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白居易原文

乐知天命
精选回答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到底何许人也,为何白居易一直在描述她,琵琶女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

此前先是任左拾遗,后任左赞善大夫。

《琵琶行》是白居易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的,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琵琶女原是京城有名的歌女,十三岁开始学会了弹奏琵琶,用华美高贵的银篦子敲击节拍,技艺高超,声情并茂,名震京华。

王孙公子争相为歌女送上锦帛,所赠送的红纱不计其数。

春去秋来,家道中落,青春渐老,听她弹琵琶的人越来越少,琵琶女只好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情义,只顾出外做生意,琵琶女独守空房,只有冷月作伴,寒水相依。

每当想到年少时的风光,只能泪流满面,愁绪万千,哭花了妆容。

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来了。

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础。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像一根彩线,穿起了散落在文中的颗颗“泪珠”,从结构看,它是全诗两条线索的结合点,是全诗的纲要;从内容看,它是两人情感的共鸣点,是全诗的主旨。

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于心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

因此,这两句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愤怒、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

这样的佳句,可谓千古绝唱而流传百世。

在我看来,《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相当于今天的过气女明星嫁给富豪,面对曾经的辉煌和当下的冷遇造成的巨大落差,心怀怆然;《琵琶行》中白居易一直描写琵琶女,是因为要借琵琶女的形象来阐发自己的心声;至于说“为何落得如此下场”,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一下。

琵琶女的身世:文中这样交代: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从这一小节我们可以看出几点:1.琵琶女是长安人,家住长安城的东南。

2.琵琶女作为色艺双全的歌妓,曾经被膏粱纨绔们一掷千金的追捧。

3.家人死的死走的走,自己也花容渐衰,狂蜂浪蝶们不再追逐,年岁大了,只好嫁给“重利轻别离”的商人。

唐朝的教坊是舞乐机构,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歌舞团”,所以说琵琶女相当于今天的“女明星”是比较形象的。

结合文中琵琶女对于身世的自述,我们可以“以今拟古”,琵琶女是何许人这个问题就不难想通了。

白居易为何一直在描写琵琶女?1.琵琶女是《琵琶行》中的主角,琵琶曲是她弹出的,情感是由她牵引出的,着力描写琵琶女当然是行文的需要。

2.《琵琶行》也并非全放在对琵琶女的描写上,对于环境、江水、江月还有作者当下的境遇都有不同程度的描写。

当然,这些描写和和琵琶女、琵琶曲这两方面的描写都是协调相符的,对于作者最终要表达的情感来说都是相得益彰的。

琵琶女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首先说,我觉得琵琶女的下场并不算很糟糕。

这和作者白居易最终的结局一样,其实并没有那么凄惨。

白居易此时官场并不得意,但是纵观他的一生比起他早丧的好友元稹,比起被藩镇势力刺杀的宰相武元衡,能够在全身而退后自选诗集,能够安享晚年(享年75岁),依然算人生圆满了。

琵琶女的最终结局,我们不得而知,如果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白居易类似,也还算不错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琵琶女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依据文章,结合自身浅薄的人生经验,我做以下推测:1.琵琶女虽然在正当年的时候被热捧,但是并未得到一个真正爱慕她的有情人。

在三千繁华里青春虚掷,年华枉流。

对此,她一定是耿耿于怀的。

2.商人在唐代的处境还不错,但是和官宦贵族比起来毕竟还是差了不少。

琵琶女老大嫁做商人妇,可见也是无奈之举。

3.至于商人浮梁买茶留下她独守空船,这个倒和她的身世没什么关系,就算她出身闺阁也不见得能得到丈夫的长相陪伴。

单从这方面讲,这算不上什么大悲哀,更不至于说成下场沦落。

4.琵琶女心生凄凉,主要还是因为经历过无上的繁华,才对比出被冷落的悲凉。

“天涯沦落”是种心境,心境由心而生,具有感性的特征。

从客观的角度上来分析,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琵琶女寄寓的同情,更多的来自于对于自身际遇的自悲自怜、自我抚慰。

文中对于琵琶女的身世进行了详写,写到自己则一笔带过,这有几分“以彼之详,代此之略”的意味,其实在白居易的心中已经借琵琶女的身世感怀了一番自我的身世。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这和作者被贬前的遭遇多么类似啊!“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哭的其实是自己。

文学作品的赏析千人千面,写下这些浅薄的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还望题主和各位好友批评指正!我是襟亚,喜欢我的回答敬请点赞、评论加关注吧!谢谢阅读。

浮生若梦 2023-09-05 12:30:09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