。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的考试质量标准开展考试命题,另一方面,要制定对学业水平标准的定性描述,包括从学科知识点、能力的考核范围及程度、考试方式、学生表现水平等级、学业水平的界定准则等内容。学业水平标准要更好地鉴别考生学业水平的差异。命题对各等第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度。力求做到标准参照,稳定各年命题质量。

针对以往学业水平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现象,老师们认为,必须制定严格的考试组织管理制度和考试诚信管理体系,强化学业水平考试的规范组织与管理,确定施考主体的资格标准,不仅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结合考试工作实际,建立并完善考试巡视制度,加强对各地考试命题、阅卷、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的检查和监管,力争杜绝舞弊和违规现象。

“文理分科”还会模糊存在?

本次高考制度改革,赋予学生考试的选择权,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可以文理兼修。

芜湖一中教务处许纪友认为,理论上说,如此以来,由于学生自选科目的灵活、庞杂,普通高中学校已经没有再分文科班、理科班的基础,但在他看来,改革实施后,高中学校可能不会象现在一样文科、理科班级分得“一清一白”,但班级编排上,文理分科还会“模糊存在”,这是因为从以往情况看,大部分偏向理科的学生,文科学科中有突出的不多;偏向文科的学生,理科学科中有突出的也很少。这样一来,改革后考生自选,偏向理科的学生绝大部分会选择理化生,而偏向文科的考生会选择政史地,学校为方便组织教学,自然而然地会相对集中排班,相对模糊的文科班、理科班就会存在。对于少数学生“文理兼修”,学校会采取“走班制”予以满足。

自主招生和学科竞赛会降温

本次高考制度改革规定,2015年起自主招生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等,芜湖的老师认为,这一连串的动作将会给自主招生“降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国自主招生试点启动于2003年,目前试点高校共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高校自主招生的本意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然而近年来,招考信息全凭高校一家之言,部分名校提前签约“掐尖”,这项政策亟需扶正。

一中教务处许纪友认为,取消联考是为了提高统考权重,国家正在力图“校正”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但他认为,作为统招的有益补充,自主招生不能因噎废食。但必须要有健康的运行机制,确保自主权不被滥用,自主招生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对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决定,许多老师认为,这将给中学生各类学科竞赛降温,失去了加分的诱惑,将使家长和考生真正关心特长的发展,而不是参加竞赛主要为了高考加分。

采访中,不少老师还认为,自主招生和加分制度的改革,也将促使重点中学重新审视特长班、实验班、特长生的招生。

最远的距离 2021-04-10 01:34:27

相关推荐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2022山东高考490分能上211吗 可以上的学校

山东高考490分不能上211。211大学2021年在山东投档分数线最低的一所大学为西藏大学,其对应的最低分为522分,最低位次为106395名。山东高考490分能上的学校名称批次平均分安庆师范大学本科494重庆...
展开详情

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

西安的艺术培训班也比较多,艺考生想要让成绩更好,可以去培训班,小编整理了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来看一下!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有哪些青卓学校西安博纳学校西安丹青艺考六艺传媒西安天艺影视培训学校陕西六艺传媒教育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