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游南三联岛》

清尊素影 中考试题
精选回答

游南三联岛
周立波

不久以前,在一个温暖的日子里,我们游历了南三联岛。
岛在湛江东面的近海,上午九时,从广州湾的旧码头搭上登陆艇,我们坐在甲板。海里有风,略带凉意。一望深蓝的水面,有几只木船,扬起黄褐色风篷,悠然地无声地移动。对面靠左,在目力能及的地方,依稀显露的黑沉沉的一线,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启碇以后,小艇渐渐发挥积极性,越走越快了。机舱里,马达发出跟普通轮船一样的热闹的声响。波浪不大,船身一点也不颠簸。约莫一个钟头的光景,我们就看见了岛上的碧绿的林带和雪白的沙滩。水手们一边用绳尺测量海水的深浅,一边把船慢慢地驶近沙岸,随即放下船头的搭板。大家跳到岸上,横过沙滩;公路上有一辆卡车在等待着。人们纷纷上了车。我正患伤风,李立同志要我坐在司机座舱里,另外有位同志跟我坐在一起。车子前进时,承他一路介绍岛上的情况。他说,先前的南三是一个贫瘠的荒岛,树木稀零,淡水奇缺,粮食产量低,居民吃不饱。民间有句话,“有女不嫁南三仔”;只隔一条狭窄的海峡,陆上的姑娘昌不肯到这里来的。现在,这十一个互不相联的小岛,除特呈岛外,都联成了一片。气魄宏伟的勤劳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之下,发挥了移山倒海的威力。他们筑起了十四条长长的海堤,把九个小海从大洋截开,使它们变成几万亩良田,平整地种水稻,插红薯;低洼处蓄积雨水,来灌溉田土,供人饮用。现在,南三岛已经是个富庶、美丽的地方。
车子驰过一段略低的大路,两旁是平阔的水田。同座说:“这里从前就是海。”
车子“飘”过了“海峡”,在铺满黄沙和衰草的路上继续往前跑。沿途惊走了好多鸡鸭。一群毛羽灰黑的阳江鹅看见车来了,边躲边叫,其中有只大公鹅威武地把颈子伸起,嘎嘎地大嚷,声音压倒了它的同伴的合唱。一群雪白的鸭子在池沼里结成整齐的一片,从容地游走,讲解的同志说,这是北京鸭;它们从冰天雪吃青草,忽然听见背后发出一种稀有的,越来越近的音响,它回赛一赛脚劲,但由于肚子太大,脂肪也过于丰富,才跑一小段,只得认输,拐弯闪到水田里去了。广东三鸟多,在这条路上也看得出来。广东的牛大都壮实,可见饲料是足的。
一畦畦红薯的翡青的叶子,有的封了垅,开着蓝色的喇叭花;有的才插下。在这岛上,跟广东其他的地方一样,一年到头都是无霜期,都宜于栽种,只要有水、有肥、有足够的劳力。
红薯土和蔬菜园的四围土埂上,蓄着仙人掌,据说是当作篱笆,防止猪牛践踏作物的。
到达一段低洼的湿地,这里从前也是海,人们正在用木头垫高路面,车子只好停下来等待。李立同志说,“我们走路吧。”大家就弃车步行。穿过一片木麻黄丛林,我们到了灯塔公社的办公楼。这楼有两层,是用木麻黄造的。走上不陡的木梯,来到二层一间长长的大房里,我们分散坐在木椅子和木凳子上面,一痊赤脚姑娘一连端出三大盆花生。我们这起人,无论男和女,因为走了一段路,对待花生都表现了异常的热情。随后,赤脚姑娘又端上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来。

吃罢饭,大家就座。区委有位同志挂起一幅画在白布上面的地图。手指挂图,他殷勤地运用好多数字来介绍岛上过去和现在的景况。岛上的党的区委会领导着三个公社。原先,这里怕旱怕风也怕沙。四周被水包围的一片片土地,却缺乏淡水。挖井很困难,掘浅了,没有水,打深了,沙壁会塌。现在,人们堵起九个海把它们变成了九片小平野;在低洼地方,社员们筑堤蓄水,造成水库,灌田饮用和养鱼。
岛上风多。1954年秋天那次十二级台风,给人们留下可怖的印象。台风一起,飞沙走石;吹断的树木到处乱撞;房屋的顶盖飘上了天空;人畜也死去不少。而海滩的流沙,凭着风浪和潮汐的推力,成年累月往里边移动,淹没近海的村庄和田亩。
三种灾难,多少年来,岛上的人们都无法抵御,只好把它们归于天意。
解放后,党和政府发现了木麻黄这一种宝树。
木麻黄、相思树和大叶桉,同是炎州速长的坚木,防风的能手。木麻黄尤为珍贵,这种树木容易种,把它随手插在沙地里。十株准有九株活,而且长得快,三五年可以成林。它有一个怪脾气,喜欢海边贫瘠的含碱的沙地;如果把它插在不长庄稼的荒滩,它会一股劲地往上长。要是优待它,邀请它到好的土壤去安家,它倒懒洋洋地不肯长,几年都保持萎靡不振的原来的样子。几年以来,南三联岛的人们在环绕全岛的荒沙地里,种了四千三百万棵木麻黄。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一条宽阔的、稠密的林带。它不但能够防风,沙灾也给消灭了。潮水推搡着海沙往岸上奔带。它不但能够防风,沙灾也给消灭了。潮水推搡着海沙往岸上奔袭,碰到新来的木麻黄硬汉,只好站住脚;风浪卷起的第二批沙子,又被第一批同尖所阻挡,只得也往海里撤,把海水挤开,占住它让出的地盘。三年前,挨近海水栽了木麻黄的地方,到如今,沙滩加宽了一百米左右,又能栽种木麻黄。从前是沙淹回航;黄昏时节到达了湛江。
作者简介:周立波(1908——1979)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周绍仪,周凤翔,周奉梧。湖南省益阳县清溪村人。1928年开始写作,1934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左联党团工作,任《每周文学》编辑。抗战开始,他作为战地记者,写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等报告文学。1939年到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任《解放日报》副刊部副部长。1944年随王震三五九旅南下,次年随军回师北上。1946年冬到沈阳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室主任。1955年回故乡落户,并任湖南省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铁水奔奔流》、《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铁门里》、《禾场上》;散文、报导集《战场三记》、《苏联札记》、《战地日记》、《散文特写选》等。1966年写了著名散文《韶山的节日》。1978年发表的《湘江一夜》,曾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结构严谨,笔调轻松幽默,喜用方言。富有地方色彩

痴缠旧梦 2022-05-03 16:37:09

相关推荐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

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哪些园林专升本河南能报考的大学有、郑州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万方科技学院、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教育专升本的方式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展开详情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

辽宁哪些大学招自考专升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考生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是在高等院校举办的助学点学习或进入本校进行全...
展开详情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

商丘专升本有哪几个大学商丘专升本大学有、河南财政政法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普通专升本招生院校。也可以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农业...
展开详情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

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专升本大学有哪些?洛阳专升本大学有、民生...
展开详情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

城乡规划专升本的大学有哪些城乡规划主要研究城乡规划、城乡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和设计等,包括整体规划和区域规划等。例如:城市布局的规划设计,城乡道路交通的规划,河道、供水、绿化等城市市...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志存高远的意思是什么形容哪些人

“志存高远”形容有远大的志向、追求远大的理想,或者对事业上有远大抱负的人。
志存高远,汉语成语,拼音是zhì cún gāo yuǎn,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出自三国·诸葛亮《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造句:
1、志存高远,从小事做起,顽强拼搏,共同进步,创造华彩人生!
2、前程似锦,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志存高远,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渔歌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渔歌子》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的作者

“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的作者是明末清初魏禧。
这句话释义:写文章的基本思路,必须先立意,定主题,陈述中心思想。根基主干丰富了,叶子才能茂盛。立意健康,文章才能妙笔生花。
魏禧论文主张经世致用,积理、练识,他长于策、论等以广大胸怀而谋天下之事的文体,同时对其它文体的创作也都有所心得,并且写出了煌煌百万字的作品。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
著有《魏叔子文集》22卷,《诗集》8卷,《日录》3卷,《左传经世》10卷,《兵谋》、《兵法》各1卷,《兵迹》12卷。散文作品有《邱维屏传》和《大铁椎传》等。

色是独体字还是上下

“色”是上下结构,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sè,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表示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引申义有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情景;景象等。
会意字。《说文》:“色,颜气也。从人,从卩。”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色,春秋金文作(墨敢镈),左从爪,右从卩(与上爪下卩之印字不同),会面部颜色之意。战国文字承袭春秋金文,或卩旁加短横为与印字区别。秦汉金文爪旁讹作形。”色字习见于战国楚竹简,“卩”形多有省变,或加“页”旁以显示颜面之义,《说文》色字古文就从这一形体讹变而来。色字最初形体从爪在卩左侧,战国楚简色字已有讹为从“刀”形者,但秦简中仍有从爪者,不过已在右上,失去会意意味。从秦简开始,色字上部已大多讹为从刀形,汉隶皆如此形体,为楷书所继承。色字形体虽然最早见于春秋金文,但《诗经》常见,《大雅·烝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大雅·皇矣》:“不大声以色”。皆为西周时代文献,可见色字出现于西周时代。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