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厉害的10位谋士排名

燕南飞 知识百科
精选回答

三国里的谋士最容易让人们津津乐道,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些传奇色彩,而且斗起来使用的计谋也是非常精彩。其实古代打仗除了兵法战术以外,更多的是要学会揣摩人心,如果你懂得对方是怎么想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如果我们按照三国演义里给各位谋士做个排名,前10位的会是谁呢?魏国综合还是最强的,能独占5个名额。

10、陈宫

陈宫本来跟曹操是旧相识,但他看不惯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的做事风格,离开曹操后投奔了吕布。吕布在陈宫的辅佐下,击败过曹操,也击败过刘备。陈宫先后帮吕布夺得兖州和徐州。

曹操攻打下邳时,陈宫让吕布带兵去城外驻扎,自己在城内驻扎,形成两面互补之势。但吕布不肯听从陈宫的建言,反而怀疑陈宫。最终吕布被曹操击败,命陨白门楼,陈宫宁死不降,也被曹操所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9、法正

法正,蜀汉后期仅次于诸葛亮的谋士,在《三国志》中被陈寿赞为蜀汉的“郭嘉”。法正以善用奇谋著称,深得刘备器重。法正最厉害的一条计谋就是攻取汉中,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

刘备攻打汉中时,法正用了“声东击西”之计,把蜀军分为十队,轮番攻击汉中周围的魏军,魏军根本不知道蜀军的主力在什么地方。夏侯渊派出一多半的兵马去支援张郃,自己的大营空虚。法正抓住机会,命令黄忠果断出击,夏侯渊被斩,导致曹魏军心大乱,被蜀军击败。

8、庞统

“凤雏”庞统,跟“卧龙”诸葛亮齐名。庞统出仕后,鲁肃曾经把他推荐给孙权。孙权看见庞统后,觉得这个人实在太丑了,就没有用庞统。刘备占领徐州后,庞统投靠了刘备。经过几番周折,刘备发现了庞统的才华,开始重用庞统。

庞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刘备夺取西蜀。就战略问题,庞统向刘备献上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取其中计,斩杀了蜀中名将杨怀、高沛,直逼成都。刘备让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打下了江州、江阳。眼看就要取下西蜀时,庞统在雒城被流矢射中,不幸身亡。

7、荀攸

荀攸,曹操的“谋主”,荀彧的侄子。荀攸生前曾写下奇策十二计,可惜后来失传。荀攸被称赞为“经达权变、算无遗策”,他心思缜密,考虑事情非常周全。曹操听从荀攸的计谋,先后击败了张绣和吕布,为之后争霸天下打下了基础。

袁绍攻打曹操时,派大将颜良包围了白马。曹操救援白马时,荀攸认为不能直接去打颜良。应该佯装攻打袁绍后方,袁绍肯定会出兵支援后,从而无暇顾及白马。曹操听从了荀攸的建议,把袁绍主力引开后,命关羽率轻骑兵突袭白马,斩杀了颜良。

6、鲁肃

鲁肃,三国时期东吴的著名谋士,他跟周瑜是至交好友。建安二年,鲁肃投奔了孙权,并给孙权提出了占据江东,争霸天下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了孙权的赏识。赤壁之战时,东吴大部分文臣武将主张投降,鲁肃和周瑜力排众议,坚持跟曹操决战。

周瑜死后,孙权任命鲁肃代周瑜职务,统领吴军。鲁肃一生虽然没有奇谋,但是他极具战略眼光,也坚持“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周瑜死后,鲁肃成为了维持东吴、西蜀联盟的重要人物。鲁肃要是不死,孙权就不会对关羽痛下杀手。

5、司马懿

受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司马懿是三国第一谋士,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司马懿绝对算是一流谋士,但他除了隐忍大半辈子,熬死了曹操、曹丕,最终利用家族势力夺魏之外,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手中有五倍于诸葛亮的兵力,十倍于诸葛亮的粮草,却一直被诸葛亮压着打,只能被动防守,根本不敢主动出击。马谡失街亭那是曹真和张郃的功劳,跟司马懿无关。

4、郭嘉

郭嘉,字奉孝,近来被一些人捧上神坛。郭嘉少年时就足智多谋,早期曾经投靠过袁绍。但郭嘉看出袁绍无能,成不了大事。后来由荀彧的举荐,郭嘉投靠了曹操。官渡之战前,袁绍送信羞辱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大大鼓舞了曹操的斗志。

曹操跟袁绍在官渡决战时,孙策有偷袭许昌之意,但是郭嘉认为孙策性格太硬,平定江东时行事狠辣,必为仇家所害。不久后孙策果然被刺客所杀。郭嘉如此天纵之才,可惜英年早逝。曹操赤壁大败后,痛哭道:“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3、贾诩

贾诩被称为“毒士”,此人心机极深,非常善于揣摩别人的想法。贾诩历仕董卓、张绣、曹操、曹丕,因为在曹操立世子的过程中贾诩帮助过曹丕,因而得到了曹丕重用。贾诩最后被封为曹魏大司马,七十七岁病逝,堪称一代奇才。

贾诩最为经典的一条计谋就是离间马超、韩遂。曹操潼关战马超时,前期吃了点亏。此时贾诩献上一计,给韩遂寄去了一封有明显涂改的书信。马超知道后,怀疑韩遂跟曹操勾结。在这条计谋中,贾诩没有用说客,也没用金银财宝,只用了一张纸,就轻松击碎了马、韩两家之间几十年的信任。

2、荀彧

荀彧对曹操来说有多重要,就像诸葛亮对刘备来说有多重要。没有荀彧,曹操就不可能顺利的统一北方。荀彧出身名门,少时便被誉为“王佐之才”,曾经在袁绍麾下任职。荀彧看出袁绍难成大器后,毅然投靠了一无所有的曹操。

荀彧长期坚守在曹魏的后方,较少亲临战场。有了荀彧这样的人坐镇后方,才能让征战四方的曹操没有后顾之忧。曹操麾下谋士很多,但是曹操却将荀彧视为师长,对他敬重有加。曹操一生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决策,都或多或少有着荀彧的智慧。“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荀彧的主意。

1、诸葛亮

很多人不了赛百科,偶然间看到几句断章取义的话,就认为三国演义过度美化诸葛亮,诸葛亮其实是个无能之辈。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首先说一个硬件,诸葛亮是唐宋两朝的武庙十哲之一,他能跟白起、韩信等人平起平坐。这一点哪一个三国谋士、武将都比不了。

先看诸葛亮的战略目光和内政能力。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他那千古流传的“隆中对”,对当时一无所有的刘备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诸葛亮在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一步步帮助刘备实现了这个梦想。刘备夷陵大败后,蜀汉元气大损,诸葛亮独自撑起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收拾了刘备留下的烂摊子,还拉出了一支可以硬撼曹魏的蜀军。

再看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诸葛亮每次北伐,曹魏都如临大敌。曹叡直接在汉中一带堆积了二十几万兵马,而且每次都是派曹真、张郃、司马懿这样的一流大将以迎战诸葛亮。曹魏有着五倍于诸葛亮的兵力,十倍于诸葛亮的粮草、人口,可每次都被诸葛亮吓得不敢轻易出战。尤其是后期司马懿掌兵之后,他除了靠粮草拖垮诸葛亮,司马懿一次也没正面赢过诸葛亮。

诸葛亮的《出师表》被放在课本中,让后人学习;成都的武侯祠中,诸葛亮受后人的香火供奉。为何诸葛亮受到了中国人万世景仰?因为他的才智,因为他的忠义,因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浮梦 2023-08-14 13:14:42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言字怎么查部首

“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言,就可以查到了。言(拼音:y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
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
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
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
“言”字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指事字,其字形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舌”与“言”关系密切,就像“刀”与“刃”关系密切一样,都采用了加区别符号造指事字的方式。到了战国时代,舌上的一横变为两横,像舌形的部分与“口”分离,曲笔渐成直笔。秦、楚文字手写体的演变道路基本相同,殊途同归,都与汉隶相近。小篆是规范体,它们一直保持了从“舌”的写法。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
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故事说明,世事多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因此人们应当从无尽的欲望中清醒,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满足。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一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可能发生,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因福得祸。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吗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