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历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改变自己 初三试题
精选回答

本文是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初三历册期末试卷带答案,仅供大家查阅。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题卡)

1.下列表述,符合右图名画作者的是()。

A.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B.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成就

C.他是历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D.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2.今天,有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的最早出现与哪部历史文献有关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汉谟拉比法典》

3.“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光荣革命

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D.工业革命

4.解放“手”的最早发明是()。

A.珍妮机B.蒸汽机C.内燃机D.飞梭

5.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某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拿破仑战争

6.“在欧洲以外直接依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这是对哪种罪恶的揭露()。

A.封建制度B.奴隶制度C.资本主义D.殖民扩张

7.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会晤

8.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你无法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

A.穿印度的棉衣B.打电话聊天

C.吃美洲产的玉米D.喝中国产的茶叶

9.“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些歌词引自()。

A.《国际歌》B.《宅地法》C.《复活》D.《英雄交响曲》

10.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无法调和,主要是围绕下列哪一问题 ()。

A.工业品进出口问题B.是否开放国内市场问题

C.奴隶制的存废问题D.是否提高关税问题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B.新议会的召开

C.内战爆发D.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

12.“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句话反映了()。

A.英国圈地运动中出现了“羊吃人”的悲剧B.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C.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D.美国内战后解放的黑奴的处境

13.历第一个圆了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而被称为“航天飞行器的先驱”的是()。

A.奥托B.莱特兄弟C.富兰克林D.蒙特哥菲尔兄弟

14.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B.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C.棉花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15.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手机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6.历史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办一期黑板报,宣传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适合的标题是()。

A.开辟新时代的“宣言”B.引领时代的思考

C.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D.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17.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B.性质C.特征D.结果

18.右图武器最可能首先出现在哪一次战争 ()。

A.拿破仑对外战争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19.“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种18世纪中期以前的传统看法,被下面哪一位科学家创立的伟大理论打破 ()。

A.牛顿B.达尔文C.托尔斯泰D.爱因斯坦

20.下列说法,符合右图人物的是()。

A.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

B.他主张以人权反对神权

C.他最重要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学说

D.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二、辨析说理(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其中,第21、24小题各6分,第22、23小题各3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1.英语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最直接的原因是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3分)

错误:

理由:

22.1773年,美国青年约翰看到英国对家乡残酷的殖民统治,激起了他反抗英国统治的决心。几年后他参加了战争,并跟随后来的美国第一任总统林肯南征北战,取得了赫赫战功。(6分)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23.17世纪80年代末,一位法国人坐飞机到英国旅游。在英国期间,他观赏了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并对最近发生的光荣革命赞叹不已。(6分)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24.14—17世纪的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3分)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分)反映的是哪方面的举措 (2分)

(2)除上述内容外,这一历史事件还有哪些内容 (举一例)(2分)

(3)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在电力的运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电报、电话等新兴电器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2分)

(3)两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了新能源,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是什么 (4分)

(4)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以后,你有何感想 (2分)

四、问题探究(本大题共2小题,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0分,共22分)

27.回答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问题。

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

(1)下列哪一项是当时探险者的梦想 ()。(2分)

A.寻找刺激B.挑战世界C.追逐金钱D.扩张领土

(2)美洲长期以来与世隔绝。把它与世界开始联系起来的转折性历史事件是()。(2分)

A.迪亚士远航B.哥伦布远航C.达伽马远航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3)写出因哥伦布的发现而命名的土著居民的名称。(2分)

(4)有人把新航路的开辟称为“世界的发现”。你认同此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6分)

28.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一次军事演习。演习在奥匈帝国控制的波斯尼亚举行,并以邻近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年仅17岁的普林西普立刻冲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妇开枪射击。结果斐迪南夫妇毙命,普林西普被捕。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04页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分)

(2)这一历史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分)

(3)第一次世界大战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大战涉及欧、亚、非三洲,双方阵亡840万人,伤2100万人,战争中共支出战费2084亿美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学习本课以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2345678910

CADADDCBAC

11121314151617181920

BBBDDCBCBA

二、辨析说理

21.错误: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

理由:英语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最直接的原因是英国的殖民扩张。

22.(1)错误:美国。

理由:美国是在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后才成立的。

(2)错误:林肯。

理由:美国第一任总统是华盛顿。

23.(1)错误:坐飞机。

理由: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2)错误:但丁。

理由:《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24.错误:启蒙运动。

理由: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

三.材料解析

25.(1)日本明治维新。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3)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经济等。

26.(1)蒸汽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

(3)“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问题探究

27.(1)C。(2)B。(3)印第安人。

(4)同意。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了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28.(1)萨拉热窝事件。(2)一战的爆发。

(3)世界大战的发生是整个人类的悲剧,一切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都是对人类社会犯下的罪行;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社会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试卷评析: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说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课标将教学评价主要定位于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评价的方法也是侧重于这两种评价范畴,所以试题命制也应以此为核心。

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史学教育的渗透性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是在学生阅读材料、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生发的。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绝好材料。解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心灵得到洗礼的过程。

一、命题思路:

这次试题命制是初三年级学习世界历史以来第一次大容量考试,由于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相比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感觉不易学。所以第一次考试在试题命制上偏易,以基础为主,拔高为辅,设置梯度,以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够通过认真复习得到一个较好的成绩,从而

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本试题呈现如下特点:

1.考点覆盖面广,基础知识考查灵活。注重基础,覆盖较广。从头至尾所出现都是学生熟知的历史素材。难难易比例适中,遵从先易后难,逐级“爬坡”的原则,让全体学生都能进入,即使难度较大的主观题也通过分层设问让大多数学生得分。试题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上述所列知识点均为初中历史教材中最基本的内容,或者说是初中历史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均从大处命题,有的考查重要历史人物的突出功绩,有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典型意义,有的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有的考查重要科技文化成果,总之,灵活多变,指向明确,不琐碎,不机械,不冗长,不拖沓。全卷没有一个机械的简单的死记硬背的试题,知识点的覆盖面如果以单元计占85%,覆盖面广,测试效果好。

2.新材料、新情境丰富。创设丰富的新材料。全卷文物图片、文字材改错题。这些新材料、新情境极大地丰富了能力考查的内涵、角度,扩充了知识容量,激发了学生思维,使试题鲜活生动。

3.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设置丰富的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进而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进行说明、分析或论证的方法和能力。

4.设计改错题可帮助学生清晰准确记忆知识点,不容易混淆而发生张冠李戴,记忆知识的效果更好更科学。

5.强化史学功能,灵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鉴往知来,服务当今,塑造学生良好品质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6.重视历史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三大题中。设置开放式问题给了学生以思维的拓展空间。

考试中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综合题考出了书中的重点知识,这就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本次考试考的既是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又需要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度,例如:选择题2,3,4,6,7,9,11,12,13,14,19,20,题。本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12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题干所提示的内容学生了解不太清楚。其次是第4题、第14题,19题、第22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

考试中的试题出的很有特色。此题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能力,有一定难度。但当中也反映出问题:其中本次考试考的既是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又不是学生所轻易能答对的,考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度和灵活性及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观点,例如:25、26题是学生最容易丢分的地方。特别是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考察,俩次科技革命,学生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学生做的时候就无从下手。追其原因是平时对所学历史死记硬背,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中结。

还暴露出一个问题,书写问题最为严重首先是外国的人名、地名,由于音译的问题学生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次是文字表述中语言表达不到位、不流畅。再有就是书写格式和字迹潦草,让人看不清就是写错别字,部分学生的卷面不整洁。

易混例如: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美国是黑人奴隶制,而俄国是农奴制等等。

记忆不准确尤其表现为对时间的记忆。

二、考试结果:

从试卷的得分情况来看,预期目标基本实现。85%的学生达到及格,低分率几乎为零,优秀率达到35%。学生通过考试对学习世界

历史增强了信心,感觉到学世界历史也并不难。

三、改进方法:

1)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1、在教学中加强比较,经常把同类、易混的内容放在一起对比。帮助学生自己把相同、相似、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归纳整理。

2、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记忆的方法,通过课前提问,课后作业等形式强化记忆。

2)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1、加强训练。通过作业、练习强调规范问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潇湘夜雨 2022-05-02 17:33:53

相关推荐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2022山东高考490分能上211吗 可以上的学校

山东高考490分不能上211。211大学2021年在山东投档分数线最低的一所大学为西藏大学,其对应的最低分为522分,最低位次为106395名。山东高考490分能上的学校名称批次平均分安庆师范大学本科494重庆...
展开详情

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

西安的艺术培训班也比较多,艺考生想要让成绩更好,可以去培训班,小编整理了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前十名,来看一下!西安高考艺术培训班有哪些青卓学校西安博纳学校西安丹青艺考六艺传媒西安天艺影视培训学校陕西六艺传媒教育中...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西门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雪月是什么意思

雪月,汉语词语,拼音是xuě yuè,意思是指明月。雪和月。
释义:
1、明月。
出自唐代贾岛《酬胡遇》:“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2、雪和月。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造句:
1、透过书籍,人们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百般生态,去感知风花雪月,去领略高山流水,去体验世态炎凉。
2、大理美景“风花雪月”一如其名,自是美不胜收。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有: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4、列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文: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9、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译文: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10、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掌管大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到宏观的、长远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的人却一定要清楚细节的、切近的事情。

1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13、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代李绅《答章孝标》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14、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代杜荀鹤《小松》

译文: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归宿感什么意思?

归宿感的意思是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
归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归;止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
示例: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感是汉语一级字,读作gǎn或hàn,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动人心也”,由此引申出触碰、觉得、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等含义;由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申为向对方表示谢意;由觉得引申出生物体因病菌或病毒侵入而发生病变的含义。又用作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