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临窗观景
精选回答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离思 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品背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基本上是个中国人都会吟这两句诗。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写给谁的,为什么写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去看看这首诗背后的故事!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元稹。

元稹,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的大诗人,他和白居易一起被合成为“元白”,中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乐府运动”就是由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导的。

所谓“新乐府运动”,听起来高大上,简单点说就是反对无病呻吟,少写大家看不懂的诗。

主张写通俗诗、时事诗,争取让诗能被我们这些老百姓看懂。

而这首诗是悼亡诗,是元稹写给他早逝的妻子的。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二十四岁的元稹科举落榜,失魂落魄地走在长安的大街上,被欣赏他才华的太子少保韦夏卿收入门下。

不仅如此,这位享有崇高地位的太子老师不顾家人反对,还进而将自己年方二十的小女儿韦丛下嫁给了元稹。

虽然这桩婚姻在当初带有相互利用的性质:韦夏卿坚信才华横溢的元稹会有大好前程,元稹则认为可以借助这桩婚姻出人头地。

但歪打正着的是,这对年轻夫妻在婚后却是恩爱百般,同甘共苦。

后人记载说,天仙下凡一样的韦丛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还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在元稹不得志的时候,无怨无悔地伴着他过着清贫的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体贴丈夫。

不幸的是,七年后,年仅二十七岁的韦丛就因病去世。

此时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最高检察院的检察官,美好生活刚刚开始就痛失爱妻,令诗人悲痛无比。

在妻子下葬那天,元稹情不能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亡诗。

作品赏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元稹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是仓促、随意的意思。

仓促的走过花丛,我却懒得回头看。

这里的“花丛”当然不仅仅指自然界的花丛,更是暗指其它的众多的美丽女子。

她们纵使再美,我也无心打量她们,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就是这个意思。

“缘”是因为的意思。

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而不是“全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结 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写给妻子的悼亡诗。

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实在感叹这世间再也遇不到这样美丽、善良的姑娘了。

所以干脆“取次花丛懒回顾”,宁愿把最初的美好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也不愿意滥竽充数,草草地选择一个人——这也就是当代大龄剩男剩女们为什么那么多的原因。

时至今日,这首诗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它也不仅仅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感情。

凡是感觉如今的人、事、物比不上曾经的、最初的美好,都可以用这首诗来表达。

比如你曾经感受过大城市的繁华,就再难忍受小城镇的闭塞;吃过最正宗的火锅,就对其它火锅失去了兴趣;看过了好的电影,就难以接受烂片。

曾经的美好,和现在的无奈,都尽在这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之中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大概是每个有过感情经历的人都会吟诵的一句诗。

它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

有人说这是一首坚贞的爱情诗句,呵呵,如果说元稹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你还会这么认为吗?如果不去管元稹本人的感情经历,大概每个人都会觉得这个诗人一定追求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但实则不然,他不但是一个感情经历极其丰富的人,而且干过始乱终弃的事儿还不止一件。

那么这首诗,其含义又该怎么理解呢?拓跋氏的“混血王子”元稹,字微之。

唐朝有不少混血儿,包括有胡人血统的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

元稹也是其中一人,他的祖上原本是北魏拓跋氏,而北魏第七代皇帝起,拓跋氏改汉姓为元,所以元稹姓元。

他大概也有高鼻深目,骨感的脸庞和凉薄的唇。

好死不死的,还文采超绝,写得了诗文,论得了国策,中过科举,当过宰相。

这种男人,注定有万千的女子为之倾倒,在那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年代,你想让他专情于一人,似乎太过困难了。

诚然,他也没准备三千弱水只取一瓢,甚至中举之前和中举之后,小样的,有两幅面孔。

《西厢记》的真实结局元杂剧里有一出叫《西厢记》,正是改编自元稹的小说《莺莺传》讲的是张生与崔莺莺从花园私会开始,冲破重重阻碍,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故事。

《西厢记》的作者甚是良心,给了一对有情人一个完满的结局,而元稹的《莺莺传》里,却完全是另一个结果。

据说元稹少年时曾与自己的远房表妹崔莺莺相识。

少年多情,见表妹花容月貌,又通晓诗文,元稹不由动了心思。

只是当时表妹并无心与他,元稹只好让丫鬟红娘帮忙。

丫鬟出了个主意,让他写诗给崔莺莺。

元稹依计行事,果然崔莺莺有一颗文青的心,兼着元稹的诗写的深情款款又恰到好处,崔莺莺一颗心逐渐被他融化。

两个人肯定经常在花园见见面,拉拉小手什么什么的。

两个人刚好上没多久,元稹便赴京赶考,考试结果自然是不错,元稹二十四岁当上了校书郎。

不错此时的元稹对崔莺莺完全变了一副态度,不仅恩爱不在,还说是崔莺莺主动投怀送抱,他自己没得办法。

这一切都在他的小说《莺莺传》里,讲崔莺莺说成是“尤物”﹑“妖孽”,就如同魅惑商纣王的妲己。

两个人虽然春风几度,但他不愿意沉沦,所以坚决要逃出生天。

这就如同你自己戒不掉美食,但一看到自己发胖的身体就说是火锅米饭大盘鸡的错,跟你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理由如今咱们看来都不由的要发出一声冷笑,但是没想到的是,这小说一出来便被无数人所喜爱,就连主考官韦大人家的千金都看到爱不释手。

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按说你对别人始乱终弃,自己也终归会遭到报应。

没想到这一轮下来,元稹不但没有遭到什么报应,还迎娶了白富美,就是前面说的主考官家的韦小姐。

韦小姐的父亲此时已经是太子少保,她嫁给一个小小的校书郎是名副其实的下嫁。

男人碰到美好的女子没有不动心的,韦小姐给元稹带来的惊喜不亚于买了5块钱彩票竟然中了几个亿。

她容貌姣好,贤惠体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把元稹并不富裕的家庭料理的明明白白郁郁贴贴,更重要的是,元稹还得到了岳父的接济和提拔。

不知道是谁说过,天下女子能共患难的少能富贵的多。

元稹倒是不至于贫穷的揭不开锅,但与未发达时愿意同甘共苦的女子,又这么美好,谁能不为之动容呢?前有刘邦对吕雉,后有朱元璋对马皇后,这种女子值得珍惜。

元稹虽然“渣”过,但在韦小姐面前,也不得不掏出一颗真心。

可以说两个人的感情十分好,前前后后诞下好几个孩子。

元稹后来终于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没想到就在这时候,年仅二十七岁的韦小姐撒手人寰。

而且岳父也驾鹤西游,甚至他和韦小姐所生育的几个孩子也相继夭折,只剩下一人。

而他自己。

因为得罪了宦官,被贬江陵。

这样的打击,就如同一步步登上天梯,行走在云端,却突然一脚踩空,跌落下来。

原本幸福的一家,自己也平步青云,如今却成了孤家寡人,还成了罪臣。

有句话叫“善恶终有报,只争早与迟”。

不知道元稹的这一番遭遇,是不是因为他曾经对别人的不仁不义,所以老天来惩罚他。

婚外情和“爱情”不沾边和韦小姐在一起的七年,虽然短暂却是元稹生命里最美好的日子。

有人说他的这首《离思》表现的是对韦小姐无尽的思念和坚贞的爱情。

无尽的思念或许有,坚贞的爱情却不见得。

就在他的妻子病死的那一年,他在四川遇上了素有唐朝第一女诗人之称的薛涛。

他明知道对方比自己大十岁,他也给不了薛涛一个安稳的生活,却依旧去招惹她,和她坠入爱河。

两个人携手同游,你侬我侬。

好日子过的差不多了,他跑回去洛阳,还不忘和薛涛鸿雁飞书。

两个人虽然确定会再见面,但元稹却遇上了能歌善舞的刘采春。

此时的刘采春,已经嫁作他人妇,两个人着着实实玩了一把婚外情。

薛涛这个大10岁的姐姐,被他扔在了一边。

薛涛后来久等不过,慢慢的年纪大了也看透了所谓男女情爱,毅然穿上道袍去当女道士去了。

相比之下,刘采春比较凄惨,和崔莺莺的下场差不多,被元稹始乱终弃。

估计刘采春的夫君也是早早就发现了二人的端倪,原本刘采春还敢大胆的喊一句“因为爱情”,搞不好还能轰轰烈烈的来一次红拂夜奔,和元稹私奔去找个逍遥的地方当神仙眷侣。

如今元稹拍拍屁股走人了,她想起了自己的轻狂和所托非人,羞愧难当,干脆跳河自尽了。

和元稹有一腿的女人,绝对不止这些。

同是被贬,北宋的苏轼一路之上酿酒,做东坡肉,读陶渊明,还给当地的百姓做好事;而元稹却一路泡妞,一刻也不停歇。

这可能就是为啥苏东坡被那么多的人喜欢,元稹却饱受争议的原因吧。

《离思》是元稹困顿时写的,人也只有困顿时才会接二连三的想起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

但是至于对亡妻有多么忠贞这不好说,毕竟诗句虽然写的漂亮,亡妻的周年还没过,自己就和薛涛滚在了一起。

读起这首诗,更大的感觉,是对曾经美好日子逝去不再回来的惋惜。

这可能才是元稹内心的真实想法吧。

持之以恒 2023-09-04 13:27:08

相关推荐

小厨宝里的水怎样放掉

放掉小厨宝里的水的方法是关闭小厨宝进水的总开关,关闭电源,为安全起见可以拔掉插头,拆掉出水阀的那个安全阀,然后将水放干净,再加入新的水,避免空气进行氧化腐蚀内胆壁。小厨宝是杭州康泉热水器有限公司旗下的热水器品牌...
展开详情

鱿鱼包饭怎么做?

鱿鱼去内脏,去皮洗干净,把鱿鱼须切丁,瑶柱切丁,扇贝一分为二鱿鱼丁,扇贝丁,虾仁,用沸水焯一遍乘出来用热油炒一下,煸香,虾仁炒熟加入米饭,味极鲜,胡椒粉,炒好的海鲜翻炒把炒好的米饭塞进鱿鱼里面,用牙签封住口鱿鱼...
展开详情

荷荷巴油去黑头可以怎么做

1、耐受皮,涂荷荷巴油的区域可以轻柔按摩半分钟,再结合温和的氨基酸洁面洗去。2、敏感皮导致皮肤出现反应后,可以采取静敷的方法,让荷荷巴油在去黑头区域停留5分钟,再用温和洁面洗去。3、如果担心用荷荷巴油前后共清洁...
展开详情

热血江湖正邪可以组队吗

能组队,不过要有条件的:1级别相差不能大于10级,PK模式要关了。2在正邪大战时不能组。3组队的队伍级别和你的级别相差不能大不10,要不然队长也是组不了你的哈。...
展开详情

简单六招使女人轻松瘦大腿

做高抬腿运动每天起床后,可以在客厅或房间做五组高抬腿运动,每组一分钟,每做完一组可以休息一会。高抬腿是一种很好的瘦大腿运动,它很好地运动到大腿上的肌肉,促进腿部脂肪的燃烧。想摆脱大象腿的你,想穿上短裙热裤,那每...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