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内容概括(西游记第一回)

天南星
精选回答

1、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2、在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一天仙石崩裂,从石头中滚出一个卵,这个卵一见风就变成一个石猴,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3、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涧中的泉水,饿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4、整天和山中的动物一起玩乐,过得十分快活。

5、一天,天气特别热,猴子们为了躲避炎热的天气,跑到山涧里洗澡。

6、它们看见这泉水哗哗地流,就顺山涧往前走,去寻找它源头。

7、猴子们爬呀、爬呀,走到了尽头,却看见一股瀑布,像是从天而降一样。

8、猴子们觉得惊奇,商量说:“哪个敢钻进瀑布,把泉水的源头找出来,又不伤身体,就拜他为王。

9、”连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来,高声喊道:“我进去,我进去!” 那石猴闭眼纵身跳入瀑布,觉得不像是在水中,这才睁开眼,四处打量,发现自己站在一座铁板桥上,桥下的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着流出来,将桥门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

10、石猴走过桥,发现这真是个好地方,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样样都有。

11、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过一样,天然的房子,安静整洁,锅、碗、瓢、盆,整齐地放在炉灶上。

12、正当中有一块石碑,上面刻: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3、石猴高兴得不得了,忙转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14、猴子们见石猴出来了,身上又一点伤也没有,又惊又喜,把他团团围住,争着问他里面的情况。

15、石猴抓抓腮,挠挠痒,笑嘻嘻地对大家说:“里面没有水,是一个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风我们有地方躲,下大雨我们也不怕淋。

16、”猴子们一听,一个个高兴得又蹦又跳。

17、猴子们随着石猴穿过了瀑布,进入水帘洞中,看见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一个个你争我夺,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争床的争床,搬过来,移过去,直到精疲力尽为止。

18、猴子们都遵照诺言,拜石猴为王,石猴从此登上王位,将石字省去,自称“美猴王”。

19、美猴王每天带着猴子们游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过去了。

20、一天正在玩乐时,美猴王想到自己将来难免一死,不由悲伤得掉下眼泪来,这时猴群中跳出个通背猿猴来,说:“大王想要长生不老,只有去学佛、学仙、学神之术。

21、” 美猴王决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学那长生不老的本领。

22、第二天,猴子们为他做了一个木筏,又准备了一些野果,于是美猴王告别了群猴们,一个人撑着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23、大概是美猴王的运气好,连日的东南风,将他送到西北岸边。

24、他下了木筏,登上了岸,看见岸边有许多人都在干活,有的捉鱼,有的打天上的大雁,有的挖蛤蜊,有的淘盐,他悄悄地走过去,没想到,吓得那些人将东西一扔,四处逃命。

25、这一天,他来到一座高山前,突然从半山腰的树林里传出一阵美妙的歌声,唱的是一些关于成仙的话。

26、猴王想:这个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顺着歌声找去。

27、唱歌的是一个正在树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从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这座山叫灵台方寸山,离这儿七八里路,有个斜月三星洞,洞中住着一个称为菩提祖师的神仙。

28、美猴王告别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树林,走过山坡,果然远远地看见一座洞府,只见洞门紧紧地闭着,洞门对面的山岗上立一块石碑,大约有三丈多高,八尺多宽,上面写着十个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29、正在看时,门却忽然打开了,走出来一个仙童。

30、美猴王赶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说明来意,那仙童说:“我师父刚才正要讲道,忽然叫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来了个拜师学艺的,原来就是你呀!跟我来吧!”美猴王赶紧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着仙童进到洞内,来到祖师讲道的法台跟前。

31、猴王看见菩提祖师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两边站着三十多个仙童,就赶紧跪下叩头。

32、祖师问清楚他的来意,很高兴,见他没有姓名,便说:“你就叫悟空吧!” 祖师叫孙悟空又拜见了各位师兄,并给悟空找了间空房住下。

33、从此悟空跟师兄学习生活常识,讲究经典,写字烧香,空时做些扫地挑水的活。

34、很快七年过去了,一天,祖师讲道结束后,问悟空想学什么本领。

35、孙悟空不管祖师讲什么求神拜佛、打坐修行,只要一听不能长生不老,就不愿意学,菩提祖师对此非常生气。

36、祖师从高台上跳了下来,手里拿着戒尺指?孙悟空说:“你这猴子,这也不学,那也不学,你要学些什么?”说完走过去在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手走到里间,关上了门。

37、师兄们看到师父生气了,感到很害怕,纷纷责怪孙悟空。

38、孙悟空既不怕,又不生气,心里反而十分高兴。

39、当天晚上,悟空假装睡了,可是一到半夜,就悄悄起来,从前门出去,等到三更,绕到后门口,看见门半开半闭,高兴地不得了,心想:“哈哈,我没有猜错师父的意思。

40、” 孙悟空走了进去,看见祖师面朝里睡着,就跪在床前说:“师父,我跪在这里等着您呢!”祖师听见声音就起来了,盘?腿坐好后,严厉地问孙悟空来做什么,悟空说:“师父白天当着大家的面不是答应我,让我三更时从后门进来,教我长生不老的法术吗?” 菩提祖师听到这话心里很高兴。

41、心想:“这个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不然,怎么能猜透我的暗谜。

42、”于是,让孙悟空跪在床前,教给他长生不老的法术。

43、孙悟空洗耳恭听,用心理解,牢牢记住口诀,并叩头拜谢了祖师的恩情。

44、很快三年又过去了,祖师又教了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法术和驾筋斗云的本领,学会了这个本领,一个筋斗便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路程。

45、孙悟空是个猴子,本来就喜欢蹦蹦跳跳的,所以学起筋斗云来很容易。

46、有一个夏天,孙悟空和师兄们在洞门前玩耍,大家要孙悟空变个东西看看,孙悟空心里感到很高兴,得意地念起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棵大树。

47、师兄们见了,鼓着掌称赞他。

48、大家的吵闹声,让菩提祖师听到了,他拄着拐杖出来,问:“是谁在吵闹?你们这样大吵大叫的,哪里像个出家修行的人呢?”大家都赶紧停住了笑,孙悟空也恢复了原样,给师父解释,请求原谅。

49、菩提祖师看见孙悟空刚刚学会了一些本领就卖弄起来,十分生气。

50、祖师叫其它人离开,把悟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且要把孙悟空赶走。

51、孙悟空急了,哀求祖师不要赶他走,祖师却不肯留下他,并要他立下誓言:任何时候都不能说孙悟空是菩提祖师的徒弟。

南柯梦 2023-08-15 16:28:52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森是木字旁还是木字头

“森”是木字旁,森(读音sē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说文》中说“森,木多貌。”可见,“森”的本义是树木茂密的样子。后引申为众多。又由本义引申为阴森,幽暗的样子。
“森”是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森”字由三个“木”字按照品字结构组成。但商代甲骨文刚开始时并不是按照这种结构组成的,而是在一条直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森”的结构才开始变化,且延续到后世。
“森”字是会意字。由三“木”构成,意思是由特别多的树连在一起,由此也产生了森林的含义。“森”的本义是指树木茂密的样子。杜甫《蜀相》中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里引申为众多之义。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中说“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森林里光线幽暗,故引申为阴沉、幽暗的样子。

后是半包围结构吗

“后”是半包围结构。
后,读音hòu,是合并字,合并“后”与“後”。“后”,从人从口,司的镜像,君后也,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本义是发号施令者,即君主。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后,继体君也。
2、《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青后、后镜、后郑、主后、后叙、后时、望后、后幅、后开。
反义词:先、前。

金瓯是什么意思

金瓯的意思是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酒杯的美称。
金瓯,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 ōu。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
例句:
1、《明史·钱龙锡传》:“帝仿古枚卜典,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2、清·黄遵宪《感事》诗:“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3、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4、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翻图史,凿田畴,睢阳世世如金瓯。”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什么意思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的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不越出规矩。
浅尝辄止,汉语成语,拼音是qiǎn cháng zhé zhǐ,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又指博而不精。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难。
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近义词:半途而废、浮光掠影。
反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