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改变不了人体的酸碱平衡状态
所有的健康人身体始终处于酸碱平衡状态,他们的血液、组织液的酸碱度(氢离子浓度)始终维持在7.4左右,不能低于7.35也不能高于7.45。这种稳定状态是通过很复杂的调节系统完成的。首先是通过呼吸功能调控,在体液偏酸时,多呼出些二氧化碳,在体液偏碱时,少呼出些二氧化碳。其次是通过肾脏调节,在体液偏酸时多排出些酸性物质,在体液偏碱性时多排出些碱性物质。同时,血液内还有四个缓冲对(碳酸盐缓冲对、磷酸盐缓冲对、血红蛋白缓冲对和血浆蛋白缓冲对)随时对血液的酸碱度进行微调。人体这种调节能力属于正常的生理功能,不需要去人为干涉。有的人尿液偏酸性,有的人尿液偏碱性,或者一个人的尿液有时候偏酸性有时候偏碱性,那正是身体通过多排泄酸性物质或多排泄碱性物质来调节身体酸碱平衡的表现。并不是“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的表现。
食物和饮水不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度
水及各种水溶液的酸碱度是以其氢离子浓度(pH)来表示。pH等于7为中性,pH大于7为碱性,数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pH小于7为酸性,数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我国的饮用水标准规定pH在6.5~8.5之间都是合格的饮用水。喝弱酸性或弱碱性水都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更不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过分渲染“弱碱性水”大概是商业目的,对健康并不要(YIqiG.Cn)。
人们的日常食物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几大类。米面杂粮等谷类,肉鱼禽蛋等动物性食物及一些坚果等称为“成酸性食物”。因为它们含有磷、硫、氯等元素较多,其燃烧后的灰份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推断其在体内代谢可能生成的酸性产物占优势。各种蔬菜、水果、豆类和奶类等称为“成碱性食物”。因为它们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较多,其燃烧后的灰份溶于可水后生成碱性溶液,推断其在体内代谢后可能生成的碱性产物占优势。但是,这种推断至今还未能科学证实在。人体的代谢过程极其复杂,代谢产物不计其数,不能简单地认为吃了酸性或碱性食物就会影响体液的酸性或碱性。实际上,不管你喝什么水或吃什么食物,都不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平衡状态。
早在18世纪,英国海军上将带领1955名海员作环球航行,他们的食物主要是粮食和肉类,基本没有蔬菜和水果。4年内丧失船员1051名,他们死于维生素C缺乏病等多种疾病病,但没有酸中毒的记录。20世纪中叶,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饮食条件很差,甚至是“一把炒面一把雪”,根本吃不到“蔬菜和水果”。当时有的战士因为缺乏维生素A患了夜盲症,但并没有出现酸中毒症状。由此说明,食物的酸碱性不能改变人体的酸碱度,更不会造成“酸性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