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姚广孝身份揭秘,姚广孝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

水晶年华 知识百科
精选回答

《大明风华》里面的姚广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他一直待在鸡鸣寺里,但是朱棣、朱瞻基等等,他们一旦有什么事情有什么疑问,都会去找姚广孝解决,朱瞻基想要问明白自己和孙若微之间究竟还有什么事情,可是姚广孝自然不会多说。姚广孝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受到重视?历史上的姚广孝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1.姚广孝为什么要帮朱棣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篡夺了建文帝的皇位。朱棣的这一做法,也引来了很大的争议,《大明风华》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段故事。在朱棣还活着的时候,一个身份很神秘的和尚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就是姚广孝。对于不熟悉明朝那段历史的人,可能并不知道《大明风华》姚广孝有多厉害,他的历史原型就是明成祖时期著名的黑衣宰相,同时他也是靖难之役背后的主要策划者。

在《大明风华》第二集中,皇太孙朱瞻基因为担心自己的父亲丢掉太子之位,就到寺庙里去找了一个老和尚帮自己答疑解惑,这个老和尚就是姚广孝。姚广孝,一个搅动了明朝风云政变后又功成身退的人,他是靖难之役背后的主要推动者,朱棣对他十分倚重和信赖。

历史上姚广孝虽然年纪轻轻就出家当了和尚,但是一方寺庙根本困不住他的鸿鹄之志,他因为足智多谋,精通佛法,马皇后病逝的时候,姚广孝被朱元璋选中,为她诵经祈福。也就是这个契机,让他结识了燕王朱棣,两个人一拍即合,后来姚广孝就成了燕王身边的谋士。

在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诸王相继受到牵连的时候,也是姚广孝给朱棣出主意,怂恿他起兵谋反,推翻建文帝的统治。姚广孝帮着朱棣训练兵马,帮着他锻造兵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所以能够成功,这背后也少不了姚广孝为他出谋划策。

后来朱棣当上了皇帝,封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不仅让他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朱棣还把自己最喜欢的皇长孙朱瞻基也放心交给姚广孝,让姚广孝帮着教导他。历史上姚广孝八十四岁的时候病逝,他死后,明成祖朱棣为了悼念姚广孝,还特意罢朝两日,足以见得姚广孝在永乐朝时期的地位。

2.姚广孝历史原型

历史上姚广孝是朱棣能够击败朱允炆并且顺利登基的关键人物,姚广孝一手策划了靖难之役,是著名的黑衣宰相。不过姚广孝为什么要帮朱棣呢?姚广孝是出家人,精通三教,以他的身份来说为什么要站在朱棣这边令人存疑。实际上,姚广孝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要实现自我价值,他虽然是僧人,但他的理想一直是治理国家,而朱棣给了他一个实现理想的机会。姚广孝除了帮助朱棣登基以外,还在很多其他方面也立有功劳,实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深受皇帝朱棣器重的大臣,他“上朝穿朝服,退朝着僧服”,他就是人称“缁衣宰相”的道衍和尚,而这个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人,原名叫姚广孝,正宗苏州人。

这位宰相,与苏州走出去的其他宰相陆元方、申时行、王锡爵等都不太一样,可以说是非常的另类。

公元1335年,姚广孝出生于苏州阳澄湖边的湘城镇,其祖父、父亲都是以行医为生。就在姚广孝14岁那年,他的父母双双去世,姚广孝便到了村西头的秒智寺出家,后来到穹窿山福臻禅院为僧,法号道衍。

道衍和尚年纪虽小,却有济世安邦之志,加之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很快便成为一位精通文学、诗画、佛理、儒术、方术,以及政治、军事和建筑的杂家,与明初时的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交情。

据记载,有一次道衍云游到嵩山寺挂单,碰巧遇上了元末著名的相面先生袁珙。袁珙看了他一眼就说:你这个人绝对是“异僧”,和元初辅佐忽必烈进取中原的名僧刘秉忠是一类人。

姚广孝听后大喜,更坚定了他入世建功的信念。后来,他果然做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成就了他“黑衣宰相”的一世英名。

3.姚广孝历史原型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

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少师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顾炎武:“少师之才,不下于文成(王阳明),而不能行其说者,少师当道德一,风俗同之日,而文成在世哀道微,邪说之作之时也。”

李贽:“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青丝到白发 2023-08-15 12:14:15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西游记的体裁

《西游记》的文学体裁是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妖怪魔法高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

亭亭玉立是形容外貌还是神态的

“亭亭玉立”是形容外貌的,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处:
1、《北齐书·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2、《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3、《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
造句:
1、几年的光景,那个大姐姐已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2、几年不见,邻居家的那个小女孩儿已经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3、瞧,那个小女孩长得亭亭玉立,多漂亮。
4、她是个亭亭玉立、美丽清秀的姑娘。
5、她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女人,虽然年过花甲,但鹤发童颜,十分年轻。
6、几年不见,她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天香国色了。

质询是什么意思?质量的质

“质询”的意思:质疑询问。
出处:
1、茅盾《锻炼》一:“端进茶来的时候,阿金便成了质询的对象。”
2、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二章:“他回答代表质询。好厉害的质询,他记得,连珠炮般的发问,把他震懵了。”
造句:
1、多少世代以来许多神学家和历史学家就在著书立说,考证和质询这些宗教传说的真实性。
2、在职代会闭会期间,要实施职工代表政务质询制度,畅通民主管理渠道。
3、对于住户们反复质询其为何不带支验电笔检测一下,陈无言以对,最后离开。

艺术和技术的区别

技术与艺术相比,技术更强调功能,艺术更强调表达。
“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
“艺术”是广泛的人类活动(或其产品),涉及创造性的想象力,旨在表达技术熟练程度、美感、情感力量或概念、观念。
“技术”造句:
1、爸爸如饥似渴地钻研技术,成为全厂革新能手。
2、白医生对医疗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3、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4、举重运动员不但要有力气,还得懂技术。
5、我们需要大批有魄力、懂技术、会管理的干部。
“艺术”造句:
1、齐白石笔下的小鸡真有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
2、观众对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赞不绝口。
3、我们要努力发掘民间艺术的宝藏。
4、晚会上,艺术家们还表演了几个戏剧片段。
5、人们密密层层地坐在广场上,观看“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