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姚广孝

踏雪无痕
精选回答

姚广孝画像

姚广孝出生在元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暴动四起,元朝政权岌岌可危。

姚广孝的家庭是个郎中世家,可姚广孝却对医道不感兴趣,想通过读书走仕途,干一番光宗耀祖的大事。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想塌心读书,谈何容易!

一次偶然的机会,姚广孝进城,看见了大量的僧官,不禁心生感慨:“当和尚也能做官啊?”于是姚广孝便决定削发为僧,遂在乡里的寺庙出了家。

元朝僧人是有社会地位的,虽然不是官,却有不亚于当官的荣耀。姚广孝出家之后,不仅修习佛法,还拜道士为师,学习十分刻苦,涉猎内容广泛。如:阴阳术数之学、儒学、兵法、诗文等,只要是接触到的内容他都要学。

后来他云游四方,广交名士,精通佛、道、儒诸家之学,成了当时很有名气的高僧。

姚广孝志存高远,博览群书,韬光养晦,时刻不忘充实自己,同时等待机会。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结发夫人马皇后病逝。朱元璋下令天下的高僧,都来为已故的马皇后诵经祈福。这次机缘姚广孝得以与朱元璋的四子朱棣会面。

姚广孝示意朱棣将辅佐他当皇帝

朱棣与姚广孝的第一次见面,姚广孝就想尽办法抓住机会,他把朱棣叫到一旁,悄声说:“殿下带我前往您的藩地北京,我将送一顶大白帽子给您(这是一句隐语,王字头上加一个白字,即是“皇”字)”朱棣一听,便觉这个和尚绝非等闲之辈。

这一年姚广孝47岁,朱棣26岁。俩人从彼此都从对方的眼眸中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于是,姚广孝追随燕王朱棣来到了北平。

1399年,朱元璋病重,太子病死,朱元璋指定年仅10岁的皇太孙朱允炆为未来的接班人。年轻的侄子做皇帝,不被诸王放在眼里。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此时燕王朱棣在北平已镇守18年,也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而追随朱棣左右的姚广孝一晃也是近六十多岁的老者了。姚广孝白天朝服加身,下朝换回僧服,回到庆寿寺做他的高僧。

朱元璋死后,朱棣得到消息,带兵赴京奔丧。半路他收到朱允炆下令让他返回封地的旨意。朱棣非常生气,准备抗令。姚广孝赶忙劝阻说:“殿下本意是进京守孝,奈何皇上不同意。眼下要是您违背了旨意,反而会背负不孝的罪名。今日不屑在此与他斗气,将来可见分晓。”

朱棣听从了姚广孝的建议,虽然心中不满,还是返回了北平。事实证明,姚广孝这时的建议是明智之举。如果朱棣此时强行过江进京,闹不好会因抗旨搭上自己的性命。

朱棣经常到庆寿寺来看望姚广孝

朱棣经常到庆寿寺来看望姚广孝,俩人一见面就会秘密的长谈,至于说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侄子做了皇帝,即建文帝。风向大变,一上台,他的三位儒师就支损招,提议削藩。各藩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或被杀,矛盾彻底激化,这简直就是给建文帝挖坑。

一直镇守在中国北疆,实力最为强大的四皇叔朱棣,成为建文帝的心头之患。在三个军师的鼓动下,一招比一招狠辣。朱棣的三个儿子被扣留在皇宫作人质,儿子们性命攸关,朱棣心急火燎却毫无办法。

无奈朱棣也只能装疯卖傻,认怂认输。大夏天裹件大棉袍,要么大冬天怀里抱着一块冰,甚至吃过生老鼠……装疯要装的逼真,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被逼到何种程度,可想而知。

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朱棣,此时的姚广孝就成了他的倚靠。姚广孝博学多才,擅长谋略,他太了解朱棣了。凭借朱棣的能力和性格,不可能束手就擒。

在权力的较量中,你不当赢家,就是死路一条,没有中间地带。蛰伏已久的朱棣一改被动,决意起兵。

但心中仍有些惶悚不安,毕竟建文帝是老爸朱元璋名正言顺的接班人,向亲侄子发难,恐有“谋反篡位”之嫌。舆论压力山大!

朱棣纠结,向姚广孝问计:“民心都向着他,怎么办?”而老谋深算的姚广孝却异常笃定,给了朱棣灌顶之言:“臣知天道,安问民心!”意思就是说,不用去管什么老皇帝的旨意,也不用去管什么民心,即使天下人都不支持你,你也要顺势而为。姚广孝打开了朱棣叛逆谋反的心结,抛开民心,抛开天道伦理,只管成就自己的帝王霸业。

起兵前夜,狂风大作,燕王府房檐上的瓦片纷纷坠地,对相信命理天相的朱棣而言,也心生惶恐,疑是上天对他忤逆之心的惩罚。

姚广孝却说:“这是吉祥的征兆,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你的殿宇就要换上黄瓦了,也就是说你即将要做皇帝了”。朱棣本来还在惴惴不安的,一听此话,马上士气重振。

有了决心,还要有本钱,就是你得有兵。怎么办?这时姚广孝的智谋派上用场了。

古代打仗多靠骑兵,骑兵进退灵活机动,能给敌方造成极大的威慑阵势。崛起于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擅长骑射,勇猛剽悍,战斗力极强。

在姚广孝的运筹下,朱棣去宁王朱权那里“借”兵。话说这个宁王,他是朱元璋第十七个儿子,一直率兵镇守在大宁边陲重镇。他手下有一支骁勇善战的轻骑部队。不知姚广孝使的什么法术,愣是让朱棣从宁王那里“借来”了精锐骑兵,这下朱棣有了起兵的本钱,信心大增。

姚广孝让朱棣从宁王那里“借来”了骑兵

有姚广孝的相助,朱棣已经是万事齐备,朱棣便发动了靖难之役,历时三年。

朱棣在外征战,就把当时的北平城交由姚广孝镇守。北平若是被攻陷,后果不堪设想。

姚广孝不负朱棣所望,不顾年迈亲自上阵指挥战役,击退南军的一次次进攻。

十月的北平,迎来了一场逆风寒流,老谋深算的姚广孝指挥士兵,把一桶桶水沿着城墙往下浇淋,顿时寒风凛冽,城墙裹上一层坚冰,使得李景隆的军队无法攀爬城墙。

战事胶着,朱棣率部杀回北平,与姚广孝指挥的城内守军,里外应和,把南军打得大败而逃。

此时的姚广孝已经年近七旬,以他高于常人的胆略和智谋,不仅给朱棣一路鼓劲打气,更重要的是,他最后给朱棣指明了一条正确的路,改写了朱棣的人生。

姚广孝给朱棣指明了一条正确的路

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设计,率领燕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直抵兵力空虚的南京城,一举夺下京师。三年的“靖役之难”以建文帝带着玺印下落不明而结束。朱棣正式称帝一统大业。登上皇帝的宝座。

可以说没有姚广孝,朱棣就不可能成功。史学家说:“尔后,大明王朝二百四十多年,老百姓能够安于饱暖,远离战争,休养生息,都是我们成祖文皇帝朱棣与姚广孝的功劳。”

永乐二年,朱棣担心年事已高的姚广孝,每天朝廷和寺院两头跑太辛苦,就命姚广孝蓄发还俗,想让姚广孝真正成为永乐朝的第一权臣。

朱棣为姚广孝着想,还俗后的姚广孝,不能还叫僧名,就给他赐名“姚广孝”。想到姚广孝清苦了一辈子,老了也该享享人间的荣华富贵,就给他赐两名宫女,伺候姚广孝的生活,还送一幢豪华的府邸,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

可姚广孝除了接受“姚广孝”这个名字之外,其它赏赐都被他婉言谢绝。

对于皇帝的赏赐除了接受“姚广孝”名字其余什么都不要

永乐十六年春天,姚广孝病重不能再继续上朝,朱棣心中牵挂,多次亲临庆寿寺来探望他。他俩都知道,这是他们君臣之间最后的相处时光,显得弥足珍贵。

姚广孝在圆寂前夕,朱棣还一再问姚广孝有什么要求,朱棣都会一应满足。恰恰姚广孝是个行大义者,对富贵荣辱超然物外。不久,姚广孝在庆寿寺圆寂,享年84岁。

一代高僧姚广孝名垂千古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佛教盛行,和尚多如牛毛。在历次的朝代更迭中,辅佐皇子登基,给君王出谋划策的谋士不计其数。但作为一名高僧又是雄韬伟略的谋士的人,姚广孝,可能就算是首屈一指了。

醒过来 2023-09-17 12:32:09

相关推荐

表示队伍整齐的四字词语

1、堂堂之阵:形容阵容盛壮整齐,也用来形容光明正大;2、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3、正正之旗: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4、匪匪翼翼: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5、井然有序:整...
展开详情

儿子欠债父母有义务还吗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钱,债权人只能让这个成年子女还,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财产分的很清楚,不存在连带责任。父母对于成年子女的债务不负偿还义务,除非父母作为继承人,在成年子女死亡后继承死者遗产,就需要承担遗产价值以...
展开详情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高考的成语有:寒窗苦读: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成语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
展开详情

显卡的6P供电怎么接

1、首先需要准备显卡电源线,保证质量完好无损,方可进行接下来的操作;2、接着观察电脑的插口有哪些具体样式,是否与自身的电源线接口相匹配;3、接着准备连接,首先找到电源插口上六加二中的六插口,随后插在显卡上,此时...
展开详情

青团的绿色是用什么做的

青团的绿色是用一种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泥胡菜、艾蒿、鼠曲草三种。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曾常用,现用的已不多见)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声母有哪几个

声母共有23个,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声母即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的改写,如音节yan是零声母音节ian的改写,即yan作为一个整体,故y、w不算做声母;但根据人们的习惯拼法,会将yan使用声母拼韵母的方式拼出,即y-an-yan,故把y、w算作声母。

中国的发明有哪些?

中国的发明有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孔明灯等等。
1、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3、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4、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5、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孔明灯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

声母是什么?

声母(Initials)即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而辅音则是发声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各种阻碍所产生的声音,发音的过程即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的改写,如音节yan是零声母音节ian的改写,即yan作为一个整体,故y、w不算做声母;但根据人们的习惯拼法,会将yan使用声母拼韵母的方式拼出,即y—an—yan,故把y、w算作声母。
韵尾ng属于鼻辅音,但普通话发音系统中,此音已不再作首辅音,故不在普通话声母的范畴内,但在一些方言中,可以声母形式出现。

寇准是哪个皇帝时期的

寇准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宋真宗赵恒时期的人。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