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

天南星
精选回答

《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是2009年1月1日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潘新和。
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内容简介《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分八个部分,主要论述了语文高考命题、语文高考应遵循的原则,语文高考应遵循的理念,语文高考应如何改革,应该怎样更好地命题,以及学生应该怎样更好地应考等内容。
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作者简介潘新和,1952年12月出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福建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家组成员、学科指导组顾问。在中国写作、语文教育史,写作、语文教育教改研究方面成绩颇丰。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光明日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写作》《语文建设》《粤海风》等报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语文:表现与存在》(上卷、下卷)《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新课程语文教学论》《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等著作和教材10余部。大量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现代教育报》等刊物转载,研究成果被北师大《新世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网、写作新天地、福建教育出版社等数十个教育网站收录。有的著作被教育部列为语文教育硕士指定参考书。主持国家教育部“高师面向21世纪教改计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立项研究课题、福建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一、二期)等多项研究。在国内写作、语文界有较广泛的影响。受聘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语文》教材,有三篇文章进入人教版《语文》和课外阅读教材。担任教育部9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北师大“新世纪”版初中《语文》第一副主编,《中国写作与研究》顾问。科研成果被《中国教育报》《课程·教材·教法》《上海教育报》《写作》《福建教育学院学报》《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福建日报》《福建教育》《海峡教育报》等十多家报刊撰文评介。对本学科的理论进展作出权威性总结的《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王志彬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对本人的学术成果作了专门评介(见该书第395-397页,2000字)。杜福磊的《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也做了专门评介。连续五届(一至五届)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为福建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一、语文高考命题的十大关系
1.1 高考研究与应试研究
1.2 水平评价与选拔评价
1.3 高校视界与中学视界
1.4 甄别选拔与生命关怀
1.5 语文基础与综合素养
1.6 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
1.7 语文共能与语文异能
1.8 重文轻质与文质并重
1.9 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
1.10 形成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
二、语文高考的“三利”原则
2.1 有利于甄别上的公平和公正
2.2 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最佳发挥
2.3 有利于引领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三、语文高考的“四化”理念
3.1 生本化:给予基本的人文关怀
3.2 素养化:语文水平的综合性评价
3.3 表现化:以检验言语表现力为主
3.4 个性化:鼓励言语个性的发展
四、考什么:以言语性、话语性题目为主
4.1 甄别“伪能力”与“真能力”
4.2 “真能力”的效度与难度
4.3 语文基本能力:文体感、语境感、语感
4.4 “语境感中心”决定以考“语篇”为主
4.5 考查内容:言语性、话语性题目
4.6 “共能”题目和“异能”题目兼顾
4.7 选修课程检测不必在高考中单独设题
五、怎么考:以开放性、交互性题型为主
5.1 客观题在语文考试中适用性差
5.2 言语题、话语题决定了题型的开放性
5.3 语文的社会交际性决定了题型的交互性
5.4 开放性交互性的“时文评说”题型
5.4.1 “申论”题型解析
5.4.2 “新闻评论”题型解析
5.4.3 “网络帖子”题型解析
5.5 语基题、阅读题、语用题与作文题的整合
5.6 语文试题结构与题型的初步构想
5.7 写作命题的六大理念
5.7.1 题目的开放性: 自由与限制的统一
5.7.2 文体的囊括性: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5.7.3 表现的兼容性:诗性与智性的统一
5.7.4 含义的内隐性:规定与自主的统一
5.7.5 现实的观照性:生活与心灵的统一
5.7.6 题面的简明性:简洁与明白的统一
六、怎么评:以主观性、综合性评价为主
6.1 阅卷教师的素养
6.2 客观性评价的利弊
6.3 对主观性评价的检讨
6.4 总体评价与分项评价的整合
6.5 综合性评价的构想
七、命题与考试评析
7.1 坚持生本化、素养化、表现化命题方向
7.2 “怎么都对”的“四个不对”
7.3 高考作文命题质量亟待提高
7.4 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浅议
7.5 迈出了一小步之后的忧思
7.6 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的启示与思考
7.7 2008年福建及全国其他高考作文题评析
八、作文应试指耍
8.1 确保基础分
8.1.1 无偏离题意
8.1.2 无立意不当
8.1.3 无中心不明确
8.1.4 无套题抄袭
8.1.5 符合文体要求
8.2 力争发展分
8.2.1 角度的创新
8.2.2 思维的创新
8.2.3 题材的创新
8.2.4 表达的创新
附录一 语文考试:对言语生命的尊宠与嘉奖
附录二 命题:给心灵松绑
附录三 全球化视界中的写作大趋势
后记
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图书目录一、语文高考命题的十大关系
1.1 高考研究与应试研究
1.2 水平评价与选拔评价
1.3 高校视界与中学视界
1.4 甄别选拔与生命关怀
1.5 语文基础与综合素养
1.6 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
1.7 语文共能与语文异能
1.8 重文轻质与文质并重
1.9 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
1.10 形成性评价与终极性评价
二、语文高考的“三利”原则
2.1 有利于甄别上的公平和公正
2.2 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最佳发挥
2.3 有利于引领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改革
三、语文高考的“四化”理念
3.1 生本化:给予基本的人文关怀
3.2 素养化:语文水平的综合性评价
3.3 表现化:以检验言语表现力为主
3.4 个性化:鼓励言语个性的发展
四、考什么:以言语性、话语性题目为主
4.1 甄别“伪能力”与“真能力”
4.2 “真能力”的效度与难度
4.3 语文基本能力:文体感、语境感、语感
4.4 “语境感中心”决定以考“语篇”为主
4.5 考查内容:言语性、话语性题目
4.6 “共能”题目和“异能”题目兼顾
4.7 选修课程检测不必在高考中单独设题
五、怎么考:以开放性、交互性题型为主
5.1 客观题在语文考试中适用性差
5.2 言语题、话语题决定了题型的开放性
5.3 语文的社会交际性决定了题型的交互性
5.4 开放性交互性的“时文评说”题型
5.4.1 “申论”题型解析
5.4.2 “新闻评论”题型解析
5.4.3 “网络帖子”题型解析
5.5 语基题、阅读题、语用题与作文题的整合
5.6 语文试题结构与题型的初步构想
5.7 写作命题的六大理念
5.7.1 题目的开放性: 自由与限制的统一
5.7.2 文体的囊括性: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5.7.3 表现的兼容性:诗性与智性的统一
5.7.4 含义的内隐性:规定与自主的统一
5.7.5 现实的观照性:生活与心灵的统一
5.7.6 题面的简明性:简洁与明白的统一
六、怎么评:以主观性、综合性评价为主
6.1 阅卷教师的素养
6.2 客观性评价的利弊
6.3 对主观性评价的检讨
6.4 总体评价与分项评价的整合
6.5 综合性评价的构想
七、命题与考试评析
7.1 坚持生本化、素养化、表现化命题方向
7.2 “怎么都对”的“四个不对”
7.3 高考作文命题质量亟待提高
7.4 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浅议
7.5 迈出了一小步之后的忧思
7.6 2005年福建高考作文的启示与思考
7.7 2008年福建及全国其他高考作文题评析
八、作文应试指耍
8.1 确保基础分
8.1.1 无偏离题意
8.1.2 无立意不当
8.1.3 无中心不明确
8.1.4 无套题抄袭
8.1.5 符合文体要求
8.2 力争发展分
8.2.1 角度的创新
8.2.2 思维的创新
8.2.3 题材的创新
8.2.4 表达的创新
附录一 语文考试:对言语生命的尊宠与嘉奖
附录二 命题:给心灵松绑
附录三 全球化视界中的写作大趋势
后记
醒过来 2022-05-07 08:24:15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K9教育是指什么阶段

K9教育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K12,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k9和k12教育模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差距在于k12指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要接受12年的教育,而k9只有九年。
但是k9和k12都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们不论是参加k9教育还是k12教育,学生们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们也会一心一意的为学生服务,学生在不仅可以参加正常的课程,还能够参加很多艺术培训。
在语文和英语的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会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两项技能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在数学,物理课堂上,老师会帮助学生锻炼学习思维,提高思维能够让学生尽快走上正确的学习轨迹。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够参加绘画,音乐,科学等课程,可这可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虔的含义是什么

“虔”的含义是恭敬。本义:虎行走的样子。引申为勇武、强固。诚敬;诚心。江西省赣州市的简称,古代赣州先称为虔州,宋朝时,虔州更名赣州,赣州的简称由此而来。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虔,虎行皃。”
2、《诗·商颂·长发》:“有虔秉钺。”
3、《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
4、《左传·成公十二年》:“虔卜于先君也。”
5、《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造句:
1、她俩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2、人们喜欢外表的虔诚,可是里面却罪大恶极。
3、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縟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翻译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意思是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出自《汉书·张良传》。
原文节选: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历史学的重大贡献。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出自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