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区别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区别是什么

人海茫茫
精选回答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1.百度贴吧是高度去中心化的

从传播学角度解释:中心化(Centralization)和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对应着集权与分权。如b站、知乎等更中心化的网站,典型特征是少数人拿着大喇叭说,大多数人只是听众。内容输出者和接受者的互动都是基于中心化的。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区别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区别是什么

而百度贴吧高度非中心话,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人都能拿个大喇叭发表言论,每个人的话语权差别不大。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对不同用户各有利弊,中心化社区是个教室,非中心化社区是个闹市。以b站、知乎为例,粉丝、推送制度对于大up主、大V是极其有利,而对新up主是十分不友好的。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剪出来的视频,播放量两位数“石沉大海”,是怎样一种苦恼。

百度贴吧不一样,除吧务、个别元老以外,每个人说话的权重几乎是等同的,于是便吸引了大量普通网民畅所欲言。中心化加大了技术对普通用户的赋权,在贴吧里无论是引战骂人发牢骚,必定有人观看,有人和你互动,这就保证了你发言的存在感。

并不是贴吧的低素质网民比知乎b站多了,而是前者被你看到了,后者被自然筛选掉你根本关注不到

2. 百度贴吧对争论骂战的态度

百度贴吧能成为网络暴力的重灾区,和官方的纵容绝对有关,甚至百度还设计了一系列圈套鼓励用户参与骂战。

最典型的一点是禁言收费,被人骂了不爽,交钱充会员吧。

这个也是无意中看到的,对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这两个概念感觉比较有趣。

因为之前在仙吧吐槽仙粉,现在看这个文章就明白了是很多话一些人说不出来而已。他们想喷人喷不出来,所以知乎那么多客观吐槽仙七的文章中几乎看不到多少仙粉的影子,他们想骂人骂不出来。哪是一种被人堵嘴的感觉.

有些人真是见缝插针,任何一个点都能成为怼你的动力.

明明大家讨论的不是一个点,非要拿另一点怼我说的点。

所以有多少人为了在贴吧怼人而去充会员的.

如何理解电商中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来自区视网分享:

先说中心化,通俗的说如台上有几个或者一个比较权威点的人物在讲,台下的人在听他讲这就是所谓的中心化!去中心化呢如一群人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去中心化。电商中的中心化多指门户网站之类,像天猫,京东等!去中心化呢多指社交网络媒体。

大概就这样子了。这两词现在多用在区块链行业中,而区块链就是去中心化的发展。从以前的我拿个喇叭说其他人听变成人人都有个小喇叭这个过程的变化,你想啊人人都有小喇叭了都发表意见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听见,区块链就这原理,所以说区块链比较安全。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TK是去中心化吗?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区别是什么?

是,去中心化:无域名,无服务器,无中央账户,无操盘手,资金池公开,永不关网,有链上合约,无需实名注册,自动发放利益,无法篡改制度,黑客无法攻击。

中心化:申请域名,需要服务器,有中央账户,需要操盘手,资金池不公开,随时可以关网,无链上合约,手机号注册,提现需申请,黑客可以攻击。

「概念」网络中的“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在社会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结构洞"。简单的说,当你想要联系到A,但是必须要通过B,这样B就是一个结构洞,而B可能因此而谋利或者产生竞争优势。

"中心化"可以简单的与"结构洞"画上等号。"结构洞"带来的是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中含有信息不对等、信息流操控等等,这也是"中心化"设计在社交网络中的具体表现。

“去中心化"即减少因为"中心化"带来的巨大竞争优势。"去中心化”不代表没有中心,只是将中心从“人”这种不可控的因素中外移至可控并且中立的因素中,这样之前的竞争优势就不会存在。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去中心化”是一个“降权”的操作,同时对于个人而言可控性更好。经过这样操作后的整个网络形态会成为一个“细胞组织”,他们互相很难受到影响,因而更加稳定,但同时面临了新鲜空气进入困难的问题。

为了更加清晰的区分“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张表直观的感受下:

互联网放大了人性,让人以一个人的方式面对整个人类,信息的产生、存储、转发等都是以人为单位,网络让信息得以流通。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区别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区别是什么

Paul Baran在1962年写的一篇文章《On Distributed Communiction Networks》中提出了Packet Switched的概念,并直观的描述了三种不同的连结状态。

“中心化”是绝对的,“去中心化”是相对的。“中心化”向“去中心化”演变的过程是由树到图的过程。

结合上面的三张图,Baran认为,网络的组成结构包括两种状态:中心化和分布式,而去中心化则是两种组成的中间过渡态。

管理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我们知道,社群运营必须要有人做管理,而且管理一定是能产生管理层级的。也就是说,社群是围绕- 个中心来运转的,是需要中心化管理的。那么,去中心化管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去中心化是指社群传播的内容、信息不再是由专人或特定人群产生,而是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其次,在去中心化管理模式中,社群是放射线结构的,社群围绕灵魂人物聚集,然后每个节点又可以自由连接不同资源,安排自己的活动。社群通过灵魂人物的言行去影响整个社群的文化和价值观,而不是直接管理。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区别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去中心化管理是中心化管理的延伸,并没有谁更好的问题,也不是非此即彼。社群要做大,就必须允许去中心化的节点承担更多的责任独自去管理。在一个大社群中,对核心成员采取中心化管理,对外围成员采取去中心化管理,保持中心化管理的成员对外围群的影响力,适当平衡两者之间的比例,是做大社群的关键。

那么,社群运背该如何运用这两种管理模式呢?

例如,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料”为口号,微信公众订闻号“罗辑思维”语音,每天早上六点率左右发出,365天全年无体:视频节目每期50分钟,每周五在优酷网播出,全年48期。试想,如果没有罗胖这个核心人物,社群就不可能长久地火下去。这可以说是社群中心化管理最好的体现。再来看一个以去中心化管理为主的社群。BM社群在各个城市设有交流营、读书笔记PPT营、绘画营、码字营,这些社群都有独立的群负责人按自已的群特点去组织运营。总群负责人只是把各个分群组长们聚在一起,分享好的经验,提供可以共享的资源,提出运营建议,但每个群的决策权完全在组长身上。

由此可见,这两种模式都能够在社群中应用成功,只不过中心化模式有个偏强势的群中心人物驾驭与规范,对群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去中心化模式的中心人物偏弱势或者干脆就没有,但是一-定有一个非常主动的连接者和沟通者。比如,BM社群的核心人物陈慧敏通过自己积极地沟通和交流,与不同社群的核心人物保持了紧密沟通,形成了大家都认可的群文化。

因此,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BM社群,都存在负责人和群规则,只是这两者的中心化程度不同。在社群资源不足、管理者能力有限的时候,可以采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3 : 7的比例,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社群,管理者只是扮演连接者的角色。

在社群规模日渐成熟、管理者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带动其他人的时候,可以采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7 : 3的比例,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分配、优化、利用。因为当社群规模变大后,继续采用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会出现所有人有事都找连接者,而连接者到处救火式响应,沟通效率反而会变低。

月色如水 2024-05-04 15:00:23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秋水伊人在眼前是什么意思

“秋水伊人在眼前”的意思是思念中的那个人就在眼前。
秋水伊人,汉语成语,拼音是qiū shuǐ yī rén,意思是指思念中的那个人。伊人的意思是那个人,多指女性。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见景思念的人。
示例: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循环定义

循环的意思:
1、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
2、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再转。
3、反复地连续地做某事。
出处:
1、《战国策·燕策二》:“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
2、《史记·高祖本纪论》:“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3、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寒暑兮往来相继,兴衰兮循环道理。”
4、巴金《秋》四十:“花谢花开,月圆月缺,都是循环无尽,这是很自然的事。”
循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意思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回。可以简要地将基本思想表述如下:世界是按照极其漫长的时间周期,即所谓的“生成的大年”,周而复始地永恒循回;这个周期因为过于漫长而实际上无法预测,但又不是完全确定的;在这个永恒循环的过程中,世上的一切,包括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一生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并且将要无数次地按照完全相同的样子重现,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谁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晋朝的赵王司马伦。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司马伦(?-公元301年6月5日),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司马伦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授宣威将军。迁安北将军、镇守邺城,改封赵王。迁征西将军,镇守关中。刑赏不明,激发羌族和氐族反叛。入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狗尾续貂(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是一个成语,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
寓意: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做一件事情,既然做了,就自始至终把它做好。不要在事情接近尾音之时,因为种种原因而写下败笔的结局部分,它会折损之前所有的努力,削减所累积的高度。

是什么数学符号

?不是数学符号。
?这个符号是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用于疑问、设问、反问句等句型的末尾。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用法:
1、选择问句中,选择项较短,选择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
3、对句子里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注:这种用法用得不多。
4、对生年、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5、疑问句构成的文章标题或小标题后面用问号。
6、一般疑问句用问号,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7、选择问句中,问号只用在句末,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8、倒装问句中,问号放在句尾。主语和谓语之间用逗号隔开。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