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推荐最佳组合

明悟 志愿填报
精选回答

新高考“3+1+2”模式已经宣布在部分省实施,面对新高考给予考生更多的组合搭配选择。但是随之而来的也给考生以及考生家长提出更大的困惑,如何选择科目组合未来发展前景更好,如何选择组合科目能够取得高分等都是困惑所在。那么面对当下的新高考政策形势,家长以及高中生如何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呢?

新高考最佳推荐组合

偏文科:历史+地理+生物组合

组合优势:

1、易于理解: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最难懂的科目首先是物理,其次是化学。物理难,化学散,两个学科都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试题去加深理解,所以,对于那些上课听课困难的学生来说,放弃这两科是理性的选择。

2、易得高分:政治和生物,哪个好?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因为这个组合就是传统的老文科组合,用生物取代了政治,所以主要涉及政治和生物的比较。其实,政治和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背的多,生物的背诵一点也不比政治少,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生物背熟了,可以考高分,而政治则不能,主观性太强,而且更新太快,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你和命题者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你写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经常是南辕北辙。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也许生物更容易得分。

3、整体难度偏低:在实行新高考的地区,地理和生物,这两门学科,其实都属于“中性”学科,既偏文又偏理,既不属于文,又不属于理,所以学习和考试难度,反而变小了。

组合弊端:

专业受限!这个组合中虽然有生物,但是选择专业时,一般不会选择理工科专业,因为学习生物,最好有化学作为基础,甚至有些还要求学物理,你高中这些学科都没选,大学选了,学习就会面临一定困难。

所以,这个组合,最终建议,大学报考时选择文史类专业,如果这样,弊端就不明显了。如果生物和政治的水平差不多,可以优先考虑选择政史地的老文科组合。

偏理科:物理+地理+生物组合

组合优势:

1、好学:有人会说,选择物理还好学吗?当然,物理是选考科目中最难的一门学科,但是物理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所以很多学生即便物理不是很好,但是依然要选物理,所以物理不算好学的学科。但是,地理和生物属于相对比较好学的学科,这两门属于“中性”学科,很难说是文科还是理科,正因为这种特点,反而让这两科变得不那么难学,思维要求比理化小,背诵要求比政史低。

2、好考:因为新高考实行等级赋分,所以选择的人数越多,基数越大,赋分相对越公平合理。地理和生物是选择人数较多的,所以只要你学得好,不用担心赋分低。而且这两科客观性比政治、历史强,只要你学好了,考个高分并不难,而政治和历史则不一定。

3、好选专业:选择了物理,意味着90%以上的专业都可以选择。比如,在最新发布的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大多数高校的多数专业必考科目均要求物理。

学霸组合模式: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

物理、化学、生物组合方式是传统的理科组合方式,也是高考所能够填报专业最多的组合方式。按照现在新高考的政策来看,选择物化生组合几乎可以达到99.99%的专业都可以选择。因此如果考虑到大学以后志愿填报专业的选择,如果你是学霸的话,那么选择物化生毫无疑问是最有前景的组合。但是一旦选择此类组合方式,可能也是难度最大的组合,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部分高中生如何不擅长生物科目的话,如果考生大学想要选择的专业余地更多的话,那么自然要考虑选择物理、化学两个科目作为必考科目。也可以搭配文科当中的地理或者政治作为一种新的组合方案。但是从难度上来说,地理与政治的难度也不低于生物的难度。只是加入进去文科当中的某一个科目。

中等学霸组合模式:物理+生物+地理(政治)

根据“3+1+2”的方案要求来看,考生必须在物理与历史当中选择一个科目。而物理作为学工科专业必须选择的科目,因此大部分同学会选择物理为“1”,而在其他剩下的四科当中,化学的难度应该是最大的。而地理与生物,或者生物与政治的组合难度相对来说较小一点。根据已经进行部分选科学校传出来的消息来看,大部分同学都热衷于选择物理+地理+生物为组合方案。既能够满足未来绝大部分专业选择的要求,能够满足尽量得高分的要求。

一般学霸组合模式:历史+化学+生物

新高考既然要求考生在物理或者历史当中必须选择一科,肯定有部分考生不擅长物理科目,只能够选择历史科目为必选科目。但是一旦选择历史科目作为必选科目,那么选科的方向就偏向于文科,为了能够填报更多的理工类专业的话,那么部分考生就会想到搭配传统的化学、生物为一个组合。例如部分医学类专业要求考生必须选择化学、生物专业。那么考生选择历史、化学、生物三门组合可以填报医学类专业,也可以填报生物类、化学类专业。

老墙根沙漠之鹰 2023-04-04 11:56:16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声母有哪几个

声母共有23个,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声母即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的改写,如音节yan是零声母音节ian的改写,即yan作为一个整体,故y、w不算做声母;但根据人们的习惯拼法,会将yan使用声母拼韵母的方式拼出,即y-an-yan,故把y、w算作声母。

中国的发明有哪些?

中国的发明有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孔明灯等等。
1、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3、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4、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5、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孔明灯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

声母是什么?

声母(Initials)即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而辅音则是发声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各种阻碍所产生的声音,发音的过程即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的改写,如音节yan是零声母音节ian的改写,即yan作为一个整体,故y、w不算做声母;但根据人们的习惯拼法,会将yan使用声母拼韵母的方式拼出,即y—an—yan,故把y、w算作声母。
韵尾ng属于鼻辅音,但普通话发音系统中,此音已不再作首辅音,故不在普通话声母的范畴内,但在一些方言中,可以声母形式出现。

寇准是哪个皇帝时期的

寇准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宋真宗赵恒时期的人。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