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三大疑案有哪些 晚明三大疑案介绍

不任性 知识百科
精选回答

1、晚明三大疑案指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

2、《梃击案》事件经过: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个名叫张差的彪形壮汉拎着一根管制木棍,闯入皇太子朱常洛的寝宫慈庆宫,当场打伤守门太监,但还没等找到朱常洛,就被捕了。后经审讯,张差供出此事受郑贵妃主使。事件背景:朱常洛为嫡长子,王恭妃所生;朱常洵为次子,郑贵妃所生。万历帝宠爱郑贵妃,因此想违背“立嗣立长”的祖训,想让朱常洵做太子,但遭到群臣坚决反对,并引发国本之争,万历帝无奈只好立朱常洛为皇太子。悬案疑点:张差说是郑贵妃主使,但这并不是定论。因为事后郑贵妃和朱常洛的态度竟然一致,那就是早点了结此案,所以这究竟是郑贵妃密谋刺杀皇太子,还是朱常洛为陷害郑贵妃而自导自演的一出苦肉计,至今仍是一个谜。事件影响:万历怠荒、制度废弛、言官扰乱、遇事不决,这都是梃击案发生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礼部右侍郎何宗彦就说:“张差一事,真亘古奇变。”天底下就没有这号事儿!而当有心之人发现还能这么蛮干的时候,明朝之乱就开始了。

3、《红丸案》事件经过:朱常洛即位后,是为泰昌帝,却只做个满月皇帝。据说郑贵妃送去侍姬八人后,朱常洛便一病不起,直至病重,吃啥药都不见好转,这时有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一红丸,皇帝吃后暖润舒畅,于是下午三时又吃一粒,于次日五更暴毙。处罚疑点:一颗红丸夺去了一国之君的性命,这犹如晴天霹雳传遍了整个大明王朝。然而,此事的处理结果却令人意外:进贡红丸的李可灼未受极刑,引荐李可灼的朝廷命官方从哲未被判罪,是自己引咎辞职,而前面引起朱常洛腹泻不止的崔文升也只是被贬黜南京。事件影响:朱常洛死得不明不白,后人却拿他的死作为党争的矛头,大大消耗了大明王朝的精力和气数。魏忠贤当权时曾为“红丸案”翻案,打击异己,追罚东林党人,牵连了不少人。甚至到了南明,朝中又以此为题材挑起党争,直到明王朝彻底灭亡。

4、《移宫案》事件经过:朱常洛死后,其子朱由校登基为天启皇帝,却差点被李选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李选侍是朱常洛的挚爱,因此飞扬跋扈,十分嚣张,甚至在朱常洛死后霸占乾清宫,扣押准皇帝朱由校,意图为自己谋福利。李选侍与郑贵妃、魏忠贤暗中勾通,企图把持朝政。首先,她据乾清宫不出,软禁朱由校,不让群臣与之见面;其次,她要求凡是大臣奏章必须先交由她过目,之后才能给朱由校;最后,她又要求必须先册封自己为皇太后,才同意朱由校即位。但种种无理要求均被拒绝,朱由校被救出,李选侍也无奈移出乾清宫。事件后续:李选侍虽已移宫,住进哕鸾宫,但明争暗斗却远未结束。几天后,哕鸾宫失火,李选侍母女险些命丧火海,这时心怀不轨之人趁机散布谣言称:选侍投缳,其女投井,指责朱由校违背了孝悌之道,是不孝的表现。事件影响:移宫案将朱明皇权的最后一点尊严抹去了,一个选侍也敢挟持皇帝要挟朝廷?居心不良的官员也敢公开指责、谩骂皇帝?从此魏忠贤走上历史舞台,大明王朝彻底沦为党派争权夺利的工具。

也自风雅 2023-08-11 16:15:36

相关推荐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K9教育是指什么阶段

K9教育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K12,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k9和k12教育模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差距在于k12指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要接受12年的教育,而k9只有九年。
但是k9和k12都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们不论是参加k9教育还是k12教育,学生们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们也会一心一意的为学生服务,学生在不仅可以参加正常的课程,还能够参加很多艺术培训。
在语文和英语的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会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两项技能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在数学,物理课堂上,老师会帮助学生锻炼学习思维,提高思维能够让学生尽快走上正确的学习轨迹。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够参加绘画,音乐,科学等课程,可这可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虔的含义是什么

“虔”的含义是恭敬。本义:虎行走的样子。引申为勇武、强固。诚敬;诚心。江西省赣州市的简称,古代赣州先称为虔州,宋朝时,虔州更名赣州,赣州的简称由此而来。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虔,虎行皃。”
2、《诗·商颂·长发》:“有虔秉钺。”
3、《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
4、《左传·成公十二年》:“虔卜于先君也。”
5、《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造句:
1、她俩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2、人们喜欢外表的虔诚,可是里面却罪大恶极。
3、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縟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翻译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意思是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出自《汉书·张良传》。
原文节选: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历史学的重大贡献。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出自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