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宜过早学的事儿

此情不枉成追忆
精选回答

1 不宜过早学写字

许多家长很早就教孩子写字,并以教不教孩子识字、写字作为选择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一些个体幼儿园、街道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便教幼儿写字,甚至以写字、识字简单地代替早期教育。这些做法显然都是不妥当的。

其实,写字是一种极为精细的技能。

它需要对文字进行有意观察、分析,将文字分解为多种笔划,再综合、概括其笔顺、结构,由大脑将信息和指令传送到手,在手、脑、眼的协同作用下,将各种笔划组合成文字。

对于不到6周岁的幼儿来说,要其正确完成这一复杂的过程是有困难的。

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来说,幼儿期儿童神经抑制机能还很差,不能过久地抑制自己的行动,或者从事过分细致的作业活动;

在知觉方面,常常表现出笼统、不精确的特点,他们较难区别相似的文字;在空间方位知觉方面,幼儿尚无法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和角度,3~4岁的幼儿对上、下方位掌握还不很稳定;

在手的运动觉方面,幼儿手的骨胳肌肉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程度,手部关节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胜任需要持久用力的动作。

再说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差,他们写字时,眼睛总要盯住笔尖转。为了能看到笔尖运动,便歪着身子,侧着脑袋,并尽量使右侧的肩、肘、腕向前。

因此可以说,过早地要求幼儿以正确的姿势和笔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书写文字也是很困难的。如果硬要小孩写字,那也只能是画字。他们画的字免不了东倒西歪,缺鼻子少眼睛,且人也极易疲劳。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往往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而孩子却怎么也写不好,气得家长脱口而出:你真笨,没出息:孩子自己当然也很泄气,心情沮丧。长此以往,便对写字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以至于产生恐惧心理。

根据调查,2~4周岁的幼儿,90%处于涂鸦状态;5周岁的幼儿,95%能准确地临摹画画,但却有75%的幼儿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如“口”、“白”);6周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以正确的姿势、笔顺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

不过要求不能过高,写字时间也不能太长,还要开始时就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动作,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以后随着幼儿手部动作的发展,手、眼、脑的协调,再逐步提高要求。

2不宜过早学素描

所谓素描:简单的说,单色画就是素描。我们一般理解的素描都是用明暗造型铅笔或者炭笔画的写实性素描。

西方一般在孩子十一二岁前后学习素描,我国比西方国家略早一些,如果是经过早期系统美术学习的儿童,大约十岁(实际年龄)以后就可以学习素描了,但必须辅助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

不同年龄段的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表达、心理反应不同,如果不加区别,让孩子去学超出其年龄范围与理解能力的东西,会扼杀一个孩子原本热爱画画的兴趣。

而素描相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不仅难以理解,也使他不感兴趣的,不仅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更可怕的结果是导致孩子丧失了学习画画的兴趣。

如果不理解,只是用铅笔机械的去临摹那些干巴巴的圆柱、方体、孩子很难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用不了多久,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不仅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会压抑孩子的性格发展,不利于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

我们身边乃至全国都有儿童学素描这种现象,主要因为素描是美术高考必考的科目之一,很多家长总觉的儿童从小学素描将来高考一定用得上,到时候的素描基础一定扎实、功底一定深厚。

儿童教育就像种菜一样:什么季节就应该种什么样的蔬菜,如果一定要把冬天的蔬菜拿到春天来种,我想长势是不容乐观的。即使采用棚栽,那蔬菜的营养价值也于当季的也一定有会有区别的。

其实,儿童美术教育要顺应每个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还要把握儿童个体的性格特点,再通过科学的美术教育引导,让儿童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思惟能力、审美能力得以正确的发展,进而形成独立自信的品格,这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将来学素描应该很轻松吧,否则会毁掉儿童的艺术天赋。

3不宜过早学走路

正常时间:1岁左右

过早的危害:影响孩子的形体发育

婴儿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过早让宝贝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胖孩子更不要过早学走路。

影响孩子学习爬行

爬行练习对孩子的发育有非常多的好处,但是爬行比走路辛苦,而且视野不如走路看得高看得远,如果让孩子过早学走路,孩子就不愿意爬行而选择走路,这样就错失了宝贝爬行练习的黄金时期。

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

因为宝宝出生后视力发育尚不健全,只能看清楚近物,过早学走路,孩子因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努力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景物,这样会对孩子娇嫩的眼睛产生一种疲劳损害,反复则可损伤视力(yiQIg.cN)。

4不宜过早骑脚踏车

正常时间:5-6岁开始

过早的危害:幼儿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而肌肉的力量又很弱,骑儿童车时,下肢要费很大的力。如果腿长时间处于肌肉紧张状态,同时也让下肢的骨骼长时间受力,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儿童三轮车,两个脚踏间的距离变宽,而座位距脚蹬间的距离又过长,有的车不能调整这一距离。

这样,当孩子骑起来时,脚及下肢非常用力,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两膝内侧突出膨大,两下肢过度向外展开,形成“X”形腿,甚至有的孩子形成内八字脚。

5不宜过早学滑轮(单排)

正常时间:7岁以后才适合学单排轮滑

过早的危害:

腿部易导致变形

由于单排轮滑需要将双腿向外侧撇,7岁以下的孩子骨骼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导致X形腿;7岁前可以学双排轮滑;

容易受伤

玩轮滑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一旦用力不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因此,一般情况下,12岁以下儿童慎玩轮滑,要有专业人士指导,且不适宜长时间玩轮滑。

6不宜过早学绘画技巧

正常时间:8-9岁以后

过早的危害:孩子到9岁左右,进入“视觉写实主义”阶段,这个时候孩子观察事物的视角与成人接近,此时学习绘画技巧比较适宜。

9岁前,尤其是6岁以前,孩子处于“感觉写实主义”阶段,此时画的是心中所想。孩子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心中的感受和发现。如果过早教授孩子学习成人的绘画技巧,可能会阻碍孩子创作的热情。

7不宜过早分左右

正常时间:学龄期

5-7岁能够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7岁左右可以分清站在他对面的人的左右;7岁-9岁,儿童能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分清左右空间关系,形成直观表象;9岁-12岁,儿童能够形成左右方位的抽象概念,能根据表象、记忆建立其空间关系。

危害谈不上,但是有浪费时间的弊端。太早教孩子分清左右,孩子只能机械记忆,如果不坚持强化,过段时间就忘了。

持之以恒 2024-01-15 13:17:35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