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爸爸的称呼

风枫
精选回答

中国古代一直称爸爸父亲,什么时候改称爸爸?

在我国古代,对父亲的称呼有很多 一般都称呼为父亲。

但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爸爸,其实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在《广雅》这一本在三国时期写的书中有所记载。

“妈,母也,爸,父也。

所以说爸和妈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称呼。

还有在《木兰辞》中,有一句“旦辞爷娘去”其中就把父亲称为爷。

到了宋朝的时候才有爹的出现。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把父亲称为老伯 、老汉、大(da)等。

要说现代人从什么时候起把称呼转变了?这得从清朝末年说起。

大家都知道。

在外国人们称呼他们的父亲都称为爸爸。

那时候的人们有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

认为外国人的东西都是好的。

所以就连对自己父亲的称呼都改过来了。

也有的说法是认为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亲俄派从俄国学来的。

然后逐渐在我国推广开来。

渐渐地,渐渐地国人就渐渐地把口改过来了。

但是现在,在一些地区还有不称呼爸爸的。

仍然是用老的称呼方式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三国时期中国就开始有“爸”“妈”的称呼了,当时有一部作品是《广雅》,《广雅·释亲》原文记载:“妈,母也。

“爸,父也。

依此来说,“爸”“妈”应该是人类最早称呼双亲的词了。

那么,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称呼双亲为“爸爸”和“妈妈”的呢? “父亲”“母亲”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的称呼,但是很多是见于书面称述时使用,或者和别人对话时候称呼双亲为父亲和母亲。

“父”的发音比较难,“母”也比“妈”稍微容易一些。

父,指事。

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

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

本义:父亲 “父”字非常古老,其意义变化也非常大。

在甲骨文中,“父”是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柄石斧,其最初意义便是“斧”,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斧”,“父”字不再有此义。

持有石斧是力量与勇敢的象征,所以“父”字意思引申为持斧之人,也就是值得敬重的人,这个意义后来与“甫”字通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

再后来。

“父”又被引申为“父亲”,这是因为,在每一个人眼中,都只有自己的父亲才是最伟大、最值得敬重的人,同时“父”字也可以用以称与父亲同辈的人,例如姑父、姨夫等。

从汉朝开始许多西域的民族内迁,比如,龟兹人内迁榆林。

东汉时,北匈奴西迁了,南匈奴内附,到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划为五部,这些匈奴人在之后二三百年间大都融入了汉族。

曹操还远征了乌桓,乌桓最后一任单于蹋顿在白狼山中被张辽斩杀,乌桓自此散落,一部分又被汉化。

所以,爸”“妈”这两个词很可能是随着这些少数民族进入汉语词汇的。

中华文化中,还有一个词也是称为父亲的,那就是“爷”,很多人都认为“爷”指的是祖父,当然事实上现代社会都是这么讲的,“爷”就是祖父。

但是学习了《兵车行》后,我不难看到有“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为什么是“爷娘妻子走相送”,而不是父母送?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其实“爷”这个字一直是对父亲的称谓,现在还留有“爷俩”词,就是父子俩。

到现在北方有很多人还称大伯为“大爷”的。

到了宋元时,“爷”的含义开始转移,叠词“爷爷”才出现,这个时候指的就是祖父。

北宋《广韵·哿韵》:“爹,北方人呼父。

“爹”在宋时才出现,应该是“爷”的转音,确实现在在中原地区有的地方叫爷爷就是叫“爹”。

明·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祖曰‘爷’。

直到清朝时期有一个学者叫王念孙,他所说的“父亲之转也”,意思是“父亲”的转音。

这值得商榷,“父亲”是不易转音“爸”的,差距太大。

最近又看了一次《江山风雨情》和《太祖秘史》,里面称父亲和母亲是“爸”和“妈”,我就一头懵了,这两个词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难道从明清时代就开始有了吗?我也查看了很多资料,发现又个可以借鉴的地方,蒙古人称父亲是:ecige(额祈葛,古代蒙古语) abu(阿布,现代蒙古语),那么这里汉语里的“爸爸”是不是有派生发音呢? 毕竟宋朝以后蒙古入主中原,统治了中华民子近10年,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也可见到多以“爸爸”称呼父亲,而非“爹爹”,比如杨过即是如此,那是因为该词的确在宋之前已流存于世了。

现在大众的“爹爹”“娘亲”的古代称呼印象主要来自于影视剧等,一知半解,不知孰之过也。

现代人大多数是叫“爸爸”。

湖北、西北、安徽等地也称父亲不是老大的为“达达”,比爸爸小的也叫“达达”。

袅袅烟云 2023-09-04 13:29:06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一派胡言歇后语上一句

“一派胡言”歇后语上一句:
1、狐狸扮观音。——一派狐言。
2、狐狸吵嘴。——一派狐言。
3、狐狸打官司。——一派狐言。
4、狐狸精告状。——一派狐言。
5、狐狸精骂架。——一派狐言。
一派胡言是汉语词汇。拼音:yī pài hú yán。释义:指不切实际的言语。最早出自明末作家冯梦龙的《警世恒言》。
1、《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济川听了他一派胡言,也不同他分辨,自去收拾不提。
2、清代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十二回:“这畜生说什么乘人不备逃出来,那全是他一派胡言罢了。”
3、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回家之后,虽说有马老爷教他的一派胡言可以抵制,毕竟是贼人胆虚,见了太太总有点扭扭捏捏说不出话来。
4、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和国民党那些大官们叫的什么联饿、联共、扶助农工,全是一派胡言。”

理直气壮什么意思

理直气壮,汉语成语,读音是lǐ zhí qì zhuàng,意思是因为理由充分,所以说话气势壮。出自《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近义词:振振有词、义正言辞。
反义词:强词夺理、理屈词穷。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造句:
1、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反对他的荒谬论调。
2、只有大公无私,说话做事才能理直气壮。
3、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倡导科学,反对迷信。
4、他表面上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实际上心虚得很。
5、我们就是要理直气壮帮助那些贫困户尽快脱贫。

爱而不得什么意思

“爱而不得”是指爱一个人却不能拥有他,因为他不爱你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在一起。
“爱而不得”造句:
1、这前后半生辛苦,爱而不得,只因太执着。
2、长相守,本就是苦的。因爱而不得,求而不能。这世上,哪里有真正的长相守?都不过是,今朝欢愉,一世长殇。
3、爱而不得之后,最卑微的愿望大概就是能换一种身份陪在她的身边。
4、爱极生恨,总是那颗少女爱而不得的心。就如她说的那样——我若得不到你,就毁掉你!
5、有时候执念会让人越陷越深,爱而不得的心是很孤独的。我理解那种感受,再多人的关心,也抵不过最爱的人一个眼神一个拥抱!
6、人生,最无奈的不是爱而不得。是爱而不得而不得不爱。
7、或许在人的一生中,总有很多爱而不得,恨而无力。
8、那是怎样一种无助而绝望的感觉,你离他很近,但你却爱而不得,愿意把他拱手让人,只为了让他幸福。

拜谢的意思

“拜谢”是汉语词汇,拼音:bài xiè,释义:行礼表示感谢;十分感谢。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雠於简主以为相,其雠以为且幸释己也,乃因往拜谢。”
造句:
1、适逢感恩节到,拜谢恩情当主张;昔年滴水恩,没齿都难忘。
2、万圣节即将到来之际,把鬼神拜谢;谢诸鬼诸仙,向神灵许愿:愿朋友步步高升多赚钱,家庭和睦又美满,没病没灾又健康,生活甜蜜又悠闲。
3、拜谢诸君,愿天佑吾民,天佑吾邦。感谢你们,上帝保佑你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