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有哪些题目(神话故事有哪些)

超越梦想
精选回答

1、故事: 水夫的奇遇 很久以前,在古埃及南方河谷,在神圣尼罗河水灌溉而成的肥田沃土地段,有一座底比斯城。

2、时至而今,它的遗址仍然是来访者们指路的明灯。

3、它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古老而神秘、光荣而伟大的过去。

4、早在几千年前,底比斯城就早已闻名世界了。

5、 那时候,人们心目中的神灵不过是些雕塑石像。

6、他们认为太阳是神圣的 太阳是生命的起源 他们信奉滋润养育自己的伟大河流 尼罗河。

7、 后来,人们为太阳神 拉神建造了一座庙宇。

8、那是一个圣洁的地方,与神圣的尼罗河濒临,四周环绕着浓荫蔽日的丛林 一口井渗出清澈的甜水,闪闪发亮。

9、人们喜爱这清凉甘甜的井水和纷纷洒落的洁白水花。

10、虔诚的人们常常到神庙里来,敬拜万能的神灵,拜神完毕,大家就手捧井水解渴。

11、 于是,人们都相信这口井就是万能的拉神恩赐给他们的。

12、 初夏的一个早晨,一个挑水人步行来到庙宇附近的那眼井的旁边。

13、他的腰间挂着一只羊皮的水囊。

14、虽然这个水夫还很年轻,但是,由于常年累月地背水,他的腰已经被压弯了。

15、水夫背着这只羊皮水囊从老远的地方来到井边,每次他都想多装点水,由于水装得过满,走起路来颤巍巍的。

16、 这时,他遇到了他的一位同乡,只见这位同乡肩背一只空水囊,转身离开井边,准备回村庄。

17、于是,年轻的水夫奇怪地问:“都到这时候了,你怎么还没干活。

18、” “你应该说,你怎么没丢掉这活。

19、”同乡没好气地回答。

20、 “朋友,你说得也许对背水这活太累了,我也不想永远就这样累死累活地干下去。

21、但是,我们这也是环境所迫,逼不得已呀。

22、现在不多背点水,到了盛夏,那日子可怎么过呀,炎热的天气甚至连沙子都能熔化!现在多流点汗,到了盛夏,我们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茅屋中生活。

23、” “我可不这么看,趁着天气不是很炎热,多休息休息才是明智之举!” 同乡不等年轻水夫说完就插话说道,“更何况,我一人无牵无挂!” “是呀” ,年轻水夫叹了口气,失望地摇着头,“我家中还有几口人需要我去养活,我父亲是个多病的老人,我需要精心地照料他” … “那好吧,同乡不耐烦地打断了年轻水夫的话,至于我,我可不当那种傻瓜!夜幕降临前我是不会去干活的,等到天变凉快以后再说吧。

24、” 于是,水夫的同乡回茅屋休息去了。

25、 年轻的水夫巴米里斯孤零零地一人在路上徘徊起来。

26、虽然他用自己的观点反驳了同乡,但是,他内心里却在隐隐作痛,不幸的命运令他有些不堪忍受了,有谁能把他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呢 巴米里斯忽然想到年迈的父亲、饥饿的妻子还在茅屋中等着他回去。

27、于是,巴米里斯朝井边快步走去,很快,他又拼命向返回的路上跑去。

28、 幻觉中,他记起,当他的皮囊装满井水的时候,他听见有人呼唤他的名字。

29、于是,他向四周环视,却看不到一个人。

30、 --米里斯 阵阵呼唤声传到巴米里斯的耳中,声音是那样的清晰,不容他有丝毫的怀疑。

31、 巴米里斯盯着前方,他把盛满水的皮囊放到压弯了的背上,他面前不远处就是通往神庙的石砌台阶。

32、 呼唤声第三次响起来,可怜的水夫巴米里斯不知所措, 慌乱中,装满水的皮囊摔到了地上,清凉的井水洒了一地,在他脚下成了一汪小水潭。

33、 一个异常柔和的声音又传来了:“不要害怕巴米里斯。

34、” 听了这句话,巴米里斯才惊奇地注意到声音是竖立在庙宇前的雕像发出的。

35、 “别害怕!巴米里斯,快点回家去吧,乡亲们正为大地的主宰俄赛里斯的诞生而欢欣鼓舞呢,这个好消息将会传到世界各地去的。

36、” 声音消失了。

37、 周围是一片静寂,好像什么也没发生。

38、高大的庙宇、竖立的雕像、石砌的庙宇台阶、渗着水的那眼并、水夫巴米里斯和他脚下的空皮囊、一汪井水景象依旧。

39、 可是,巴米里斯却像疯了一样拼命跑了起来,恐惧使他忘记了珍贵的羊皮水囊。

40、他一口气就跑回到岸边芦苇搭成的茅屋中。

41、 年轻的巴米里斯把他经历的新鲜事儿讲给妻子听。

42、妻子听着,吃惊地望着丈夫,她猜想八成是酷热使丈夫的大脑受到了刺激。

43、于是,妻子低声细语地劝慰丈夫,让他按原路返回到井边,快把那遗弃的羊皮水囊捡回来。

44、不然,水囊会被过路人拾走的。

45、 巴米里斯的父亲谢赫老人躺在茅屋的一角,他两眼昏花、双眼紧闭,隐约听到了儿子和儿媳的谈话。

46、他唤过儿子,叫他把事情讲给自己听。

47、 当巴米里斯一五一十给父亲讲完后,谢赫老人用颤抖的声音说:“啊 !孩子,这是上苍的声音去吧,快点去宣布这个好消息吧,快点照神的吩咐去办吧!至于我,你不必挂念,我为自己活着的时候能听到这个喜讯感到幸福无比。

48、快去吧,孩子,拉神会保佑你的!” 奄奄一息的老人幸福而庄重地把脸转向墙壁,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49、 这时,年轻的水夫开始行动起来,他四处奔走,热情地传播着这个振奋人的好消息。

50、于是,我们也知道了俄赛里斯诞生的来龙去脉。

51、 ,还有很多,去百科查查。

秋水 2023-08-20 11:32:13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