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

做人要淡定
精选回答

三省六部制具体是怎样的?

以唐为例来说明:比如,某重要职务空缺,需要作出紧急任命。

首先,吏部拟定出足够任职条件的两三位后备官员,递給中书省。

中书省长官初审后呈給皇帝甚至会签署自己的初步意见。

皇帝会对人选进行甄别选择,犹豫不决时甚至会召集三省长官来进行会商,以形成初步决议。

最后,中书省依据皇帝意思草拟诏书,中书令或者中书舍人签名,皇帝批红,送门下省长官审核副署。

如通过审核,则诏书送交尚书省左右仆射,转吏部登记,诏书送达本人。

如门下省认为该候任官员不合适担任此职,则可正式封驳。

附带封驳理由的诏书回转至中书省,人选最终如何由皇帝再次决定。

如二次人选依旧不能通过审核,则皇帝要么更改候任人选,要么解除门下省长官职务,重选侍中。

理论上,没有门下省侍中副署的诏书是无效的,尚书省不能执行,否则是重罪。

当然,这个流程挡不住皇帝本人。

如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折腾得没办法,经常私下同意她们的求官。

但中书省不愿草诏,门下省也不愿附署,唐中宗只能亲书手诏(用墨笔而非红笔书写),加皇帝私印后不通过任何审核程序直接送給尚书省执行,这被称为“斜封官”,意思是没有通过正规途径,从侧门交付給尚书省办理的非正常晋升。

所以,面对皇帝的亲书手诏,三省六部制也是虚的。

三省六部制的历史波澜与演变前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标志着相权由汉代的领袖制到隋唐的委员制的演变形成。

相权一分为三归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唐朝因李世民任过尚书令,后人不敢在人,遂改成左右仆射),中书省的正长官为中书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下面属官有中书舍人,一般员额在七到八人之多。

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副长官为侍郎,下属官员给事中。

唐代中央政府三省职权分配:中书省掌发令,政府的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拥有拟撰诏敕之权。

其中诏敕大多由下属官员中书舍人拟撰。

中书省的全部中书舍人拟同一诏敕,被称为“五花判事”。

然后,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从所有稿件中选定最优的一稿,略加补充润色,即成为正式的诏书。

诏书形成后,呈送皇帝,皇帝只在上面写一敕字,此即成为皇帝的命令。

然后,下发到门下省审核。

门下省掌审核,接到诏书后,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和侍郎进行复核,其中门下省的官员给事中参与审核意见。

如果门下省不同意此诏书,将批注送还,被称为“涂归”,也称之为封还,驳还,封驳等。

每一道命令必须得到门下省的审核通过,才能行之有效。

如果门下省审核通过,完成复审手续,即送往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只有执行权没有过问权。

尚书省是政府中最大的行政机构,下辖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唐朝初的顺序是吏、礼、兵、民(因避李世民的讳改为户)刑、工。

而现在的顺序是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形成的,此顺序一直沿袭到清末。

尚书省的总办公为“都堂”。

六部共二十四司,每部第一司为本司,即户部第一司为户部司。

吏部主管人事及任用,户部掌管民政户口等事,礼部主管宗教教育事宜,兵部掌军事,刑部掌司法,工部主管建设,各有职掌。

从汉朝的三公九卿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不论从体制,还是从观念上都大大进步了。

宋朝宋朝也有三省,中书省在皇宫中,门下省和尚书省都移到皇宫外面。

只有中书省一家独大,并与枢密院(晚唐五代创造的新机构掌管军事)共称两府。

《宋史·职官志》云: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宋朝形成了中书为丞相,而门下省和尚书省不再涉及最高命令。

最终,剩下中书省和枢密院对立,也就是行政权和军事权的对立。

而财政权掌握在三司手中(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

《宋史·职官志一》记载:“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又说:“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元朝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行政,总领百官,上传下达。

尚书省时置时废、门下省不复置,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设立枢密院掌兵权、设立御史台掌监察。

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长官在后来都由皇太子兼领。

另外还设宣政院掌管佛教及吐蕃事务,设通政院掌管驿站,将作院掌管式匠等。

明朝从宋到元,中书省一直行使宰相职权。

直到洪武十三年(1680年)废除中书省,只留下了中书舍人,仅为七品小官。

中书门下都废了,只剩下尚书省,但不再设左右仆射。

于是尚书省没有了长官,改由六部分头负责,被称之为六部尚书。

明朝,六部中的本司为部长,六部有六个尚书,六部首长,各不相属。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殿阁大学士,并入值宫内的文渊阁,从而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这也就是“内阁”的雏形。

后来,内阁地位不断提高,内阁大学士也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内阁首辅更是成为了权压重臣的“宰相”。

清朝明朝废除了宰相,清代把这一制度沿袭下来,还是用内阁大学士处理国政。

雍正时,又在内阁之外另设立一军机处。

文华殿和武英殿原本是大学士办公的地方,雍正又在三大殿背后设立了军机处,这就是南书房。

最初,是为了军事机密不经内阁,而军机处直接发出,后来逐渐变成政府实际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不在内阁。

但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一般都是从内阁中的大学士中挑选的。

清代的六部满汉分开,一部中设一个满洲尚书,一个汉人尚书,两名满洲左右侍郎,两名汉人左右侍郎,并且满洲的尚书和侍郎权力要大过汉人。

同时,尚书和侍郎都有单独上书言事的权力,导致尚书和侍郎之间形成了监督关系。

最终的权力归于高高在上的皇帝。

清末1861年,清政府因西方列强入侵,不得不设立总理衙门管理洋务,通商和外交。

总理衙门因作用巨大,地位高于六部,成为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外务更加之重,虽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总结:三省六部制分化了宰相的权力,使其不能让政府权力过于集中。

三省六部之间机构权力分工明确,职责明化,有机利于政务的处理。

三省六部制早期尚能平衡皇权与相权,但后来逐渐被皇权所利用成为制约相权的工具。

明清六部彻底向皇帝一人负责,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黎明前的暖怀 2023-09-02 15:26:35

相关推荐

世界上最神秘的符号 2020火爆昵称特殊符号

最厉害的所罗门符号所罗门符号是一种古老的符号,它由古希腊哲学家所罗门发明,它可以用来表示某事物的真实性或假实性。它由三个箭头组成,分别表示“真”、“假”和“不确定”。它可以用来表达某种逻辑关系,例如,如果A是真...
展开详情

彩金多少钱一克 16家曝光

1、截止2020年2月5日,彩金收一般在190元一克。2、其实彩金是商家的一种设计与不同颜色搭配与反光折射的效果而已,本质还是K金。彩金多少钱一克16家曝光3、在国内销售的彩金通常是18K金,但是售价比普通的1...
展开详情

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 中国十大名花

小天给大家谈谈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以及中国十大名花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指的是桂花。2、该词句是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鹧鸪天》。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中国...
展开详情

青云门四大剑诀(诛仙十大功法)

小篇给大家谈谈青云门四大剑诀,以及诛仙十大功法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青云门镇山奇术之一的“神剑御雷真诀”闻名天下,道法,仙剑,天雷便是青云一派的代表。2、小说《诛仙》是中青云门的四大剑...
展开详情

门里面一个三这个字怎么读? 门里面一个三叫什么字

1、是:闫字,读音为:yán部首:门部外笔画:3总笔画:6结构:半包围五笔86:UDD五笔98:UDD仓颉:LSMMM郑码:TLCD笔顺编号:425111四角号码:37101汉字首尾分解:门三汉字部件分解:门三...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