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杜牧是什么关系

玫瑰帶刺
精选回答

杜甫和杜牧可以说都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的诗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成就,很多人对他们也都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在后世的名气可以说也是非常大的。而杜甫和杜牧又都姓杜,因此也有很多人想知道,他们两人之间是不是有什么亲属关系呢?那杜甫和杜牧两人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不是一家人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大小“李杜”的不同

号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李、杜的顺序是反的,因为“李杜”这个顺序来源于李白和杜甫,原因是李白年长于杜甫,而杜牧生于公元803年,李商隐生于公元813直,杜牧整整比李商隐大了十岁。因此,后面的小李杜,应叫"杜李"只是为了借重于李白杜甫的巨大名声,又限于习惯,大家才叫“小李杜”

小李杜两人的年龄差,大致相仿于李白和杜甫的11岁。这很有意思,盛唐与晚唐的重要诗人都成对出现,而且都是一个姓李,一个姓杜。

李还好说,大唐的国姓是李,两个“杜”似乎巧合了些,这让人不由心生疑问:杜甫和杜牧又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呢?

我们决定,在读杜牧诗之前,先把杜牧的家世理一遍,当然,这也能顺带理清杜甫和杜牧的关系。

2、杜甫和杜牧的远祖

常言道:“树高根必深”,杜牧的远祖(其实也是杜甫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酷吏、御史大夫杜周。

杜周很有名,因为他名列《史记.酷吏列传》,杜周表面上温文尔雅,实则内心严酷,据《史记》载,他办案“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完全不遵照法律条文,一切以上意为准,有人提出质问,杜周毫不在乎,坦然应对:“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简言之:废什么话,皇帝的意旨就是法律。

杜周此语当然是独裁时代话糙理不糙的硬道理,这说得过去,问题是,杜周不仅狠毒,还很贪婪。张汤很有名吧,他死时,家产不过五百金;杜周呢,十几年任职下来,杜周“家资巨万”。

有这样的远祖,当然不能给杜甫、杜牧带来荣耀,但至少说明一点,从远祖一代,他们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贵族血脉。

杜周的长子、次子分任河南和河内太守,这都是二千石的高官,他们的执政方式与杜周相同,同样严酷。略过不计。

杜周的三子杜延年为人宽厚,精通法律(史上有名的“小杜律”便是他校订过的汉律),因此被认为“吏材有余”,杜延年与霍光交好,汉宣帝把他同霍光一样列入“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内,霍光居首,杜延年名列第七,居末位的,是那位在贝加尔湖畔牧羊的苏武,这开户了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和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先河,杜甫、杜牧均是杜延年的后裔,能上这份名单,分量当然不轻,足以让杜甫、杜牧引以为荣,可这还不够,他们还有更牛的祖先。

3、同时配享文庙和武庙的超一流祖先

杜延年的七世孙杜畿当过曹操政权的尚书仆射,《三国志》记载他:“宽猛克济,惠以康民”。他跟荀彧交好,经荀彧推介,他被曹操任命为太守,镇守河东十六年,政绩“常为天下最”(最:地方官周期考核里的最高等级),后杜畿奉命监造楼船,在孟津试航时溺水而死。死时六十有二。

杜畿育有三子,爵位由长子杜恕继承。杜恕的生平乏善可陈,但是他却生了一个了不得的儿子:杜预

杜预,字元凯,生于公元222年,这一年更重要的事是孙权称王、曹植写成了《洛神赋》。因为爷爷杜畿的关系(杜畿与荀彧交好,而荀彧实质是还是汉臣),杜预很长时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但杜预实在太有才,他是文韬武略兼备的人物,武略方面,两路伐蜀时,他是钟会的长史,后又主持伐吴,最终平定江南。杜预本人几乎没有什么武艺。据《晋书》本传讲,他连骑马都不会,射箭的技术也很糟糕,但每有军事活动,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在灭吴战争过程中,吴人最恨杜预,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用兵,常常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据说杜预有大脖子病,吴人就给狗脖子上戴个水瓢,看见长包的树,写上“杜预颈”,然后砍掉,借以发泄对杜预的仇恨,这从反面证明了杜预的武略有多突出。

文治方面,他的著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是传世大作;此外,他还精通法律历法,又懂工程建设,能建造桥梁。甚至手工也很厉害,举个例子:周朝太庙中有种欹器,水灌满后自动倾覆,借以警示君王“谦受益、满招损、戒盈持满”。这种欹器在东汉时期还放在皇帝的身边,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制作方法失传,杜预却能凭借想象完全复原。

杜预对农田水利也很有见解,据载,公元278年,兖州、豫州暴雨成灾,杜预上疏指出成灾缘由,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最终获朝廷采纳。

杜预简直是个通才,甚至有点无所不能,当时人称“杜武库”,比喻他的肚子就像武器库一样,胸中无所不包。这简直是达芬奇式的人物啊,不过,他比达芬奇早生了1300多年。

杜预是时至今日,中国唯一一位能同时进文庙和武庙配享的历史人物,他的妻子是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他们一起为中国诗歌提供了优秀的基因:

杜预的四子杜耽向后繁衍,孕育出了盛唐诗人杜甫,就是老杜,老杜是杜预的十三世孙;杜预的少子杜尹向后繁衍,孕育出了晚唐诗人杜牧,就是小杜,小杜是杜预的十六世孙。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家族血缘上来说,杜甫是杜牧的曾祖父,不过是一个家族的两支。

4、杜牧的爷爷

从杜预到杜甫,中间需要提一下杜审言,因为他是杜甫确定“诗是吾家事”志向的灯塔式的人物,之前我们介绍杜甫时曾详细介绍过。

从杜预到杜牧,中间需要提一下杜佑,杜佑以门荫入仕,在唐德宗末年进身为大唐宰相,一直延续到顺宗、宪宗两朝(我们知道,顺宗一朝,短得可怜),最终官拜司徒,封岐国公,元和七年六月以太保致仕,五个月后病亡。

杜佑为相十年,声望极高,唐宪宗对他很尊敬,召见时只称职务,不称姓名,杜佑曾因年迈多次请求致仕,唐宪宗均不批准,只同意他不坐班,让他每三五日去政事堂主持平章政事。杜佑退休以后,唐宪宗还要求他每月十五和三十日上朝,杜佑这宰相,做官做到了人臣极致。

这都不算重要,重要的是杜佑博采经史,参考历代典制政书,写成了《通典》二百卷,共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大门类,子目一千五百余条,共计一百九十多万字,皇皇巨著,开创了典制体的先河!后世不管是“三通”还是“十通”,都以《通典》为开山之作。有这样一位爷爷,杜牧被赋予文采风流的一面,是谓琴心。

杜佑的父亲,杜牧的曾祖杜希望也值得一说,杜希望是个会带兵打仗的人,据载:“杜希望为鄯州都督,知留后。驰传度陇,破乌莽众,斩千余级,进拔新城,振旅而还,擢鸿胪卿。”显然,他很会领兵,不过,他是个硬汉子直脾气,他最终折在了宦官手里,仕途未得进一步发展。有这样一位曾祖,杜牧被赋予了金戈铁马的一面,是谓剑胆。

当然,这两样他本来都不缺,杜预那里全部都有,只是这两位,血脉上更近些。

5、杜氏一族在唐朝的显贵程度

为什么要了解这一点呢,因为这对了解杜牧的家世背景和他的诗风形成很重要。

唐人流传一句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城南的韦家和杜家势力极大,离天不过五尺远。

这当然不是一天形成的,据曹中孚的《晚唐诗人杜牧》统计,杜氏各支,在唐朝一共出了十一位宰相:杜如晦、杜淹、杜正沦、杜暹、杜鸿渐、杜元颖、杜佑、杜黄裳、杜悰、杜审权、杜让能(杜审权子)。

不过,这些人并非完全同宗。唐时,杜氏共有十四个郡望,以京兆杜氏声名最为响亮。据《北史.杜铨传》记载:北魏太祖曾问司徒崔浩“天下诸杜,何处望高”,崔浩回答“京兆为美”。这也是杜甫明明是杜耽之子杜逊的后代,他们早已迁往襄阳,杜甫出自襄阳杜氏,但杜甫却每每自称“少陵野老”的原因,要知道,少陵指的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根据礼法规制,只能比杜陵小,因而称为“少陵”,少陵所在地,在长安附近,杜甫并不是这一支杜氏的后代。当然,杜甫这样说,也不错,他们本来就是一家。

你消失的踪迹 2023-09-23 12:45:56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政通人和的意思是什么5个字

政通人和,汉语成语,拼音是zhèng tōng rén hé,意思是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政治局面。
示例:及擢守严陵,政通人和,始从事于梨枣。——清·鲍廷博《青本刻<聊斋志异>纪事》
近义词:下情上达、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造句:
1、而今我国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2、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3、如今正值盛世,举国上下政通人和,五湖四海安居乐业。
4、既要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也要防止职责不清、政通人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机构互相监督,运转有序。

功名成就是什么意思啊

“功名成就”意思是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出自《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功名成就”造句:
1、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功名成就之说,惑世诬民,充塞仁义,岂不是误人子弟。
2、付出终有收获,努力会有结果,功名成就在即,此刻莫要焦虑,心中会有担忧,黎明前的节奏,高考就如行舟,随风随水无忧。前路一片光明,愿你心想事成。
3、垂头丧气,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定会碌碌无为,遗憾终生;胸有成竹,凡事相信“我能做好”,放胆一试,则会功名成就,不枉此生。

意欲的意思是什么

意欲,汉语词汇,拼音:yì yù,释义是指人对某种事物在思想上的欲望。想要。谓心想做某事。出自《淮南子·道应训》:“故人主之意欲见於外,则为人臣之所制。”
造句:
1、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
2、在你的脑海里,你能清晰地看到你最想得到的汽车和房屋,你最向往的游览胜地,你最渴望的朋友,还有你最意欲达到的地位和身份。
3、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无人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我在高处究竟意欲何为?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什么意思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的意思: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看见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出自《列子·说符》。
《列子·说符》出自《列子》,《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早已散佚。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
《列子》全书,始以《天瑞》,终以《说符》,首尾呼应,自成一体。古时以所谓天降“符瑞”,附会与人事相应,叫做“符应”。“符”,有符信、符验的含义。“说符”,即谓“道”与人事的相互应验。全文通过三十余则寓言和说理,对“道”与“智”、“名”与“实”、“形”与“神”、“贵”与“贱”、“时机”与“变通”、“久利”与“暂得”、“持身”与“治国”等多对关系进行了各个角度的论述。
世事无常,祸福相倚,因此列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做到“持后而处先”,对于事物的存亡变幻,也应当透过其表面来“寡其所以然”。一方面要“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全身远害,避免重演郄雍的悲剧;一方面也要拥有“授隙抵时,应事无方”的智慧,领会“先迕后合”的圣人之言,进而懂得各种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实际上存在着积来已久的缘由。然而世人多纵欲迷性,重利轻道,贪图一时所莸,不念长久之积,所以才会闹出“宋人拾契”、“齐人攫金”那样的笑话。唯有舍末明本,“归同反一”,因名求实,得其髓而弃其粗,才能一睹天道与人事之间的绝妙天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