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的礼节

华丽乐章 结婚攻略
精选回答

说到结婚,自古以来,婚礼都是我们结婚时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人们都很重视婚礼的举办。在我国,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一直以来也形成了很多自己的风俗习惯和礼节,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中国传统婚礼的礼节都有哪些?之前就有很多的小伙伴来问过小编关于中国传统婚礼的礼节的问题,所以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那么接下来,就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传统婚礼的礼节

三书六礼是大家印象中最基本的传统结婚礼俗,但是具体的结婚程序步骤很多人不懂,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传统婚俗的基本,除了三书六礼之外,每段婚姻均须完成这六个步骤吧。

方法/步骤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聘书:订婚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

三茶礼:

茶礼是我国传统婚礼习俗中一种隆重的礼节。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

3

六礼:是指由求婚、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纳彩: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的出身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南方家卜德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因为“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传统婚俗礼仪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4

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在铺上龙凤被,床上撒各种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双全,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够给新人带来好运。

5

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洞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吉祥如意。

6

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洞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吉祥如意。

7

上头:

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尾四条银笋尽标齐。

8

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妹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妹妹或伴娘在新娘的头顶撑开一把红伞。婚礼习俗中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二、中国传统婚礼六礼

六礼是我们旧式的汉族结婚礼仪,也就是从说媒到完婚的过程,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6个,那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不清楚,那么接下来本栏目就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分享下吧。

纳采

纳采也就是说媒的这个过程,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

问名也就是合八字,男方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然后算下两个人到底合不合适。

纳吉

纳吉也可以理解为订婚。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纳征

纳征,即男方向女方送聘礼,至于聘礼的多少,大家需要结合当地习俗来,聘礼有聘金还有礼品。每个地方多多少少都有点差别,这里就不详写了。

请期

请期也就是男方托付媒人告诉女方家结婚的日子,请求女方同意。

亲迎

亲迎也就是指结婚当天,新郎去女方家接新娘,然后敬茶改口,接新娘回男方家,举办结婚仪式。

三、中式婚礼详细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气双全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跨火盆: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

13、婚宴,最后也就是举行婚宴了,新娘需要换上敬酒服和新郎一起去给亲朋好友敬酒。

14、闹洞房,结婚当天最后的一个步骤,当然现在很多人也取消闹洞房这个环节了。

15、回门,也就是结婚最后的一个仪式了,一般在结婚之后的第三天,新人们就需要一起回娘家了。

浮云过影 2023-07-29 21:19:32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杞人忧天的现代意思

杞人忧天的现代意思是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造句:
1、不要忧虑太阳会不发光,你杞人忧天了。
2、杞人忧天的人需要安全感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3、你真是杞人忧天,即便下大雨,这地区地势高,绝不会淹水。
4、告诉那个杞人忧天的人安静一点,他把每个人都搞得心神不安了。
5、只要充分作好准备,就不怕敌人的突然袭击,何必杞人忧天。
6、他最会杞人忧天,自寻烦恼了,你得多开导他。
7、由于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经常会杞人忧天。
8、他总是担心小李因路太远不能及时赶来,真是杞人忧天。
9、听他一说,我心里高兴,可是又难免杞人忧天,万一他事后变心怎么办?
10、她认为千禧虫会摧毁文明,真是杞人忧天。
11、事情状况未明,大家先别杞人忧天,乱了阵脚。
12、古人对彗星的出现,常杞人忧天,担心会发生灾难。

书面形式是什么意思

“书面形式”意思是指以文字表现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订立合同的合同形式。合同书以及任何记载当事人要约、承诺和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书面形式的具体表现。
书面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
1、一般书面形式是指用文字来进行意思表示,如书面合同、授权委托书、信件、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行为人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图表等。
2、特殊书面形式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获得国家有关机关承认的文字记载形式。包括:公证形式、鉴证形式、见证形式。

上位词和下位词意思

上位词指概念上外延更广的主题词。例如:“花”是“鲜花”的上位词,“植物”是“花”的上位词,“音乐”是“mp3”的上位词。下位词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概念上内涵更窄的主题词。例如:“鲜花速递”的下位词包括“上海鲜花速递”、“深圳鲜花速递”。
上位词和下位词都是相对某主题词的,也有它自己的等同词、上位词、下位词、同类词。一个主题词所表达概念的的任何一种属性、任何一种归类方式,都可以是它的上位词。例如:“鲜花快递”的上位词可以是“鲜花”、“快递”、“网上购物”、“鲜花礼仪”、“鲜花店”、“礼品公司”。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作者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作者是钱理群,2011年1月1日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一本课外读物,根据内容提出探索性问题,“读”与“思”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
钱理群,男,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任主编(与吴福辉共同担当)。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等。
钱理群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的重视与尊重。钱理群一直关注教育问题,多有撰述并为此奔走。他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