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少卿是什么职位

人艰不拆
精选回答

大理寺少卿是个什么职务,管理什么的?

感谢小秘书邀请。

“大理寺”,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直到清代的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

大理寺少卿,是这个部门最高长官的助手,即副职,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副院长。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了掌管刑狱的专职官员,称廷尉,级别很高,薪酬不低——月俸一百八十斛,年轶中二千石——“中”的意思是满,在其下,还有“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等稍低俸禄的官员。

后来的人们,把秦汉享受“中二千石”待遇的官员——基本是中央各行政部门的一把手,泛称为“九卿”。

汉景帝中元六年,曾把“廷尉”这个官名,改称“大理”——古时称掌刑过程为“理”,引申为掌刑之官为“理”,汉景帝加“大”字已示“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

武帝建元四年,这个名字又改了回去。

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也曾“廷尉”将改为“大理”,又均复旧。

这是后来“大理寺”一名的由来。

“大理寺”,始设于北齐, 隋代确立。

“寺”,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廷也。

有法度者也”。

段玉裁注解说,根据《汉书》的说法,“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

他还引《释名》和《广韵》为证,说“寺”就是官员所在机构,官员可以换,但机构不变。

从现在的角度理解他的意思,就是“寺”,相当于当下的“部委院”。

这里插一句,“寺”的本意是“侍”,还有“近”的含义。

《礼》、《诗》、《左传》都是在“侍”的含义上使用“寺”这个字。

“九卿”为帝王“近侍”,引申为这些官员所在的常设机构的含义——与九卿对应的,是“九寺”——中央政府的下辖行政部门。

“寺”,原来和“庙”没有关系。

据说,东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金人自西方而来。

于是派人到了西域(今阿富汗和中亚一带),邀请摄摩腾、竺法兰两位西域高僧,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东土,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抵达帝都洛阳。

二位高僧和佛经佛像,均被安置于鸿胪寺——中央政府掌管外交事务的官署。

翌年(公元68年),汉明帝颁诏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

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自此,“寺”和“庙”联系在了一起,且称为宗教场所的泛称。

这是题外话。

北齐置“大理寺”,主持工作的官员称“卿”。

到了隋代,沿袭了大理寺设置,官员除了“卿”之外,又设了“少卿”。

“卿”,作为官职,始于西周。

自北魏开始,在正卿之下设“少卿”,就是“卿”的副职。

隋代“大理寺”的“少卿”,如前所说,相当于最高法院副院长,协助“正卿”审核刑狱案件。

后来各朝代,基本沿袭了隋朝“正卿”和“少卿”的设置。

正卿一般是从二品,少卿是三品。

(正三品官服)唐代,曾一度把“大理寺”改称“详刑寺”,不久又复名大理寺。

宋代,“大理寺”分左右寺,左寺复审各地方奏劾和疑狱大罪;右寺审理京师百官的刑狱。

官员除设卿、少卿外,还设丞等员役。

明清沿用前置。

至清末改称大理院。

明清两代,“大理寺”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不少朝代,“大理寺”所审案件,最后要送刑部审定批准。

清末于1906年将“大理寺”改称“大理院”,负责审理不服高等审判厅和地方审判厅判决的案件。

北洋政府沿用“大理院”。

1929年,国民党政府将大理院改称最高法院。

大理寺,古代官署名。

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

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多有不同,明清时期与刑部和都察院并称“三法司”。

大理寺一般设有大理寺卿一人,为大理寺主官,品级一般为正三品或从三品。

大理寺少卿两人,为大理寺的副官,品级为正(从)四品或正五品。

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大理寺是中国古代掌管刑狱的中央审判机关。

置大理寺的最初目的,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

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三司会审如果要按现代的公检法司系统类比,大理寺差不多相当于最高法院。

但它只是最高法院的一部分。

例如唐朝的司法系统分成三块,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

所以大理寺少卿的职务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最高法院副院长,协助大理寺主官大理寺卿审理各种大案要案,以及复审全国汇总上来的各类案件,避免各种冤假错案的发生,并且协助大理寺卿管理大理寺内部的各种行政事务。

追忆 2023-09-02 15:29:29

相关推荐

果冻怎么打开

1、把果冻翻过来;2、用牙咬住果冻上方的包装皮;3、用力向反方向拉扯,里面的果冻受到压力就会自己绷开;4、然后再将果冻翻过来,将包装撕下即可。...
展开详情

vivos1摄像头怎么升降

vivos1升降摄像头的方法:vivos1只有前置镜头可以升降,而且是自动升降,也就是说,当用户在使用到vivos1的前置镜头时,手机会自动识别,接着就会自动升起手机的前置镜头。...
展开详情

铁的热膨胀系数是多少

铸铁的热膨胀系数是(9.2-11.8)x0.000001/°C。热膨胀系数:物体由于温度改变而有胀缩现象。其变化能力以等压(p一定)下,单位温度变化所导致的体积变化,即热膨胀系数表示。热膨胀系数有线膨胀系数α、...
展开详情

运动内衣孕妇能穿吗

如果孕妈妈孕期要运动的话是可以换上运动内衣的,但是运动完之后还是要换上孕妇内衣,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胸部。虽然运动内衣没有钢圈,对胸部起不到承托作用,胸部会下垂和外扩,不宜长时间穿着。整个孕期孕妇身体各个系统均为...
展开详情

青岛有哪些特产

青岛特产有青岛啤酒、崂山绿茶、即墨老酒。青岛,山东省副省级市。青岛地区昔称胶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6000年以前,境内就有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言字怎么查部首

“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言,就可以查到了。言(拼音:y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
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
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
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
“言”字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指事字,其字形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舌”与“言”关系密切,就像“刀”与“刃”关系密切一样,都采用了加区别符号造指事字的方式。到了战国时代,舌上的一横变为两横,像舌形的部分与“口”分离,曲笔渐成直笔。秦、楚文字手写体的演变道路基本相同,殊途同归,都与汉隶相近。小篆是规范体,它们一直保持了从“舌”的写法。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
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故事说明,世事多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因此人们应当从无尽的欲望中清醒,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满足。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一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可能发生,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因福得祸。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吗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