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

梦情夜星
精选回答

周朝有八百年的江山,为什么感觉西周很少有历史事件记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 8687条回答。

目前可以考证西周的历史资料,只有《尚书》、《逸周书》、《诗经》、《周易》、《周语》、《穆天子传》、《世本》、《竹书纪年》这些。

相比西周数百年的历史来说,这几本书并不算多。

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经过历史历代的修改,尤其是汉代系统的编纂,不能肯定在周代这本书究竟记载了多少。

以《尚书》为例,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实际上是写于战国时期。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第一,西周还是比较原始的社会,对于历史记载没有后来朝代这么重视。

西周虽也有史官,但只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主要记录朝中和国中的一些大事。

这些事情记录非常简单,往往一年内只有一两条,寥寥几个字而已。

而后面朝代对于历史记载越来越详细,越来越夸张。

到了明清时代,连皇上日常起居,甚至每天吃了什么,都要详细记录。

第二,文字载体比较落后。

当时肯定是没有纸张的,中国人也不用羊皮卷。

西周时代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或者青铜器上。

但青铜器不是写,是需要铸造或者雕刻,很少用来记录历史。

而竹简则存在一个腐烂期,尤其在相对湿润的地区,储存一段时间就腐败掉了,反正难以维持几百年时间。

那么,竹简容易腐烂,青铜器则不记录历史,留下来的自然少了。

第三,没有备份意识。

今天四库全书为什么保存的较好?因为全书共抄7部,分别藏于不同的地方。

结果,这7部中仍然有3部被毁,分别毁于太平军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打北京。

西周时代压根不存在文件备份的意识,所有的记录只有一份。

谁都知道,西周战乱很多,周幽王都被杀了,镐京也被摧毁了。

可见,历史记录在历次战乱中,肯定被损毁殆尽,所剩无几了。

第四,被私分了。

西周灭亡时,周贵族纷纷埋象征权力的鼎、簋、盘等铜器后东逃东土。

当时应该还带走了一些历史记录,比如竹简之类。

但这些贵族不是国王,并没有能力长期保存这些东西。

往往二三代以后,这些东西也就被子孙卖的卖,毁的毁,不知去向了。

“为什么西周很少有历史事件记载?”这个说法未必确实吧。

周朝,自公元前1046年起,至前256年秦国灭周止,的确大约800年。

西周,则从前1046到前770年平王东迁止,270多年。

生于前551卒于前479年的孔子说过,夏朝和商朝的资料都太少了,他不敢多加评论,但周朝,他可以评价而且他很赞赏,言外之意,是周朝史实足够清晰丰富。

司马迁写《史记》,专门涉及到周朝的,有《周本纪》和《鲁周公世家》,里面对于西周,也讲得足够详细了。

咱们就只说西周初年周公操作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吧。

一周公,名旦, 周文王的第四子。

他同母兄弟十人,周武王是二哥,管叔是三哥,蔡叔是五弟。

周公,年少即显才能,于是被文王分封至邦周,周公之称由此而来。

周公于文王殁后二年,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

四年,他和太公望、召公奭佐武王灭殷杀纣,三分商王畿地,封纣子武庚于邶,封管叔于鄘、蔡叔于卫,即所谓“三监”,以监殷民。

克殷二年后,武王重病,遗命周公继承王位。

周公告天请代武王死,告天策文藏于金縢箱。

武王死后,周公立武王幼子通为周成王。

但为应付“天下闻武王崩而叛”的危局,自己一度执政称王。

这一举动,引起王室内部激烈争斗。

管叔、蔡叔散布流言,引起成王怀疑,打开金縢箱看到周公所藏策文后,相信了周公。

之后管、蔡联合武庚起兵反周。

武庚纠集东(鄘)、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嬴)诸族图谋复国,声势远大周廷。

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候”,经过三年东征,平息了三监叛乱。

《尚书.作雒》说,武庚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熊盈之族十七国、淮夷族九邑被征服。

按《孟子.滕文公》的说法,一共灭了五十国。

周朝西境的河汾之东的唐,策应了叛乱。

周公也将其诛灭。

这三年的战事,是武王灭殷后周公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之族的最大武功,“一战定天下”,从此奠定了周王朝近三百年的域内安定局势。

二平定三监之乱的第二年,周公在宗周实行了两大政策——一是分迁敌人;二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迁敌人。

除在灭纣时曾将殷族一部迁至宗周外,此次所俘获的殷民被迁到洛邑的九毕,又分殷民六族给伯禽封于奄为鲁,分殷民七族给康叔封于沫邑为卫,分怀姓九宗给叔虞封于唐为晋,以殷遗民封殷微子于宋,尚有迁移至陝境荡社的殷遗民。

至此,殷民至少被分割成八大部分。

周公又迁奄、薄姑两族至江南;迁薄姑邻国丰至江北;原在潍水的淮夷迁准永流域;徐戎一部留鲁,一部也迁至淮水流域;熊族迁丹水流域;盈族迁渭水西戎之地。

关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姓之族,除伯禽、康叔、叔虞各率族就封外,康叔之子伯髦封鄘;召公长子封燕,次子封邶;封在今山东之姬姓国有滕、郕、极、郜、阳、茅及河北之邢等等。

姜姓之族,太公望之子吕伋封于薄姑为齐;附近姜姓国有纪、鄣、莱、逢等等。

封于殷近畿即今河南境的,有姫、姜诸国;封于鄂北境的,有汉阳诸姫国。

《荀子.儒效》说,周公“立七十ー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总之,姬姜两族,进占了已开化的膏腴或要冲之地,殷及其联盟各族则被赶至落后偏僻地区。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有计划的、交互错综的民族大迁移。

三周公于执政的第五年,为实现武王遗志,驱使大量殷民营造洛邑,即东都“成周”。

工程至其执政第七年告成。

周公迎成王,到新都举行第一次祀典,并请成王亲政,即史称“周公归政”。

成王则请周公留守洛邑,周公与留在宗周的召公,形成“分陕而治”局面。

“陕”,指陕原,即陕陌,在今河南陕县西南。

自陕以东广大疆城,自此都归周公治理。

三年之后,周公殁于丰。

成王任命周公之子明保到成周掌管“三事四方”。

周公遗言死后葬成周,成王尊其功,将其葬于宗周附近毕地文王墓区内。

前面说到的,是周公代政期间大的作为。

就他对周朝治理方略上的举措,大致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建立了中央王朝分封全境诸侯国的统一天下,被后人称为中国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周公采用的种种分封措施,加上制订了一套严密的分封制的制度规章,有效地控制了当时的天下。

直到西周末“王纲解纽”(王国维语),才破坏了这空前统一、规模宏大的国家。

二是确立了君位的“父死子承”制度。

殷商实行的实际也是这样的制度,但坚持不好,经常出现兄终弟及现象,形成所谓“一继一及”。

周武王命周公“兄弟相后”,也是想按商规办理。

就当时的危迫形势说,由年长且有经验和才能的周公即位,有其合理性,但引起了管蔡之争,造成新建周王朝极大政治危机。

平息叛乱后,周公很快确认推行“父死子承”制度,保证了王室政权的稳固。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此种制度固亦由时政之所趋,然手定此者实惟周公。

“自是以后,子继之法,遂为百世不易之制矣。

三是确立了完整严密的宗法制度。

周公在殷商原有的“分为大宗小宗”的粗略宗法制基础上,制定了完备严密的宗法制度,以严格规范“父死子承”制和分封制。

概括这套制度的要点,就是——嫡传为大宗,其余子辈为小宗;余子为其后世之祖者称“别子”,又成为大宗,其旁系称“祢”为小宗。

如天子为大宗,诸侯为小宗。

但在诸侯本国内,诸侯为大宗,由其嫡子相传,其余诸子(别子)为大夫者为小宗。

而为别子的大夫,他的嫡系又为大宗;其余子(祢)之子系为小宗,而奉别子嫡系为大宗。

于是,自天子、诸侯、大夫、士递为大宗、小宗,其中只有天子为大宗不変,其余的大宗、小宗是相对的。

由周公创制,后逐步完密的这套宗法,把自天子至士庶都按这一血缘网络严密地“编织”并维系在一起。

非同姓的,通过婚姻,仍靠此套宗法维系。

这种宗法制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四是由宗法制度产生有关礼制,主要是丧服礼制和宗庙礼制。

这套制度,也有对殷商的继承,周公根据周族礼俗加以完善,后来的儒家有使之更为严密。

从《尚书.顾命》及一些金文来看,周公已确定了成套的典礼;《尚书.洛诰》中,周公亦强调礼的作用,已认识到了礼对巩固他的政权的重要意义。

其后,自天子、诸侯、卿大夫以至士各阶层所用之礼,都逐渐建立了起来。

五是建立官制。

殷商,从甲骨文,看不出当时的官制,伊尹,也被称为“小臣”。

《尚书.立政》,记载了周公建议亲政的成王,根据需要订定官制。

如机要大臣“任人”等三职;官中之官“虎贲”等七职;府中之官“大都”等七职;侯国之官“司徒”等五职;封疆之官“烝”、“尹”诸职,等等。

这应该是周公、召公分任师、保两个首辅职位之下的西周早期官制。

其中,不少官名见于西周金文。

后来,西周官制又有发展。

六是提出“明徳慎罚”,强化宣传和教育。

《尚书》中,有“八诰”,还有其他篇目,大多是周公在采取重大军事行动,或者处理其他重大事项之前,发布的充分动员、讲述周详的文诰。

这里面,不仅有命令、号召,还提出了他以“德治”为中心的政治哲学思想。

所以,周公反复使用“敬德”、“秉德”、“王惟徳用”等词汇。

在《康诰》、《多方》两篇中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总纲领。

这反映出,周公充分吸取了商王朝单纯相信天命和厉行刑戮而终于灭亡的教训。

他的明德思想,总与天命不足恃及民情可畏、必须重视“怀保小民”等观点并行提出;他的慎罚思想,则与必须学习殷代常法但又必须慎用及结合周人的宗法伦理思想并行提出。

这些思想,都深刻影响了后来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大概是这么多吧。

为何人们往往会对西周的历史事件无感呢?很可能的原因,一是,距离现在的时间太长了,很多事情不为人所知;二是,除了《封神演义》,西周的事情可以戏说的不多,相关的文学文艺作品太少了。

原来 2023-09-03 14:29:14

相关推荐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苹果11如何关机重启

苹果11关机重启的方法:同时按住左侧任意音量键和右侧关机键。在出现的滑块中,滑动即可关机。按一次音量加键,长按电源键,直到出现开机标志就可以了。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研发的智能手机系列,搭载其研发的iOS操...
展开详情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是什么意思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就是办理开户手续的银行营业网点。一般来讲就是用户最初办理存折或者银行卡时发卡的银行。开户行名称在存折上会有登记,银行开具的开户凭单上也是会有显示的。准确的开户行名称有利于财务人员的汇款处理速度,...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民有几画

民有5画。
民(拼音:mí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引申指大众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也专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某类人。
民是指事字。甲骨文上部像一只左眼,下部像针刺一类尖利的东西刺着眼睛,致使一目而盲,疑即“盲”的本字。西周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部分字形眼目之中已没有瞳孔,突出“民”字为盲目之民。春秋金文“民”字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作一小横。战国文字承袭春秋金文。齐文字“民”从“目”,晋文字亦有从“目”者。楚文字“民”字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作一小横,或加ㄇ形饰笔;竖画或向上穿出,或在上部加“V”形饰笔。小篆尖器变成斜钩,中间一点变为一横;左眼的形状也大变样了,于是在这基础上,再隶变为汉代隶书和楷书的“民”字。

涌跃报名的涌是哪个

涌跃报名的涌是这个。涌跃,汉语词语,读音yǒng yuè,意思是升腾;跳跃。出自晋挚虞《观鱼赋》:“乃有洧泉之鲤,濯陂之鰋,瀺灂涌跃,没浪赴远。”
用法:做定语,状语。
示例:讨论会上,大家热涌跃发言,直抒己见。
近义词:踊跃、积极、奋勇、勇于。
反义词:消极。
造句:
1、广大客户在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也为白云骏景家园精美的园林景观和一流的户型产品赞不绝口,现场成交落定十分涌跃。
2、只见高山连绵,岗峦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腾涌跃,呼啸长空,在天龙盘旋飞舞的中央,一块坦荡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气盎然。

山高水长表达什么意思

山高水长,汉语成语,拼音是shān gāo shuǐ cháng,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出自《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山长地远、万古流芳。
反义词:遗臭万年。
造句:
1、我俩的情谊山高水长。
2、李老先生的品德学问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3、你们的情谊,真是山高水长,我绝不敢忘。
4、这种山高水长的情谊真令人感动!
5、在老校长退休的欢送会上,大家把一块“山高水长”的牌匾送给他,以表达师生们对他的敬重之情。

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