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爷爷教育方式 年轻父母该如何应对

口琴 知识百科
精选回答

过分偏袒孩子,成了祖辈们普遍存在的现象,久而久之,孩子的教育问题,便成了家庭的导火线。

父母该不该对孩子放任不管,多为老人家考虑呢?祖辈又是不是该给自己定好位,多吸收新的教育方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隔代”教育中,爷爷们常出现的问题吧。

三种常见的爷爷教育方式:

一、过分关注孩子。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二、过分监督孩子。害怕孩子出错,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三、严厉惩罚孩子。这种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传统教育理念,他们觉得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那么,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应该怎样应对隔代间的分歧,又把孩子教育好呢?

1、加强沟通统一认识

由于时代变迁,两代人的生活坏境和思想教育也发生了变化。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年轻父母更多的追求智慧与个性的发展,而祖辈则追求道德与礼节的传承。

无论是哪一方,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难免会因为琐碎小事而发生矛盾,甚至是争吵。两代人需要及时沟通,才能有效解除误会。

大多数老人会认为,自己是“过来人”各方面育儿经验要比年轻人要强。所以他们会主动要求来教育孩子。然而,祖辈教育往往会遵循他们的那一套,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两个问题,过分严厉与过分溺爱。

望子成龙的祖辈们,希望小孩子能够追随老一套的教育方式,顺从家人的一切成长计划和指挥。但这种看管式的生活方式,却容易让孩子出现性格孤僻等问题。与之相反,还有不少祖辈对孩子过分袒护与溺爱,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去无条件满足,不仅让孩子失去不少学习独立的机会,还会形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同时,孩子犯错时,祖辈也会用“不懂事”来当借口,掩盖孩子的错误,这样长期下去,还会造成孩子自私、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而年轻父母的育儿经验相对不足,即便在书本上获取了一些育儿知识,实际操作时也难以轻松实践。同时,教育孩子也容易发生“跟风”行为,在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与心理的情况下,将一些方法生搬硬套在孩子身上。

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则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父母和祖辈应当多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2、祖辈要积极吸收新知识

相对年轻的父母,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在应付孩子上,相对容易许多。他们同时有着较深的社会阅历,可以指引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增强他们分辨好坏的能力。

但随着社会发展,他们的很多育儿观念也逐渐落伍,甚至会显得格格不入。如今,仍有很多人抱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同时,封建迷信旧思想也依然存在于部分老人头脑中,例如孩子病了,他们不是去医院,而是求神拜佛,或者会找些土方法来解决孩子的毛病。这样长时间下来,就给孩子灌输了不少旧思想,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正确世界观,与创新发展。

所以,祖辈也需要积极寻求改变。一方面需要给自己定位清楚:什么是分内之事,什么只能起到辅助孩子父母的作用。

在孩子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祖辈不应该立即出面阻止。不少孩子遇到父母责备时,就闹着去找爷爷奶奶帮忙,而祖辈的不适当干涉,就会降低父母的微信力。相反,祖辈应该和父母站在同一阵线,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父母才是最终的决策者。

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科学性地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祖辈们可以从育儿杂志、书刊、电视上进行了解,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去参加“育儿培训”的课堂,时尚的老人更是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来学习更多的育儿方法。

燕儿悠悠无影踪 2023-08-13 14:19:03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