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越雷池一步 不越雷池一步的故事简介

不再回首
精选回答

人们经常说的不敢越雷池一步,关于雷池典故?

名字由来

不越雷池一步 不越雷池一步的故事简介

“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通有成语,典出东晋丞相廋亮《报温峤书》:晋咸和二年,历阳太守苏峻反,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被围,驻守寻阳的平南将军温峤准备率大军驰援,廋亮回书劝阻道:“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叫温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后来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见《晋书?廋亮传》). 那么廋亮所说的雷池(即当时的雷池指古雷池)在哪里呢?

雷池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说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一说雷池即今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共有的龙感湖等湖.

不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

雷池:今安徽望江县南。

“不越雷池一步”这个成语,来源于晋.庾亮《报温峤书》,东晋时,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中,护军将军庾亮的声势最大。他职掌中央大权,受到晋成帝的赏识。凡是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对此,镇守历阳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我沙场屡建战功,庾亮凭什么青云直上!于是,他命令部下向庾亮讨伐。消息传到驻守在雷池附近的温峤都督那里。他听说庾亮受围,立刻发兵救援。不料,庾亮写信叫他切勿越过雷池一步。因为雷池一旦失守,历阳也就保不住。

这个成语原意是要温峤坐镇防地,不要越过雷池去京都。现指做事不敢超越一定的界限、范围。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典故

于庾亮《报温峤书》。

典故的寓意:

庾亮让温峤不要跨越雷池一步,是对形势的渣销错误估计,从战略上看是十分不明智的。之后人们就用“不敢越雷池一步”形容墨守成规、不敢推陈出新,难以适应局势的变化,总把行动控制在可操纵范围内的做法。

每件事或某种状况渣销都有一个固定的界限和标准,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不敢”跨越虽是一个人的勇气和胆量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一个人能否遵守标准的观念。而“不得”是规定性的字眼,硬性要求必须遵守,属于客观的标准。

“不敢越雷池一步”告诫人磨侍们要遵守某事物的规律,在允许的范围和界限内活动,一旦超出便会得到相应如游游的惩罚或承受“跨越”的后果。

典故运用示例:

秦牧《独创一格》: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

陈军《在笑中受益——推荐〈中国古代哲学寓言故事选〉》:他们对上级的意见,满足于照抄、照传、照搬、照套,不敢越雷池一步。

雷池的如游游来历:

雷池,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北岸望江县雷池乡境内,是由雷水汇积而成。因居九江至南京的长江水道要冲,扼黄梅、宿松、太湖内河航运之咽喉,形势险要,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指的是什么?

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越就是指跨过;雷池就是指古地名,它是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大多是指保守和拘泥;或着就是让敌人胆寒,从而不敢进犯的意思。以前的“古雷池”其实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境内。在东晋咸和二年(也就是公元327年),历阳(就是现在的安徽和县)镇将苏峻起兵造反了,当时,就任命江州刺史温峤急欲率兵东下进行保卫京城(现在的南京),他和大臣庾亮一起推举荆州刺史陶侃来作为盟主,进一步的击灭苏峻。后来,庾亮在《报温峤书》中曰:“吾忧西随(今九江西面),过于历阳。足下勿过雷池一步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叫温峤坐镇原防,不能越雷池而东。“不越雷池一步”这一句也就由此而来。

那么“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会经常听到“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说法。有的人就从它的字面上来理解,也就是指埋着地雷的池塘。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意思,“雷池”就是古代的一个湖的名字。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句话是出自《晋书·庾亮传》里的,里面是这样写的:“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据史书上记载,可以看得出,雷池是由雷水积地而形成的。古雷水是从现在的湖北省黄梅县东流,然后经过现在的安徽宿松县至望江县东南,被称之为雷池。它的面积有100 平方千米左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形成的,迄今也已经有1700 多年的历史。又因为它条件十分有益,所以,历来都成为了兵家必争的一个江防重地。

不越雷池一步的解释

雷池:湖名,在 安徽 省望江县南。 不敢 越过界限, 形容 拘谨。

成语出处: 曹靖华《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 等闲 看!》:“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

成语例句: 王朔《 枉然 不供》:“虽无惊天地、泣鬼神、利国利民的大功德, 也是 乐天 敬业 。

不越雷池一步的近义词: 不敢越雷池一步 比喻不敢越出一定范围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庾亮《报温峤书》

成语语法: 作谓语、状语;形容人保守拘谨

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

一、含义: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二、出处:

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三、例句:

1. 搞科学研究不敢想敢干,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能有重大突破呢?

2. 是用来批评那些已经学习了很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艺术手法上陈陈相因的人们的。

四、近义词:

谨小慎微[ jǐn xiǎo shèn wēi ]

谨、慎:小心,慎重;小、微:细小。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去做。

故步自封[ gù bù zì fēng ]

故:旧;故步:旧时行步之法,引伸为旧法;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萌芽 2024-05-04 12:50:25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白杨礼赞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白杨礼赞》中“礼赞”的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白杨礼赞》是茅盾1941年在重庆写的。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妙在何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开”字妙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出楚江的霸气和恢弘。
2、体现出楚江的雄浑和刚强。
3、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的景象。
出自《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什么叫沟通

沟通,汉语词语,拼音为gōu tōng,意思是使双方互相通连,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没有出处。
近义词:交流、商议、商量。
反义词:堵塞、封闭。
用法:作动词;作谓语;中性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造句:
1、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2、沟通是春天的暖流,充满渴望;沟通是夏天的骄阳,炽热无比;沟通是秋天的大雁,盼望南飞;沟通是冬天的火炉,温暖人间。
3、如果沟通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便引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是通向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是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便引领你走向乘风破浪的境界。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风雪夜归人”意思是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