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

比以前懂事了
精选回答

柏举之战的战争评价

战国时期的抄军事家尉缭袭子:“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

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柏举之战虽能乘胜入郢,而班处其宫,使秦师得用其救,再合再败而后归,又不能预防夫概之为内孽。

魏昌《楚国史》:柏举之战,吴几乎灭楚。

范文澜:东周时期第一个大战争。

吕思勉: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对比最悬殊的战役。

柏举之战的经过和意义?柏举之战吴军只有三万人为什么能够打败了楚国20万人,而且还差点灭了楚国?

公元前518年,吴王僚九年,同时也是楚平王十一年,在吴国边境的卑梁(今安徽天长县西北)和楚国边境的钟离(今安徽凤台县东北)交界处发生了一件事,当时边境上有一棵桑树,古代的过境并没有现在这样标记得很清楚,很多都是大概或者以自然景观为界,吴国有个妇女因为采桑与楚国的妇女发生了矛盾,双方都认为边境上这棵桑树自己家的。

随后双方的家人开始聚集起来斗殴,结果吴国这一方采桑的妇女家属被楚国妇女家属打死了一人,事情就闹大了,于是吴国这边向边境的大夫报告这个情况,说自己家人被楚国人打死了,于是吴国边境卑梁的大夫就带兵攻打楚国的钟离,当时楚平王正在东巡,听说这事,率军攻破了吴国的卑梁,然后回师了。

吴王僚听说自己的边境卑梁被楚军占领后,也是大怒,马上派出公子光率领吴军攻打楚国,当时楚平王正好班师回去了,公子光就率领吴军不仅夺回了自己的卑梁,还攻破了楚国的钟离和巢邑,就这样,吴楚两国的矛盾越闹越大。

吴王阖闾2年后楚平王去世,年仅8岁的楚昭王即位,又过了2年,吴国的公子光派出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己当了吴王,公子光就是吴王阖闾,阖闾一即位,就把灭亡楚国当作自己的头等大事,并且重用了楚国逃到吴国的名臣伍子胥,而伍子胥则把从齐国来的军事家孙武推荐给了吴王阖闾,阖闾有了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吴国实力大增。

吴楚两国因为一棵桑树引发的战争仍然没有结束,阖闾即位2年后,就想发动灭楚之战,但是孙武和伍子胥认为时机不成熟,劝吴王阖闾等待时机,阖闾听从了,虽然吴国没有发动对楚国的大规模战争,但是双方小冲突一直不断,而这个时候的楚国由于楚昭王年幼,掌握权力的令尹子常奸诈贪财、能力平庸,楚国在与吴国的小冲突中,一直处于劣势。

但是楚国一直是大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同时也是整个华夏国土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实力非常强大,而吴国只是江浙一带的中型诸侯国,地盘大概就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一带,实力完全比不起楚国,国力大概是楚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楚国只是一时政治黑暗,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吴国想要灭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春秋晚期地图吴王阖闾在孙武和伍子胥的辅佐下,逐渐强大起来,终于在公元前506年等来了机会,在这一年,吴王阖闾带着孙武和伍子胥及3万吴军,孤军深入楚国,并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主力,3万吴军打败了20万楚军,一举攻入楚国都城郢都,这是楚国几百年来,都城第一次被攻破,为何实力相差如此悬殊,吴国能在柏举之战中打败楚国呢?综合整理起来,吴国3万军队能够打败楚国20万大军的原因如下:1、三师轮袭,疲惫楚国什么叫三师轮袭?这是伍子胥给吴王阖闾提供的疲惫楚国的计谋,具体办法是:吴国准备了三支规模不大的军队,对楚国进行袭扰,一支出击,一支待命,一支休整,轮番袭击楚国边境,一遇到楚军主力就撤退,楚军主力一撤退,吴军就继续袭击楚国,吴国的作法相当于打游击战。

孙武这个办法搅得楚国不胜其烦,楚军疲于奔汉,想打,又无法抓住吴军,不打,吴军又经常来袭击,楚军集结大军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同时吴国的做法让楚国人认为吴国只敢打游击战,而不敢打大规模战争,因为在楚国人眼中,他们才是大国,吴国只是小国,只敢小打小闹,这一战术到了后来,楚国人干脆不管了,由吴军袭扰,除非让楚国抓住机会,这样就让楚国放松了警惕。

2、政治结盟,孤立楚国在发动柏举之战前,吴国与晋国结果,因为晋国一直与楚国争霸,两国是敌手,晋国为了牵制楚国,所以拉拢吴国,同时晋国、吴国又拉拢了一大批对楚国不满,以及受楚国欺负的国家结成政治联盟,这次的结果是蔡国主导的,因为楚国的令尹(相当于丞相)子常经常敲诈蔡国国君蔡昭侯和唐国国君唐成公。

公元前506年,柏举之战发生前几个月,晋、齐、吴、鲁 、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薛、杞、小邾(另一个邾国)以及吴国等共18个诸侯国在召陵(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会盟,决定共同讨伐楚国。

伍子胥这样一来,楚国在政治上孤立了,孤立的好处是当吴国会同唐国和蔡国攻打楚国时,没有其他诸侯国救援楚国,同时由于蔡国与唐国是楚国北边的门户,而蔡国与唐国投靠吴国,等于是把楚国的门户拱手让于吴国,也为后来楚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3、弃船陆行,兵贵神速吴国地处江南和江淮,水网密布,吴国的水师在当时很著名,吴王阖闾率军伐楚时,首先走的就是水路,以水师在淮河一路向西,因为淮河的流向谁都知道,坐船能坐到哪里楚国也知道,吴军在攻打楚国时,在半路上就放弃了船,改为陆路行军,这样做有一个好处,一是加快了行军速度,二是让楚国人无法知道吴军在哪里,因为船走慢,而且容易被发现。

孙武挑选了一支3500人的精锐吴军为前锋,从蔡国和唐国的地盘经过,并且联合了蔡军和唐军一起越过清发水,来到了汉水的东岸,这里是今天湖北省钟祥市,只要跨过汉水,马上就能直驱直入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城),楚军主力马上在汉水西岸结阵,严阵以待。

柏举之战地图吴军的进军非常迅速,一下子就进入了楚国腹地,并且逼近了楚国都城郢都,当时吴军的前锋离楚国都城也不过120公里左右,楚国得知消息后,阵脚大乱,匆忙调集军队进行围剿,吴军的进军神速也打乱了楚军的部署,虽然吴军是孤军深入,并且军队数量远远少于楚军,但是逼近了楚国都城,也让楚国一度非常紧张。

4、以退为进,集兵歼敌当楚军主力由令尹子常率领在汉水西岸阻击吴军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楚军只要冷静想一想就会明白,吴军是深入楚国腹地,而且只有3万人,这些人的粮食供应都得靠船从淮水运来,楚军只需要切断吴军的后勤,烧毁吴军的船只,3万吴军根本不需要交战,就会全军覆没,对于双方来说,吴军是急于应战的,而楚军并不关键,楚军是本土作战,供应比吴军方便多了。

但是子常却因为听信小人之言,再加上他本身也没啥能力,所以楚军居然主动攻打吴军,吴军数量少,楚军人多,吴军反而不战,步步后退,从汉水东岸的钟祥经京山、云梦一直撤退到今湖北麻城,把楚军引到了大别山下,吴军反而变成以逸待劳,楚军穷于追击,结果双方打了五战,都是楚军失败了。

柏举之战地图楚军主力一败,吴军又开始趁胜追击了,要知道楚国虽大,军队虽多,但是所有军队并不是都集中一个地方的,而是分散在各地,需要防守的地方也很大,楚军主力败了,其他地方来救援都城的军队就来不及,楚军另一支由沈尹戍率领的军队前来救援时,被吴军打得全军覆没。

就这样,吴军直奔楚都郢城,其他楚军根本来不及救援了,而楚昭王也在吴军到前之前弃城而逃走,郢城的楚军并不多,很快就被吴军攻破了,到这个时候,吴军大获全胜,楚国立国几百年来,第一次被外敌攻破了都城,还是弱小的吴国。

总体来说,3万吴军能打败20万楚军攻破楚国都城,是吴国上下一心,计谋得当,指挥精彩,而楚国国君年幼,权臣昏庸,指挥失当的一次战役,吴军虽然,但是能集中兵力,楚军虽多,但是分散了兵力,同时犯了严重错误,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柏举之战是一次突袭战,虽然攻破了楚国都城,但是楚国的国力尚在,各地的楚军赶来勤王,再加上申包胥向秦国借来了援兵,因为楚昭王是秦国公主的儿子,秦国是唯一能向楚国救援的诸侯,最终秦楚联军赶走了吴军,收复了国都。

柏举之战是春秋时期吴楚两国发生的一场意义深远的战争,此战中三万吴军击败二十万楚军。

南方的新兴强国吴国攻占老牌强国楚国的首都并且险些灭亡楚国。

经此一战吴国一跃成为南方霸主,楚国则一蹶不振,陷入一段较长时间的蛰伏时期。

但是要分析柏举之战的胜败原因,考量双方在战场上的战略战术固然重要,但是这场战争远不是简单的两军对垒那么简单。

吴楚战争的“国际背景”吴楚两国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晋楚争霸的一个延续。

晋楚两国从晋文公崛起开始一直相互较劲,到了春秋晚期,楚国已经开始全面处于守势,但是晋国也被连年的争霸战争拖的精疲力尽。

于是晋国开始采取扶持和拉拢南方的新兴强国吴国以达到遏制和拖垮楚国的目的。

因此吴楚争霸实质上楚国与晋国在南方扶持的代理人之间的争霸战争。

吴国崛起和吴楚战争的一个关键人物是吴王寿梦。

他继位之后立志富国强兵,摆脱作为楚国附庸的地位。

于是他继位之后的第一年就亲自朝见周天子并认祖归宗,虽然春秋末年的周天子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实力。

但是寿梦通过这个行动向中原诸侯,特别是以晋国为首的姬姓诸侯释放了政治信号,为后来晋吴联盟创造了条件。

此后晋国派遣从楚国叛逃过来的巫臣父子出使吴国,带去了战车和御手,教会了在南方不善陆战和车战的吴国人如何使用战车。

吴国还由此学会了战阵之法,军事实力开始强大,也有了与楚国争霸的底气。

从寿梦继位的第二年开始,吴国就发起对楚国的挑战,先是向楚国的盟友或附庸发起进攻,试探楚国的应对。

同时以晋国为首的中原大国也积极配合吴国的军事行动,甚至不惜出兵相助。

公元前576年,吴国开始参与中原诸侯的会盟,继续积极融入反楚联盟中。

其后吴国多次参与会盟,到了公元前563年,吴王寿梦甚至亲自与晋国等中原诸侯的国君一起会盟会面。

为吴国与楚国的争霸战争建立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由此可见,吴楚之间柏举之战不能简单的以一场诸侯国之间的混战来看待,这是一个反楚联盟与楚国及其附庸国之间发生的争霸战争,而且当时楚国的国际外交形势非常不好,总体上实力弱于晋国,而吴国的日益崛起和挑衅又让楚国腹背受敌,所以柏举之战前的国际形势决定了吴楚之间并非简单的兵力对比看起来那么悬殊。

“鸡父之战”及“六年疲楚”让楚国与吴国之间的战略形势发生逆转如果说吴王寿梦执政期间为吴国争取了良好的国际形势,制定了与楚国争霸的正确路线的话。

那么吴王寿梦死后,他的继任者们就沿着这条道路开始了与楚国的争霸战争。

双方的焦点就在江淮地区的争夺,楚国占据了江淮地区就能始终压制着吴国,因此吴国一直以来对江淮地区虎视眈眈。

公元前519年,吴楚之间又一次就江淮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争夺,这一次吴国在鸡父之战中大胜楚国。

此战之后,吴楚两国的战略形势开始发生逆转,楚国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开始逐步退出江淮地区。

而吴国则进可攻退可守,并逐步控制和消灭楚国在江淮地区的附属国,进一步扩张实力。

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听从了从楚国逃到吴国的伍子胥的建议,采取兵分三路,轮番进攻楚国策略,一时间楚国无岁不有吴师,楚军被吴兵的骚扰弄得精疲力竭。

这一策略实施了六年,直到柏举之战的爆发。

经过反复的拉锯争夺,公元前519年,即柏举之战前的十三年,吴国通过鸡父之战控制了江淮之地,开始占据战略主动,此后从公元前512年开始的三分其师、轮番攻楚的策略有效的疲敝了楚国军民,同时使楚国陷入更加被动之地步。

这一阶段,虽然楚国仍凭借地广人多还有一些优势,但是真正的战略主动已经拱手相让,吴国开始谋划最后的攻楚战争,也就是后来的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双方真实实力对比其实并非想象中那么悬殊公元前506年,吴楚之间的最后决战终于上演,吴王阖闾率领3万吴军精锐会同蔡、唐两国的联军一起进攻楚国(实际是带有奇袭性质)。

楚国则由执政的令尹子常(囊瓦)领兵20万抵挡(回援)。

看起来双方实力依旧非常悬殊,兵力对比达到了1:6,但是实际上双方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双方的统治阶层能力相差极大。

此时吴国的国君是吴王阖闾,此人年富力强,更是在鸡父之战中立下大功,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

而楚国在位的则是年幼的楚昭王(14岁左右),毫无执政经验可言,国政基本由令尹子常把持。

而双方的重要臣子中,吴国拥有写出《孙子兵法》的孙武领兵,同时还有能力极强的伍子胥为辅。

反观楚国,从楚昭王父亲楚平王开始就国政混乱,残害忠良,伍子胥被逼的投入吴国阵营就可见一斑,而当时执政子常还出名的贪婪残暴,不仅在国内逼的民众起义造反,还因勒索附属国国君不成无理扣押蔡国和唐国国君,导致这两个楚国的盟友转而自发支持吴国伐楚。

吴国在战略形势上占据绝对主动。

因为江淮战略要地的丢失,楚国实际上已经十几年无力向吴国发起大规模主动进攻,而是采取在边境筑城的被动防御策略。

而吴国则不仅大力西进,控制和吞并了不少楚国的附属国,而且像蔡、唐等有一定影响力的附属国还转而支持吴国。

“六年疲楚”策略又使得楚国军队疲于奔命,士气低落。

因此占据了战略主动的吴国,在真实实力对比上远非简单的兵力数字对比看上去悬殊那么大。

楚军的战略战术完败。

在战争初期,楚国执政的令尹子常就错误估计国际形势(公元前506年,18路诸侯会盟共谋伐楚),发兵攻打蔡国,吴国则乘机以救援蔡国为名,从楚国防御薄弱的东北部奇袭进入楚国。

楚军在得知吴军入境后,匆忙回援赶回汉水布防,双方进入对峙。

在对峙阶段楚军左司马提出了相对合理的建议,即子常统领的主力留守汉水防御,自己率领偏师迂回吴军后方,企图切断吴军的退路。

但是子常却害怕功劳被抢,改变已经商议制定的作战方案,抢先出击,吴军在孙武的带领下故意示弱诱敌深入,随后在柏举一举击败楚军主力,随后穷追不舍五战五胜,仅仅十天就攻入楚国首都。

综上,吴楚柏举之战虽然从兵力数量上看双方实力悬殊,但是如果放大到整个吴楚争霸的角度看,其实柏举之战前,吴国实力已经急剧扩张,不仅拥有良好的国际关系和众多的支持盟友。

同时在通过鸡父之战和六年疲楚获取了战略主动权。

加上楚国国政混乱,军队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国内反抗起义不断,楚军的实力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

再加上孙武、伍子胥和吴王阖闾的经验能力加持,3万吴军战胜20万楚军的柏举之战也就显得可以理解了。

烟雨江畔 2023-09-04 13:28:15

相关推荐

门里面一个三这个字怎么读? 门里面一个三叫什么字

1、是:闫字,读音为:yán部首:门部外笔画:3总笔画:6结构:半包围五笔86:UDD五笔98:UDD仓颉:LSMMM郑码:TLCD笔顺编号:425111四角号码:37101汉字首尾分解:门三汉字部件分解:门三...
展开详情

彩金多少钱一克 16家曝光

1、截止2020年2月5日,彩金收一般在190元一克。2、其实彩金是商家的一种设计与不同颜色搭配与反光折射的效果而已,本质还是K金。彩金多少钱一克16家曝光3、在国内销售的彩金通常是18K金,但是售价比普通的1...
展开详情

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 中国十大名花

小天给大家谈谈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以及中国十大名花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指的是桂花。2、该词句是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鹧鸪天》。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中国...
展开详情

青云门四大剑诀(诛仙十大功法)

小篇给大家谈谈青云门四大剑诀,以及诛仙十大功法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青云门镇山奇术之一的“神剑御雷真诀”闻名天下,道法,仙剑,天雷便是青云一派的代表。2、小说《诛仙》是中青云门的四大剑...
展开详情

世界上最神秘的符号 2020火爆昵称特殊符号

最厉害的所罗门符号所罗门符号是一种古老的符号,它由古希腊哲学家所罗门发明,它可以用来表示某事物的真实性或假实性。它由三个箭头组成,分别表示“真”、“假”和“不确定”。它可以用来表达某种逻辑关系,例如,如果A是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什么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出自《论语·述而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改造国民性什么意思

改造国民性,汉语词组,拼音为gǎi zào guó mín xìng,意思是改变打造人民,使他们变得有气质,有血性。
出自闫玉刚创作的作品《改造国民性——走近鲁迅》。此书通过介绍鲁迅通过文学、革命来改造国民的精神、思想,唤醒一个民族的血性,强调鲁迅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成吉思汗四个字的寓意

“成吉思汗”四个字寓意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成吉思”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伟大、宽阔”,“汗”就是蒙古族的首领,也可以指权利、荣誉。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胸怀宽广、眼界开阔,一生立下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功,被评价为“一代天骄”。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