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轮复习及练习试题

故乡的云 高三试题
精选回答

克服两种倾向,采取正确策略

1.大部分选修历史的同学主要是由于理科基础不太好,尤其是数学是其弱项,把赌注押在了历,认为历史只要临考试前背一背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殊不知,高考历史与高一时的考试相比已经面目全非,绝不能抱如此想法,否则必吃败仗。历史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一样细水长流,建议坚持每天花1小时,对教材进行阅读,此举比抛开教材大量做题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在阅读中逐步把知识点集放在一定的知识结构或框架内,如此,才能够减少记忆量,增强理解力。做题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一开始就上手大跨度高难度的题目对你自信心的树立不利。建议从选择题入手,选择题绝大多数能通过,其他类型的没有大问题。

2.合理地安排好各科学习时间的比重,非此即彼或扶理抑文等都是不可取的策略,要知高考各科的分值一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优势学科突出,弱势学科不拖后退才是正确的策略。

了解高考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1.题型固定、题量略减。

近几年高考一贯题型为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选择题题量近3年均为27题,简释题题量在6~9题之间,问答题题量在2题,材料分析论证题1题,总题量在36~39题之间。

2.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内容兼顾,政治史内容比例,次为经济史,再为文化史。

3.记忆要求降低,能力考察突出。

4.图片题增加,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

5.现实热点“热”在其中。

积极稳妥应对,自信成竹在胸

1.必须全面复习。

选择题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习都不能偏颇、顾此失彼。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此外可关注文化史内容的复习。

2.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把握分析,以史入今,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如《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老照片》等在平时进行观赏,既可增加历史文字信息的吸收,又可对人物、历史事件、地图、口号等有直观的感受,浸润其中,调养身心与高考历史两不误,何乐而不为

5.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可能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其实这是很正常的。要减少此类的感觉,平时应进行多量的阅读,同时应注意随着文字量的增多,阅读的速度要提高。

6.评价题的新变化,复习中应掌握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同的评价观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的认识,不要拘泥于教材的一般观点,而应了解多家的不同的评价。

题型解法指导,遇题沉着不忙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题型趋于稳定,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这些题型的考察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成绩十分必要。

1、选择题选择题从考察考生再认、再现能力发展到考察理解、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及评价、判断、辨析等各种能力,从机械照搬教材内容到对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对理论、观点的灵活应用能力

(1)、否定式选择题历史高考中,大多是肯定式选择题,否定式选择题只占少数,又由于否定式选择题与常规解题思路相反来求得答案,在审题时应特别注意,克服已形成的思维定势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C.使苏俄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完全巩固

D.是一种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选择题

此种题型意在考察对历史知识理解与掌握的准确性,其特点是备选项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是一种质与量的关系,还有题干往往设置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如:主要、、重要、最主要等等。再次,选择题考察的角度往往侧重于因果关系,考察范围往往重在历史结论。

例:汉承秦制,唐习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3)、排列选择题是把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

例: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⑴西安事变 (2)一·二八事变 (3)华北事变 (4)一·二九运动

A.(3)(4)(2)(1) B.(4)(2)(1)(3) C.(2)(3)(4)(1) D.(1)(2)(4)(3)

(4)、材料选择题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或解释,要求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对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实际上成为了一道异化的简释题。

例:晚清有御史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2、材料分析论证题(简释题)材料分析论证题是以材料形式提供一种新的设问情景,对解题的方向、范围有较强的限制,既考察知识,又考察观点和能力的题型。材料分析论证题的结构往往用一段或数段从典籍、论著等中选取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图形材料、图片材料组成。在处理过程中注意找准主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简释题则是材料分析论证题的具体而微。

(1)、通读、理解全文考生在拿到材料后,先注意每段材料前、后关于材料的来源方面的表述。另外对材料设问部分的浏览也有助于对所引材料的理解。注意把握所涉时间、人物、事件,找出关键词句。对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划分层次,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联系。图片题在试卷中大幅增加,如何在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应注意图片中有关的历史人物、文字等,结合文字叙述加以判断。

(2)、理解命题意图。命题者对材料分析论证题的设计都有其意图,经过阅读材料和设问考虑考察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材料中得到哪些认识,应达到什么高度等。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我们现在正站在他的灵魂的安息处--签署了《解放宣言》。

黑人满怀期望地得到的是一张空头期票,这张期票被签上“资金不足”的字样。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回答:“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是谁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于何时

“资金不足”指的是什么

今天下午德国时间3点30分,在离我们几步远的一辆客车车厢里,法国和德国开始谈判,以结束两国当前的战争。这车厢正是在1918年11月11日那个寒冷的早晨,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交战国签订停战协定的地方。今天下午,在贡比涅美丽的林地里,我们亲眼看到了时光如何倒逝,历史如何颠倒!今天同22年前的那一天相比,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

法德谈判在何年

为何说“时光倒逝,历史颠倒”

“时光倒逝,历史颠倒”为何出现

3、问答题问答题向综合题方向发展,一题中集合了各种的表述方式,有论证题、分析题、比较题、评价题等几种要素。综合题无论设计内容和形式呈现复杂性和综合性的趋势。

看看典型例题,不妨一试身手

1、阅读下列材料:假定一块大陆永远要由一个岛屿来支配,那是件荒谬的事。大自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卫星大于其主要的行星。

啊!热爱人类的人们!敢于不仅反对*、也反对暴君的人们,站出来吧!旧世界的每一处都有着重重压迫。自由在世界各地受到驱赶。亚洲和非洲很久以来一直驱逐自由,欧洲把自由看作是个陌生人,英国对自由发出了离开的警告。啊!接受这一逃亡者吧,为人类准备一个避难所!

让我们每一个人向邻人伸出热情的友谊之手……让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名字灭绝;让我们不是听别人,而是听诚实的公民的话;他们是坦率的、坚定的朋友,是人类权利和美洲自由的、独立的国家的勇敢的拥护者。

(1)一块大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岛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那是件荒谬的事”________________。

2、2005年将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请你以一个组织或机构的名义(组织或机构名称自拟)组织一段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文字,如果你是该组织或机构的主持人,请你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策划6项活动。

参考答案:1、(1)美洲大陆(2)英国(3)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沁水百合 2022-04-12 14:36:43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