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安徽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

枕着月光听歌 安徽中考
精选回答

2020安徽中考语文押题卷及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十五从军征》)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沙漠上坚冰纵横、乌云密布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建功立业愿望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九(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意志,迎接下一场挑战。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然后,一摆他的卷头发,好像似地伸长脖子,眯着朦朦胧的眼睛,轻轻地拨着琴弦,弹起了让人每一块肌肉都忍不住要动起来的曲子。

这曲子像一条急急的小河,自远方的高山而来,从墙缝里冲进来,冲激着人们,让人顿感忧伤却又不无激越!

这曲子让你生出了对世界的怜悯,也加深了对自己的反省,大人成了孩子,孩子成了大人,大家端坐凝听,无语沉思。

空气都凝固了。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童年》,作者是高尔基。(2分)

(2)“怜悯”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同情。(2分)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怎能不让人顿感忧伤却又不无激越呢?(2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中的“他”是谁?②主人公阿廖沙在谁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①雅可夫舅舅。

②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母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3.九年级(4)班以“创建美丽校园”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解决以下问题。(13分)

(1)为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请你运用对偶修辞手法拟写一条标语,挂在学校门口。(10字左右)(3分)

示例:创建美丽校园,打造舒适环境。

(2)围绕此次主题,某同学拟写了一份倡议书,有几个问题请你进行修改。(6分)

“创建美丽校园”倡议书

同学们:

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一点一滴地养成。为此,我代表学生会向全体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一、【A】努力践行“低碳生活”,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二、不将零食带入教室,远离一次性塑料袋、饭盒和筷子,减少白色污染。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B】爱护校园公共设施,禁止不在墙壁、课桌椅上乱涂乱画。

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的校园吧。

校学生会

5月6日

①【A】句成分残缺,可在“低碳生活”后面加上“的理念”。(2分)

②【B】句语义重复,可删去“禁止(或不)”。(2分)

③结合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写一条要求:示例:提倡“弯腰精神”,发现地面上的纸片、包装袋等,拾起来扔进垃圾箱里。(2分)

(3)班级建议同学们积极做一名义务环保宣传员,李明很不情愿,说这件事与自己无关。请你写几句话劝劝他吧。(4分)

示例:李明,你好。环保是事关每个人生活和健康的大事,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绿色的家园里,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让我们每个人都尽己所能地为创建美丽校园贡献一份力量吧!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宇宙是个动物园吗(18分)

茫茫宇宙中,地球不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那么,外星生命是什么样的呢?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至少3700颗太阳系外行星,广袤太空中,还有数百亿颗潜在的宜居行星。生命是否在这些星球上普遍存在虽然无法知晓,但很多科学家认为,只要条件适宜,生命就很可能出现。

而且,如果星球保持宜居状态的时间足够长,生命就能演化成复杂的形式。在地球上,这一过程花了数十亿年,直到大气层中出现大量氧气,地球上才有了动物。尽管时间漫长,但是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飞跃终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我们不得不承认,地球生命是幸运的,它们的诞生离不开一系列巧合。例如,地球早期遭遇猛烈撞击,使地球形成了熔化的铁质内核、能支撑大陆的地幔,还有不多不少的水。此外,地球还拥有许多生命所必需的特殊条件。

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实在太特殊,因此有人断言,类似地球的星球在宇宙中非常罕见。其实不然,就像贝多芬或者莫扎特只有一个,但这并不代表作曲家非常稀少。

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应是地球生物的具体形态,而是其结构和功能。例如:哺乳动物用胎盘给胚胎提供营养,但动物给胚胎提供营养的方式不止这一种;哺乳动物的眼睛非常独特,而其他动物的眼睛也各有特色。要实现某种功能,可以有千千万万种途径,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上可以长出许多枝条。

进化生物学家指出,地球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离不开一些关键“创新”:捕获阳光、制造氧气、形成真核细胞的复杂细胞结构、产生多细胞结构、形成复杂的遗传结构、形成复杂的遗传进化机制、拥有智能,以及有性繁殖。

这些“创新”几乎都经历了多次独立演化;因此,虽然它们是生命演化道路上的重要步骤,但并不一定是必经关口。如果未来人类到达其他有生命的星球,可能发现那里的生命演化路线和地球上的截然不同。它们遵循独特的生物化学机制,当然,也有独特的解剖结构。人类可能甚至无法辨认类似植物、动物这样的复杂生命;但是,它们的功能和行为或许和地球上的复杂生命具有可比性。

那么,这些星球也会拥有类似地球的技术文明吗?

在地球上,有智能的物种其实很多,如章鱼、鹦鹉、海豚、大象、类人猿(包括人类)等,它们会使用工具、玩耍、解决问题、学习和传承新技能……但为什么只有人类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发展出技术文明的物种呢?

如果星球上复杂生命普遍存在,那么被科学家称为“大筛选”的机制将发挥作用,使得真正的智慧生命非常稀少。推广到宇宙,能够通过筛选的文明也屈指可数。这或许就是人类至今没有发现外星文明的原因。

当然,我们的搜寻工作刚刚开始。科学家将发射星际探测器前往邻近的恒星,这是寻找外星生命和检验“宇宙动物园”假说的最佳途径。但是,我们或许要做好心理准备:像地球一样的技术文明,要到银河系以外的遥远星系中才能找到。

(选自《科学画报》,2018年第8期时熙/文)

4.第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点明说明对象,用设问引起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5.画线处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作比较,打比方。

将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给胚胎提供营养的方式和眼睛的独特功能进行对比,并将实现其功能的多种途径比作树干上长出的许多枝条,让读者对生物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明晰。

6.下列句子中“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这些“创新”几乎都经历了多次独立演化;因此,虽然它们是生命演化道路上的重要步骤,但并不一定是必经关口。

不能。

如删去“几乎”,表达过于绝对,不符合生命演化过程的实际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7.生命可能出现的条件有哪些?(4分)

撞击等巧合,氧气,水,生命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的“创新”。

8.作者说“这些星球也会拥有类似地球的技术文明”,其“技术文明”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创新”的智能的进化过程;会使用工具、玩耍、解决问题、学习和传承新技能。

(二)沙枣(22分)

李娟

穿行在沙枣林中,身边果实累累,像葡萄一样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地低垂,把树枝深深压向地面。

何止是麻雀们的富足,也是我的富足啊。是我视觉上的富足,也是我记忆的富足。

过去,我所知的沙枣只有两种。一种是灰白色,仅黄豆大小,但甜滋滋的。尤其顶端微微透明的黑色区域,就那一丁点儿部位,更是糖分的重灾区。轻轻划开,便眼泪一般渗出蜜汁。这也是大家最喜欢的沙枣,最为香甜。遗憾的是太小了,除去籽核,基本上只剩一层薄皮。唇齿间刚刚触碰到一抹浓甜,倏地就只剩一枚光核。

还有一种沙枣大了许多,颜色发红,饱满美丽。因个头大,吃着稍过瘾些。但口感差了许多,不太甜,味道淡。吃起来面面的,沙沙的。难怪叫沙枣。

由此可见,造物主多么公平。我从小就熟知这种公平。

然而,在此处,在水库旁边,我被狠狠刷新了认识。

眼下这些沙枣完全无视天地间的公平原则——它又大又甜!真的又大又甜!

若不是吃起来仍然又面又沙,仍然是极度熟悉的沙枣特有的口感,我真怀疑它们是不是沙枣和大枣的串种……怎么会这么大,又这么香甜呢?

当我独自穿行在沙枣林中,四面八方果实累累,拥挤着,推搡着,欢呼着,如盛装的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国家元首的到来。

我一边安抚民众热情,说:“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一边吃啊吃啊,吃得停都停不下来。吃得扁桃垂体都涩涩的。似乎不如此,便无以回报沙枣们的盛情。

吃着吃着,又有些羞愧。这可是麻雀们一整个冬天的口粮啊!

但是四面一望,这壮观的盛宴!麻雀们绝对吃不完的。就算把乌鸦们加上也吃不完啊。

我暗暗记住这里。幻想有一天能重返此处,带着最心爱的朋友,炫耀一般地请他们见识这荒野深处的奇迹,诱导他们触碰自己多年之前的孤独。

对了,还有沙枣花。

沙枣花是眼下这场奇迹的另一元。我极度渴望,向只在春天闻过沙枣花香的人描述沙枣果实,向只在秋天尝过沙枣果实的人拼命形容沙枣花香——唯有两者共同经历过,才能明白何为沙枣。

所有开花结果的树木都诞生于物种的进化,唯有沙枣,诞生于天方夜谭。

它惯于防备,长满尖刺,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伤害。它扎根于大地最干涸之处,以挣扎的姿势,异常缓慢地生长。然而哪怕用尽全力,它的每一片叶子仍狭小细碎。

小小的叶子,小小的黄花,小小的果实。沙枣树以最小的手指,开启最磅礴的能量。沙枣花开了!

直到沙枣终于成熟,沙枣花香才心甘情愿退守到果实深处。

大地上的秋天隆重得如国王登基的庆典。在隆重的秋天里,我一边吃沙枣一边反复思量,到底沙枣够不够大家过冬呢?

(选自《读者》2018年第17期,有删节)

9.“我”对沙枣的认识有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6分)

原先认识:灰白的虽甜,可核大无肉;饱满发红大个头的味淡。

眼下认识:又大又甜,又面又沙。

原因:打破了“我”对“天地间的公平原则”的重新认识。

10.沙枣是“荒野深处的奇迹”,“奇”在哪里?(4分)

能够在最干涸大地上,忍受孤独,异常缓慢地挣扎着生长;沙枣花对沙枣忠贞地坚守着的爱。

11.文中有两处过渡句,请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其作用。(4分)

(1)第一处:然而,在此处,在水库旁边,我被狠狠刷新了认识。

作用:由上文造物的公平,过渡到下文重新认识公平原则。

(2)第二处:对了,还有沙枣花。

作用:由上文的沙枣过渡到下文对沙枣花的描写。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枣树生长之旺盛,对人类之盛情。

13.沙枣的生长给予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写出两点即可)(4分)

在逆境中勇于抗争;甘于坚守,乐于奉献;忍受孤独,默默生长。

(三)(15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滑寿,幼警敏好学,能诗。京口王居中,名医也。寿从之学,授《素问》《难经》。既卒业,请于师曰:“《素问》详矣,多错简①。愚将分藏象、经度等为十类,类抄而读之。《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②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愚将本其义旨,注而读之可乎?”居中跃然称善。自是寿学日进。

(节选自《明史·滑寿传》,有删改)

【注】①错简:古书以竹简按次串联编成,竹筒前后次序错乱,谓“错简”。②荣卫藏府:中医学名词。中医称血气为“荣卫”。“藏府”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媵人持汤沃灌沃灌:浇洗

(2)右备容臭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

(4)寿从之学从:跟随

(5)既卒业既:已经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

(2)滑寿,幼警敏好学,能诗。

滑寿,年幼时机智好学,能作诗。

16.【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主人公的勤学好问,但方式有所不同,【甲】文主要是通过作者自述来表现,【乙】文则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2分)

17.【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主人公从师尊师的方式,试分析其“方式”的不同之处。(4分)

甲文宋濂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辩解;

乙文滑寿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平等交流沟通。

三、写作(55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或由特定的人带来,或在特定的时间发生,或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故事,都特别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分享你的经历与思考。

淡然如菊 2022-05-01 22:46:20

相关推荐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2021陕西单招缴费时间及方法

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院校基本都拿出了本校相对较好的专业,部分还是特色专业和优质专业,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那么陕西单招缴费时间是什么时候?陕西单招缴费时间单招报名时间2021年3月3号缴费时间:2021年3月9日打...
展开详情

无锡市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

无锡市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无锡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1、无锡鸿文教育2、无锡骑安体育3、无锡遥远体育注: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如何选择高考体育冲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西门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雪月是什么意思

雪月,汉语词语,拼音是xuě yuè,意思是指明月。雪和月。
释义:
1、明月。
出自唐代贾岛《酬胡遇》:“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2、雪和月。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造句:
1、透过书籍,人们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百般生态,去感知风花雪月,去领略高山流水,去体验世态炎凉。
2、大理美景“风花雪月”一如其名,自是美不胜收。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有: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4、列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文: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9、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译文: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10、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掌管大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到宏观的、长远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的人却一定要清楚细节的、切近的事情。

1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13、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代李绅《答章孝标》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14、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代杜荀鹤《小松》

译文: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归宿感什么意思?

归宿感的意思是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
归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归;止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
示例: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感是汉语一级字,读作gǎn或hàn,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动人心也”,由此引申出触碰、觉得、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等含义;由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申为向对方表示谢意;由觉得引申出生物体因病菌或病毒侵入而发生病变的含义。又用作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