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的主观题的答题分析

似花非花 高三试题
精选回答

一、措施类题型

措施类题型的设问往往以“怎么办”“措施”“建议”“如何做”“启示”等标志性词语出现。针对不同的设问,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解答。

1.针对存在的问题写建议(措施)

当材料中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要求考生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或建议时,考生就可以直接将这些问题一一与教材知识相对应作答,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提炼,还应从教材上找出解决措施。

2.针对材料中具体的做法写启示(如何做到的)

当材料中指出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某主体采取的措施时,设问往往要求考生回答该主体是如何做到的或这些做法的启示。这种情况下,答案一般就在材料中,考生将材料中的做法直接转换为教材语句即可,解答时注意将材料信息和原理相结合。

3.针对主体写措施

《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试题一般都给定主体,要求考生分析某一主体应怎样做。所以,考生必须结合主体去进行分析,尽量结合材料中的问题或做法,以及该主体的相关知识作答。

如2015年全国卷Ⅰ第38题(1):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2014年全国卷Ⅱ第38题(2):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4.针对原理写措施

针对原理写措施的试题通常采用最直接的设问,如“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怎样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怎样坚持创新”“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推动文化创新”等,而教材上往往有现成的答案。

此类题在模拟题中出现较多,高考题一般不单独这样设问。

【例题1】(2016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考试)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屠呦呦响应国家号召,为挽救数亿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开研究。她一方面从中医药古方中寻找灵感,一方面利用现代医学的提取手段和检验手段,十年如一日地展开研究,终获成功。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礼物。”中医药文化要不断创新才能走向世界,惠及更多人群。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使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2)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应如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解析】

(1)问指定了知识范围“文化传承与创新”。由于材料中有现成的做法,应为针对具体做法写措施类题型。本题不是问“屠呦呦是如何做到的”,而是问“如何使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因此除了将材料中的语句转换为教材语句,还应考虑材料中没有但与此相关的知识。“展开研究”说明要实践;“从中医药古方中寻找灵感”体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利用现代医学的提取手段和检验手段”说明要利用科学技术;“要不断创新才能走向世界”说明要推动文化创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问指定了主体是党和政府,而且要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应为针对主体写措施类题型。党和政府应各司其职。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进行政治领导,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政府要履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职能。

【参考答案】

(1)①要使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就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不断在服务社会中发展创新。②要善于在继承传统中推陈出新,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汲取灵感。③要善于博采众长,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升中医药水平。④要利用大众传媒传播中医药文化。

(2)①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背后是人才的较量,所以我国必须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应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引导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③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的职能,应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归因类题型

归因类题型的设问往往以原因、意义、依据、为什么等标志性词语出现。针对不同的设问,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解答。

1.针对主体写原因

当设问为“A为什么要做好某件事”时,考生不仅要考虑主体本身,还要考虑到对象本身。

解答时一般涉及三个要素,即主体的必要性、对象的必要性、做好这件事情的意义。必要性包括地位、现状,意义则指向重要性或作用,考生可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国内到国际,以“有利于”的回答形式呈现。如2015年全国卷Ⅱ第38题(1)问“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2)问“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2014年全国卷Ⅱ第38题(2)问“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2.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或具体的做法写原因(意义、依据)

如果材料中指出了具体的做法,要求考生分析“这样做为什么能成功”,或“为什么要这样做”,此时应将材料中的做法一一找出,再根据这些做法找出对应的依据或这样做的意义。如2015年全国卷Ⅱ第39题(2):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3.针对主体写意义(依据)

此类设问一般指出主体及其具体的做法,问主体这样做有何意义。所以,答题时既要考虑主体,又要考虑其做法。如2014年全国卷Ⅰ第38题(1):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哲学生活》依据类试题重在考查原理,考生应将原理与材料中的做法整合起来。

答题时,一般列出一句原理后就分析一句材料。由于现在《哲学生活》考查的知识点越来越细,因此要求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把握要更细一些,如果一个知识点下包括了二个以上的小分点,则此知识点就有可能成为高考的命题点。

【例题2】(2016届山东齐鲁高三第二次调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下行压力较大,动力亟待增强。同时,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领域,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面临较大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理由。

【解析】本题属于《政治生活》归因类试题。从主体的必要性来看,这是由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从对象的必要性来看,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从做好这件事情的意义上看,“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有利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利益。

【参考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有利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增强人民的主人翁意识。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或“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是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的体现。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是我国公民平等享有权利的表现。(如果回答“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实现”也可)

三、开放型试题

1.拟定公益广告词(发言提纲)类题型。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广告词、发言提纲。

解题时,考生首先要仔细读题,明确题目要求,读透所给材料;其次,要有创意,此类试题往往没有设置标准答案,它为考生提供了展示创意的空间;再次,考生的表述要言简意赅,紧扣主题,要具有宣传性、号召性、实用性。

2.观点选择类题型。此类题型往往以“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你赞同哪种观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进行设问。

一般来说,这类考题,命题人并不限定论点的性。只要不涉及是非性论题,考生一般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即你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从应试的角度来说,考生应尽可能地选择易于表述、利于自己把握的观点;说明理由时,考生既要考虑教材上的原理,又要从材料的正反两方面中找出能支持自己的观点的论述作为答题用语。如2014年全国卷Ⅰ第39题(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2013年全国卷Ⅰ第39题(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

【例题3】(2016届江西省赣中南五校高三联考)在T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中,对老厂房和旧仓库的利用存在两个方面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种生活记忆。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它们往往承载着老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在对其改造实现资源的化利用时,要“修旧如旧”,使之成为凝固的文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靠创意和知识元素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要引入现代元素“修旧如新”,开辟新的途径、新的空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你赞成材料中的哪种观点 请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阐明理由。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并针对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说明。解答本题,考生首先需要明确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学生需要分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从中找出关键的语句来确定答题时所用的知识点。对于“修旧如旧”,从“旧”入手可联系到传统文化,可从传统文化内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及鲜明的民族性、文化继承对文化创新的作用等角度加以分析说明;对于“修旧如新”,学生可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正确做法、文化创新的途径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角度去分析说明。

【答案示例1】赞同“修旧如旧”。

理由:①老厂房和旧仓库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结构等可以成为凝固的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修旧如旧”就是为了保持其原有的整体风貌和文化底蕴。②旧建筑是城市文脉的组成部分,承载了传统的文化和精神,“修旧如旧”也是为了保留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继承。③传统文化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民族的特色,“修旧如旧”是保护传统文化的特色,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④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我们“修旧如旧”并不排斥在尽可能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创新。

【答案示例2】赞成“修旧如新”。

理由:①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应该有所淘汰和创新。②创设以博物馆工业旅游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文化的发展,就必须有新的创意,引进新的元素,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③把历史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有利于文化的创新。④赋予老建筑和老传统以新的创意、新精神,有利于革故鼎新,让文化在发展中继承。

滥情是有多温柔 2022-04-27 22:36:19

相关推荐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2022山东高考490分能上211吗 可以上的学校

山东高考490分不能上211。211大学2021年在山东投档分数线最低的一所大学为西藏大学,其对应的最低分为522分,最低位次为106395名。山东高考490分能上的学校名称批次平均分安庆师范大学本科494重庆...
展开详情

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

西安的艺术培训班也比较多,艺考生想要让成绩更好,可以去培训班,小编整理了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来看一下!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有哪些青卓学校西安博纳学校西安丹青艺考六艺传媒西安天艺影视培训学校陕西六艺传媒教育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省略号五种常见的用法及举例

省略号五种常见的用法及举例:
第一种: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例如:她磕磕巴巴地说,一句话丌能流畅地表达完整。
第二种:表示列举的省略,一般在列举多项以后再用省略号,以便读者据以联想省略的内容。例如:说上面这个,什么都有,它包括稻鸡、角鸡、鹁鸪等等。
第三种:表示说话的中断:例如:由于穿长袍的丌认识戴礼帽的兄弟,所以问到这位是的时候突然中断,随即后面戴礼帽的回答。
第四种: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例如:“你这个人真是”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作者欲言又止,都丌知道该怎么说了,这就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无限的遐想的空间了。
第五种: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即相同的词语重复出现时用省略号代替。例如:我在几十分钟内想了很多,重复很多-次,说明我内心想的东西之多。

陀螺的作者是谁

《陀螺》的作者是:高洪波。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
高洪波,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诗刊》主编等职。代表作有散文集《悄悄话》、诗歌《我想》、《高洪波文集》(八卷本)及《高洪波文存》(九卷本)等,作品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图画书“快乐小猪波波飞系列”累计销量超百万册,版权输出到法国、韩国、越南等国家。

籴和粜是什么意思

“籴”拼音是dí,为会意字,从入从米,也就是买米的意思,引申开来是买入之意。“粜”拼音是tiào。本意为卖米,引申开来是卖出之意。“籴粜”组合在一起就是买卖粮食的意思。
例句:
1、籴:
(1)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2)你来籴米。将银子来我秤。——《陈州粜米》
(3)籴米毋使钱。——客家话常用谚语。
2、粜:
(1)贩谷粜千钟。——《史记·货殖传》
(2)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商君书·垦令》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唐·聂夷中《咏田家》
(4)想那粜风月的女娘,似饥狼饿狼。——《雍熙乐府》

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来征战几人回表达了作者豁达、豪爽,大丈夫当率性而为,视死如归的思想情感。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赏析:古诗描写边塞将士们很难得的一次欢聚的酒宴,表现出激昂兴奋的情绪、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边地荒凉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的写照,具有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